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統籌城鄉發展 農民工大有可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5日 17:08 來源:

  求是消息:我國現階段在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了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等一系列惠農利農政策,對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農民工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中的重要作用,對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一、農民工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載體

  農民工作為溝通城鄉的載體和橋梁,是以市場機制反哺農業、支持農村的重要力量。

  農民工為農村工業化準備了初始條件。農民在城市和發達地區務工,與産業工人融為一體,經受了工廠的嚴格訓練,適應了現代生産方式,掌握了技術,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經驗,促進了農村人力資本的形成,為農村工業發展奠定了勞動、技術、資本等要素基礎,形成了輸出勞務→積累生産要素→返鄉創業的發展方式。河南省信陽市近年來返鄉農民工創辦的各類企業達到3300多家,2004年這些企業實現增加值50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12%;繳納稅金2.5億元,佔全市財政收入的10%,農民工返鄉創辦的民營企業,已經成為農村工業化的主體力量。

  農民工為農村城鎮化提供了動力。據有關專家對1萬名返鄉農民流向的調查,有60%左右遷移到縣城定居,有10%左右選擇到中等以上城市定居,有20%左右定居到小城鎮,只有不到10%仍留在鄉村生活。另據有關統計,2000─2004年,中部地區人口城鎮化率由29.5%提高到35.1%,提高了5.6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約1.4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快於全國平均水平,主要得益於返鄉農民工的二次進城。此外,農民工中的成功人士返鄉投資辦廠、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城鎮化的直接動力。如勞務輸出大縣──河南固始縣,2004年投入城市建設的12億元資金中,有9億元是返鄉農民工投的,縣城60%以上的住宅小區是由返鄉農民工投資興建和購置的。

  農民進城為解決“三農”問題找到了突破口。當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土地承載力過重。農民進城降低了單位土地面積上的勞動人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為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推動農業産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目前在勞動力外流較多的地方,都在以不同方式調整土地承包經營權,耕地逐步向種田大戶集中,擴大了土地經營規模,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收益。勞動力轉移的最直接效應是增加了農民收入。據統計,2003年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民收入總額達3700億元,扣除生活和交通費用,人均純收入3768元,農民收入增長的40%來自於進城務工。在勞務輸出大市河南信陽,農民務工收入已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5%以上。

  二、以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工重要作用的發揮

  農民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前,要從政策和環境入手,充分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使他們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營造環境,推動農民工資本回歸。部分農民工經過長期創業,完成了資本積累,有的還當上了企業家。由於發達地區商務成本的提高,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産業轉移是必然趨勢。為此,要吸引農民工中的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把外地資本與家鄉資源對接起來。這裡的關鍵是要營造比發達地區更為優越的投資環境。要把實施“回歸工程”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鄉情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利益吸引他們返鄉創業。對創辦有一定規模或科技含量企業的,給予融資方面的支持,並可提供信用擔保,實行貼息貸款和稅收優惠;用地方面予以保障,在佔補平衡的前提下優先解決,並按投資額分檔實行地價特殊優惠。對創辦勞動密集型和服務型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達到一定比例的,實行再就業的優惠政策,減免部分稅費。發展高效農業、創辦龍頭企業的,實行農業産業化方面的優惠政策。

  搭建平臺,推動農民工人才流動。經過發達地區的培育,農民工在促進資金回流農村的同時,也帶回了增值的人力資本,這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稀缺的資源。因此,要把農民工納入人才引進的範疇,制訂優惠政策,在戶口遷入、勞動保險續接、子女上學、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他們當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各類人才返鄉創業,使其在國有企業改革、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不斷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和管理,形成農民工雙向流動的長效機制。如河南省信陽市近年來大力實施“金橋工程”,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黨組織,把70%以上的外出黨員納入了黨組織的管理,拉近了他們與家鄉的距離,目前已有650多名優秀農民工回到家鄉擔任村幹部,其中有197人成長為農村“雙強”黨支部書記。

  降低門檻,推動農民工二次進城。要進一步消除農民進城的政策性限制,改革戶籍管理辦法,實施居住地登記制度,真正把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穩定職業和生活來源作為基本落戶條件,大開農民進城的方便之門。在加快城市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建設的基礎上,要允許農民工在留足生活保障用田的基礎上用其剩餘土地的預期收益作為抵押,向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申請貸款,用於進城住房購置;允許農民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標準置換城鎮住宅用地,以減輕進城農民負擔,儘快安居樂業。

   三、注重解決農民工的實際問題

  由於城鄉二元體制的影響,進城農民工目前遠沒有融入到城市社會,侵害農民工權益的現象屢有發生。這將嚴重制約農民工群體的成長,影響城鄉協調發展。要在改革戶籍制度的同時,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和規範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的管理,注重市場法制建設,通過立法確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執法規範勞動力市場運作秩序,清理各地區制訂的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亂收費行為。細化和完善相關勞動法規,改進對勞動合同、工資支付、勞動保護的監管制度。建立企業、勞動者(工會)、政府對勞資關係的協調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確保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時、同工同權。

  二是建立科學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農民工是城市的建設者,也應是城市財富的分享者。城市政府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把農民工社會保障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當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疾病醫療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及社會救助制度。同時,還要建立適應勞動力全國性流動就業特點的社會保險轉移支付體系。

  三是建立有效的農民工培訓體系。要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建立多層次的培訓體系,解決好勞動力“有處學”的問題。要讓培訓與市場對接,實行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一條龍”服務,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解決好勞動力“願意學”的問題。要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多渠道籌措培訓經費,解決好勞動力“學得起”的問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培訓領域,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培訓。

  四是建立有力的農民工組織體系。積極支持農民工加入黨團組織,成立各種協會、商會,以集體的力量協調勞動關係、維護自身權益。如河南省信陽市近年來採取“源頭建會、屬地管理、聯合互動、雙向維權”的模式,組織75萬農民工加入了工會。通過輸入地與輸出地聯手維權,已累計追討拖欠的農民工工資4070萬元,協助農民工解決工傷事故及其它侵權案件680起,索賠金額4137萬元,直接受益10萬人。

  五是建立公正的農民工子女教育體系。目前全國進城的流動兒童有2000萬人左右,失學率高達9.3%;農村還有2300多萬留守兒童享受不到正常的親情和完整的教育。如不及時解決,將直接制約新一代農民子女的健康成長。為此,城市政府要切實肩負起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職責,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公辦中小學的潛力,使公辦學校成為農民工子女就學的主體。同時,進一步降低辦學門檻,引導社會資金興辦農民工子女學校。農村地區的政府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通過興辦寄宿制學校、託管中心等方式,切實解決由監護人缺位帶來的吃住行不便的問題。農村學校要把留守兒童作為教育和管理的重點,明確監護人,有針對性地加以施教,確保農民工留守兒童群體健康成長。(劉懷廉 中共河南省信陽市委書記)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