清華教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有4大發展目標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3日 11:17)
中新網消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發展目標可概括為‘增長,強國,富民,提高國際競爭力’四個方面。”著名國情研究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解讀中共十六大報告時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而作出的重大選擇,它包括強國、富民目標,是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相結合的集中體現。
胡鞍鋼指出,作為發展中人口大國的中國,不可能直接進入現代化社會,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不可逾越的中間過渡與發展階段。他介紹説,這一階段的四大發展目標具體包括:
——經濟總量在未來二十年實現翻兩番,按不變價格計算,屆時中國GDP相當於1978年的16倍,成為世界經濟實體最大的國家,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
——中國綜合國力在未來二十年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由目前的3倍縮小到2倍以內,成為在強大綜合國力基礎上具有主導能力的世界強國。
——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由目前世界下中等收入國家進入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預期壽命普遍提高,人類發展指數從目前的世界中上發展水平達到較高發展水平,消除絕對貧困人口,建成人人享有教育、人人享有衞生服務、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
——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並進入世界前列。
加速經濟增長、提高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是強國目標,提高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消除貧困是富民目標。胡鞍鋼認為,這四大目標構成了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的發展目標體系:強國是富民的基礎,富民是強國的目的,提高國際競爭力則是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
胡鞍鋼稱,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完成了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使中國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中共第二、第三代領導集體發動和推進改革開放,實現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開創了中國空前繁榮的新時代——綜合國力、經濟總量、人民生活水平都明顯上了一個歷史上最大的臺階。
這位知名學者表示,中共領導集體將使這一良好的發展趨勢繼續保持下去,到2020年,領導中國進入強盛期,全面建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成為世界經濟最大實體、世界最大貿易國家之一。
責編:楊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