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中國人民銀行預計今年經濟增長將超過7.5%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8日 10:27)

  《金融時報》消息:央行發佈最新預測顯示,2002年我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7.5%。央行預測,衡量製造業産值的基準指標——工業增加值今年將增長11%至12%。這些預測數據是央行統計司日前在江蘇省召開年度會議後達成的共識。

  9月11日-13日,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司在江蘇鎮江召開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會議圍繞當前經濟運行與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討論,形成以下觀點和共識。

   一、當前的經濟增長的特點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好于年初預期,會議認為當前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是不少省份的共同反映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加速增長態勢,一季度GDP增長7.6%,高出去年四季度1.1個百分點,二季度當季GDP增長8%。對於這種良好的經濟增長態勢,與會代表普遍反映是出乎年初預料,但認為目前的經濟運行仍處於平穩增長區間,受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制約,經濟增長出現大幅度反彈的可能性不大。

  (二)不同經濟指標之間存在不協調,經濟運行的內在動力不足

  這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産、進出口和投資三大指標今年以來持續走高,但消費和物價卻穩中略降,制約經濟增長的體制和結構等內生性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經濟波動産生的外部影響因素仍具有不確定性。對當前高增長的投資是否可以持續,不少代表提出疑問。

  1-8月全國投資累計增長24.2%,是1995年我國實現宏觀調控“軟著陸”以來,同期相比的最高增長速度。上海、江蘇、山東、山西、內蒙古、吉林、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的投資增長都在三成以上。各地反映,目前投資項目上的多,主要靠財政投入。往年5、6月份到位的財政投資資金,今年2、3月份就已經到位。多年來關注的民間投資,廣東和山東等沿海反映今年以來有回升跡象,但全國發展的總趨勢尚需進一步觀察。國家重點項目和國債項目完成後,企業自主投資能否繼續跟進,投資是否有持續性,也值得繼續觀察。

  (三)房地産投資的發展趨勢應高度關注

  目前,不少地方房地産價格上升,投資上升,而銷售下降,銀行住房消費信貸下降,結果是商品房空置面積增加。1-8月份,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同比增長14.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個百分點。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積為43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5%。對房地産空置面積增加的潛在信貸風險值得進一步關注。

  (四)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形勢喜人

  1-8月全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1470個,合同外資金額623.07億美元,同比增長42.4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4.42億美元,增長25.52%。

  (五)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農民增收困難,城鄉差距拉大。2.物價繼續低位徘徊,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3.就業壓力大的矛盾較為突出。4.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艱巨。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加快,主要是受投資高速增長和出口增長加快的驅動,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政策效應進一步得以體現。如果在今後幾個月,能繼續保持這種運行態勢,則全年的調控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二、當前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

  會議認為,經過近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我國已告別“短缺”,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主要表現在,市場供求結構發生變化,但由於過去長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埋下的惡果,我國經濟出現了階段性的生産過剩;在經濟轉軌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已有實質性進展,但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企業和商業銀行的經營機制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市場化程度提高。這些變化表明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結構調整時期,在這個過程中,需求不足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存在,通貨膨脹已不是經濟增長中的主要矛盾,經濟增長的速度會有所降低,就業壓力將持續居高不下。經濟大背景的變化,對貨幣政策的操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貨幣政策面臨挑戰。

  (一)應如何評價貨幣政策傳導中存在的阻滯

  信用途徑是我國目前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渠道。1998年,適應市場化進程的變化,我國取消貸款規模管理,轉而通過調控基礎貨幣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在實行穩健貨幣政策的過程中,對調控手段進行改革,調控方式從行政計劃控制逐漸轉向市場間接調節,目前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調控貨幣供應量的主要手段;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大運用利率手段的力度等。應當説,近幾年貨幣政策的改革是成功的,貨幣政策實施也是成功的。但在實踐中,貨幣政策的傳導不暢,存在阻滯,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對於貨幣政策傳導阻礙的根源,會議認為主要來自於實質經濟,因為企業微觀經營機制發生了變化,企業對於市場風險大、收益難以確定的項目不再盲目投資,也就不願再像以前那樣盲目貸款;銀行機制也逐漸轉變,風險意識增強,也不像以前那樣重貸款發放,輕貸款收回。因此,在目前生産能力過剩,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慎借、銀行慎貸的情況較為普遍。

  對於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的變化,應該從負面評價多一點,還是從正面的評價多一點,這是目前貨幣政策傳導爭論的實質。與會代表認為應正面評價商業銀行和企業行為的積極變化。

  (二)當前的貨幣政策調控的數量指標是否應重新確定

  從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來,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在1998-2001年期間年均增長7.5%,保持了相對較高的增長。貨幣供應量M2增長基本在14%以上,遠高於經濟增長與物價變動之和。“高增長、低通脹、適度貨幣供應”構成了我國當前經濟增長的基本特徵。

  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是針對當前物價下降,貸款增長相對過去的高速增長時期的回落,認為貨幣政策實施不成功,提出當前應放棄穩健的貨幣政策,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目前這些人之所以持有以上看法,主要是以過去的經驗為參照衡量的結果。在昔日的短缺經濟時代,要求經濟快速增長,計劃經濟內部也存在擴張機制,因此,宏觀經濟呈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特點。那些年貨幣供給大起大落,出現過幾次高的通貨膨脹,總體看,貨幣供給和物價增長水平都很高,物價平均增長超過0%,有些年份貨幣供應量增長在30%以上。當時一般認為物價波動的合理區間為3-5%,貨幣供應量波動的合理區間在23-25%。。

  我國處於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年均增長7%-8%,比前些年降下一個階段,這是由當前經濟結構狀況決定的。而對於物價變動,根據人民銀行統計司的實證分析,物價平穩波動區間為-1.4-4%,其中0-4%為物價波動的最優區間。目前消費物價增長在-1%到1%之間波動,這種物價低增長狀態基本上是合理的。與之相適應,貨幣供應量的增幅也應是平穩的,目前的年均增長13%-15%的調控目標,從實踐看,處於既保證了經濟增長的需要,也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合理區間,貨幣政策的調控力度是充分考慮了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現狀的。

  (三)在物價低位平穩的情況下,是否應調整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過去的幾年中,我國的物價基本上是圍繞零增長上下波動。在這種物價平穩的環境下,有人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産生懷疑。

  對此,會議認為,結構問題和體制問題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增長方式正由數量擴張的粗放型向集約性轉變,工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任務很重,城鄉二元經濟的矛盾突出。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依賴於改革建立創新機制。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和傳統體制的制約是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障礙,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戰略任務的完成是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前提。貨幣政策的終極目的是為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因此,貨幣政策制定要考慮為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雙轉變創造條件。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貨幣政策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緊。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將使虧損企業繼續得以喘息,不利於企業的優勝劣汰,會使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失去壓力;過於緊縮的貨幣政策不能滿足經濟增長需要,會對就業産生更大的壓力,不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社會安定,最終影響我國戰略任務完成,也是行不通的。

  (四)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由貨幣供應量轉為利率,甚至取消仲介目標的時機與條件是否成熟

  針對當前貨幣供應量不宜作為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的仲介目標的看法。會議認為,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選擇實際上是整個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當前,貨幣供應量仍然是我國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最佳選擇。主要是因為:

  首先,西方國家放棄貨幣供應量,轉而採用利率,甚至直接盯住“通貨膨脹率”,主要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使貨幣與貨幣替代品之間的轉換十分便利,貨幣供應量層次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中央銀行已經難以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達到調控宏觀經濟的目的。而在我國目前,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與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水平變動的關係密切,中央銀行具備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貨幣供應量是可控、可測的。

  其次,從我國現實來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處於發展階段,尚沒有形成一個有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的真正的債券市場,利率沒有市場化,匯率也是“有管理”的,長期執行穩定匯率政策,使匯率變動的彈性很小。而採用利率目標和通貨膨脹目標,要有一個發達的金融市場體系和穩定的銀行體系;要求一國的經濟結構基本穩定,中央銀行能夠對貨幣政策制訂和預期目標有一個前瞻性的預測分析框架;也要求中央銀行具有很高的獨立性。這些條件在中國目前尚不具備。

  另外,從貨幣政策仲介目標的選擇依據分析,如果放棄貨幣供應量,目前我國也沒有其他可以替代的金融工具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仲介目標。

  (五)資本市場的發展對貨幣政策的衝擊有多大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有較大發展,但其對消費、投資、經濟增長從而對貨幣政策影響多大,需要研究。

  一是,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對我國居民需求的影響有限。股票價格的變動對消費的影響在美國表現得尤為突出,但有學者實證分析認為,在90年代後期,消費支出對股票凈市值的彈性在0.03-0.07之間,且這一效應要在1-3年的時間實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相對較小,佔家庭資産的比重也遠低於市場發達的美國,股價波動的財富效應對我國消費的影響要小得多。

  二是,資本市場的投資效應對企業的影響有限。首先,我國股票籌資與貸款增加額的比重不到10%,數量不大。其次,企業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真正用於實物投資的數量也很低。2002年前7個月企業發行股票籌資用於企業實物投資的比例為13.1%,從1996-2001年間這一比例基本上在10%左右波動,最高的1998年為14.1%,最低的2000年為5.9%。企業從資本市場中籌集了大量的資金,卻沒有真正用於實物投資,上市企業的機制仍然存在問題。

  另外,資本市場的發展産生的一塊用於證券交易的貨幣需求,這部分貨幣與用於實物交易的貨幣的波動規律不一樣,因此要研究它的數量、變化規律,這是貨幣政策研究所不能忽視的。目前看,其數量不足貨幣供應量的10%。

  (六)如何處理好既要增加貸款又要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

  今年以來,由於經濟增長勢頭較好,在蘇南、浙江等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區,由於經濟結構調整比較到位,社會信用環境較好,企業運行機制比較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矛盾大大緩解。但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緩慢、企業效益差,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高,對貸款項目的審查比較謹慎,貸款增長相對比較緩慢,企業喊“貸款難”的聲音也相對大一些。

  與會代表認為,要解決貸款投放中的這種“結構性”的矛盾,應該正確處理好商業銀行貸款增加與金融風險防範的關係,應該認識到經濟不發展,貸款的風險更大。特別是在一些落後地區,不應片面強調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降低比率。目前應引導商業銀行將經營目標轉向利潤最大化,在經濟發展中消化不良貸款,防範金融風險。

  (七)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旦淡出,貨幣政策如何應對

  財政政策的取向直接關係到貨幣政策的選擇。從1998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彌補了民間投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們的預期,對保證經濟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銀行配合這一政策購買了大量國債,增加貨幣供應量。一是銀行持有國債而創造的貨幣,這一部分大約佔貨幣供應量的10%左右;二是銀行部門為國債投資項目發放的配套貸款,帶動貨幣供應增加。另外一塊是由於國債資金的使用,使企業資本金增加,以及財政貼息而帶動的銀行貸款。這三部分加在一起,不低於近幾年貨幣供應量的20%。

  有會議代表提出,目前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還很大,民間融資仍處於收縮狀態,投資主要還是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結構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靠財政政策,因此應慎重考慮積極的財政政策淡出問題。但從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需要出發,貨幣政策應有應對預案。

  (八)如何應對世界經濟的衝擊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對外貿易佔GDP的比重來衡量,中國的國際化進程已經不低。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的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國際經濟的風吹草動都勢必會在中國有所反映。外部的不確定性加大,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僅要考慮國內的情況,還要考慮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

  以匯率為例,今年以來,由於美元貶值後歐元相對升值,而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我國對歐盟的出口大幅度增加。今後,這類由於國際貨幣價值變化對我國出口和資本流動的影響會更多,應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加強對主要國家貨幣匯率變動的預測研究。

  以價格為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下調了50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同時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物價較低的進口商品增加,一部分國産商品為與其競爭也降低銷售價格。我國的物價水平將越來越明顯地受到全球價格水平的影響,今後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勢必會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産生影響。

   三、對今年全年經濟走勢的初步看法

  從目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看,會議對今年我國全年的經濟走勢是比較樂觀的。

  (一)世界經濟的總體形勢要好于去年,但好轉幅度不會太大

  今年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5.0%,二季度經濟增長1.1%,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3.5%至3.75%,高於去年0.3%的增長水平。美國經濟復蘇將帶動全球經濟轉暖,但由於目前新經濟産業的調整沒有結束,而去年大量資金撤離美國市場,今年美國公司財務醜聞事件不斷,對美國經濟恢復的程度不能過於樂觀。

  在歐元區,一季度當季GDP增幅為0.4%,二季度增長0.3%,從美國撤出的資金大部分逃往歐洲,導致歐元升值,將使歐元區的經濟復蘇變得更為艱難。

  在中國周邊國家,經濟環境逐漸趨好。一是東亞經濟增長樂觀,不包括日本的東亞全年經濟增長預計都在3%以上。二是日本經濟由於出口改善,已經停止了惡化。

  總之,下半年,世界經濟總體上將維持溫和的恢復勢頭,但也不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反彈。貨幣政策方面,美聯儲有可能繼續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由於上半年歐元區通貨膨脹率逐步回落,下半年歐央行升息壓力會有所減弱。日本銀行將繼續維持較寬鬆的貨幣政策。

  (二)全年的經濟增長有望不低於7.5%

  會議認為,由於我國低成本勞力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優勢,今年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些國家正把生産基地轉移到我國,目前我國在一些電子産品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韓國。如美國經濟不出現大的滑坡,我國工業生産還將保持穩定發展的勢頭。8月份的工業增速繼續保持前7個月的增長勢頭,預計全年工業增長11-12%。

  國債資金在上半年集中投放較多,拉動投資增長加快,下半年國債投資增長速度會有所減緩,預計全年投資增長13%左右。在消費方面,受失業狀況較為嚴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因素影響,儘管今年來居民收入增長,但並不會導致消費增長反彈,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8.5%-9%的增長。

  下半年的出口也不可能保持上半年的高速度,全年出口預計增長10%左右。進口將隨著經濟的回升和進口配額許可證的逐步發放,增速有所加快,預計全年增長12%左右。全年貿易順差在200億美元左右,外商直接投資預計突破500億美元。

  消費增長的不樂觀將對消費物價的回升起到抑製作用,預計全年消費價格總水平約為-1%左右。全年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達到1.6萬億元之內,廣義貨幣供給量M2增長14-15%。綜合以上分析,預計全年經濟增長有可能超過7.5%。

  (三)堅持現有的政策力度,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

  會議認為,當前,一輪由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拉動、由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出口商品結構升級推動的經濟景氣週期正在逐步形成,但受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制約,經濟自主增長的基礎仍不穩固,必須保持現有的宏觀政策穩定性和力度。

  在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應調整積極財政政策的結構和方向,要調整收入分配政策,特別要減輕農民的負擔,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多地增加農民消費、開拓農村市場結合起來。

  綜合採取各種貨幣政策措施,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能為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創造良好的環境,這是過去十多年貨幣信貸政策正反經驗的總結,也是近些年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的出發點。要促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建立和完善經營貨幣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強信貸管理,充分發揮現有中小地方金融機構作用,改進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儘量滿足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企業的資金需求。 (任統思)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2002/09/17/ 10:07)
  • 海外經濟學家預測: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超過8%(2002/09/04/ 10:12)
  • 上半年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已達40% (2002/08/17/ 07:28)
  • GDP平均每年遞增29.5% 深圳經濟創造世界奇跡(2002/09/26/ 17:18)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中國經濟形勢良好 (2002/09/26/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