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06年中國改革進程迎來“爬陡坡”攻堅關鍵階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0日 09:58 來源:
    專題:十六屆五中全會
    專題:200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望》週刊消息:

  2006年是改革“爬陡坡”的關鍵階段,改革工作不僅會繼續加大攻堅力度,而且會更加注重改革的質量。

  文/《?望新聞週刊》記者王健君

  2006年1月1日,存在兩千多年的農業稅在文明古國的中國大地上被徹底廢止了。從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五年內取消農業稅”,到人大常委會“一錘定音”最終決定,不到兩年的時間,農村稅費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1月5日,北京中商大廈15層,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范恒山接受了《?望新聞週刊》專訪。他欣喜地告訴記者,“新年肇始,農業稅的取消不僅是農村改革的‘春雷’,更是今年其他各項改革繼續攻堅的‘號角’”。

  在這位“對經濟改革與發展理論研究造詣很深、建樹突出”的學者型官員眼中,雖然2005年“改革攻堅”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2006年乃至今後更長的時間裏,仍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

   2005年:改革攻堅成果突出

  回首作為“改革攻堅年”的2005年,站在改革前沿的范恒山認為,“我國改革攻堅取得新的進展,特別是關鍵領域的改革有所突破。”除了農村改革成績突出,“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國有資産和金融監管體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展平穩,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顯著增強”。

  他給記者列舉了九個方面的顯著成果:

  一是農村改革繼續向深層推進。全國免徵農業稅的省份從上年的8個擴大到28個,其他3個省份的國家級貧困縣也免徵農業稅。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墾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繼河北等9省市後,又有陜西、廣西兩地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國務院部署了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

  專訪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農業稅走進了中國歷史

  二是所有制結構繼續完善。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總體思路基本形成。9組18家中央企業實現重組,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已由最初的196家減至169家。大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神華能源等6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有的實現主營業務整體在香港上市。寶鋼集團等11家國有獨資公司建立健全董事會的試點進展順利。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83%以上的市(地)組建了國有資産監管機構。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36條。此外,修訂發佈《公司法》,進一步完善現代公司法人制度。

  普查結果表明中國經濟結構比預想的更合理健康

  三是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建行、中行、工行、交行的股份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城市商業銀行綜合治理和重組改造工作穩步進行。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突出成效。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進展。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集團化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修改發佈新的《證券法》。國家首次發佈《金融穩定報告》。主要商業銀行已經全面推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制度。

  2005中國金融改革五大創新:突破之深前所未有

  四是財稅、投資、價格改革穩步進行。財稅方面:部署和實施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模擬試點,組織中央部門推進財政資金績效考評試點。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已基本覆蓋全部中央部門單位和大部分省級財政。修訂《個人所得稅法》,加快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完善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投資方面:核準制和備案制全面實施。出臺預算內投資、國債投資和主權外債等政府投資管理辦法。啟動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代建制”試點。諮詢評估領域開始引入競爭機制。價格方面: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初步建立。在東北地區開展兩部制上網電價改革試點。對部分高能耗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水資源價格改革力度加大。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納稅申報應注意四大事項

  五是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發展與規範。商品市場方面: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和貿工農一體化。土地市場方面:在部分地區開展了工業用地“招拍挂”出讓的嘗試。經營性用地“招拍挂”出讓制度繼續完善。國有土地協議出讓行為逐步規範。農村土地制度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方面:廢止了專門針對農民工的流動就業憑證管理制度。

  05年中國商品市場運行穩定 流通産業發展加快

  六是社會事業改革有序展開。科技領域:6個部門所屬的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通過階段性驗收。先後2批轉制的376家開發類科研機構制度建設深入展開,總體發展勢頭良好。教育領域: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得到鞏固。國務院發佈《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政府主導、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正在形成。政府舉辦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實行“一費制”收費辦法。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補貼力度。文化領域: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力度加大,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取得積極成效。衛生領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範圍擴大到641個縣,覆蓋人口2.25億。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試點著手進行。

  七是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就業方面: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體制、落實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收入分配方面:加快研究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的方案及配套措施。各地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有關部門加大了規範收入分配秩序的力度。社會保障方面:在總結東北三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發佈《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城鎮五項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

  八是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不斷完善。實現工業品出口配額招標商品全部公開招標。進一步下放外貿經營備案登記權限。修訂和實施《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外商投資項目。發佈實施《關於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實施意見》和《關於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健全“走出去”管理體制。

  九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增強。政府機構改革取得新進展:設立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成立了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改革國家統計局直屬三支調查隊管理體制。基本完成省以下國土資源幹部管理體制改革。依法行政全面推進:落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綱要》,大部分部門和地方出臺了實施意見。國務院頒布《信訪條例》,加大保護信訪人合法權益力度。繼續貫徹《行政許可法》,進一步清理、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頒布《公務員法》。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和政介(政府與仲介機構)分開,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明顯增強。發佈《關於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加快建設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幹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等。

  解讀五中全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關鍵

  在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范恒山指出,一些多年醞釀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有所突破,成為2005年改革攻堅的亮點。主要是八個方面:一是農村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二是壟斷行業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在多方面邁出新步伐。三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四是銀行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五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順利實施。六是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展平穩。七是金融市場制度創新步伐加快。八是國務院批准上海浦東新區進行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范恒山強調:“上述改革,為國民經濟實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價格平穩、活力增強的發展態勢,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

  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改革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力度明顯加強。他回憶,去年初國務院把該年確定為改革攻堅年,隨後發佈了《關於200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一年來,國務院多次召開常務會議、專題工作會議研究和部署重點改革工作。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要求,作為直接負責改革指導和總體協調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了對改革推進工作的統籌協調和跟蹤督促。比如,召開了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就貫徹國務院關於改革的總體部署進行具體安排;成功舉辦了中國改革高層論壇,就以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任務進行了深入探討;推進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以及投資、價格、郵政、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等重要改革,加大綜合和專項體制創新力度;積極推動改革工作機制建設,通過各種形式加強了與各部門、各地區之間改革工作的互動與協調。而各部門、各地區也把改革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改革力度普遍加大。

  范恒山用四個關鍵詞概括了過去一年改革取得的成果和良好勢頭,這就是“奮力攻堅”、“全面推進”、“亮點突出”和“面貌一新”。在他看來,這些改革中出現的好勢頭,在2006年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今年我們的改革工作不僅會繼續攻堅,而且會更加注重改革的質量。”

  2006年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2006年仍要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范恒山説,“首先,這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距離改革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改革的任務遠未完成。而改革進入新階段,其複雜性和艱巨性也大大增強,面臨的主要是一些觸及面寬、涉及利益層次深、配套性強的改革,都是這些年由於多種原因想改而未改、改了未改好或未改到位的關鍵內容,改革已經到了真正啃“硬骨頭”的時候了。

  “其次,這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之所以出現投資膨脹、重復建設嚴重、增長方式粗放、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不足等問題,且屢屢得不到解決,關鍵在於體制機制未能理順。而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的提出,也亟需相應的體制機制加以保障。

  “第三,這是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面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和融入國際經濟生活的程度不斷提高的新格局,要抓住機遇、化解挑戰、贏得利益,必須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從制度上保障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加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積極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

  因此,范恒山強調,“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改革工作,意義重大。要站在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以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更加重視對改革的總體指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統一改革認識,健全改革工作機制,審慎謀劃改革思路,科學制定改革方案,認真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切實規範改革行為,從而確保2006年各項改革繼續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向前推進。

  在談到2006年改革的任務和重點時,范恒山説:“2006年要堅持把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製作為搞好宏觀調控、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圍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消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障礙,務必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的突破。”

  范恒山告訴記者,按照去年11月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從全國來看,2006年的改革重點:一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二要以理順産權關係為重點,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三要以推進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為重點,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四要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控機制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五要以完善市場功能為重點,積極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他指出,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200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通過履行好總體指導和綜合協調職能,全力推動改革的深化。”作為具體肩負改革決策謀劃的發改委體改司領導,范恒山為《?望新聞週刊》重點介紹了2006年由發改委&&的改革事項。

  其一,要繼續推進投資體制改革。他介紹説,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投資體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與中央的要求和社會的企盼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核準制、備案制還不完善,有的地方還沒有建立起相關制度,有的甚至把備案制變成了變相審批;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的透明度不高,責任追究和社會監督制度尚未建立,投資宏觀調控的協調機制也不健全。”

  對此,2006年將突出抓好三方面的改革。首先,完善核準制和備案制,真正把企業投資自主權落到實處。其次,規範政府投資管理。儘快制定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管理辦法和中央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抓緊出臺《政府投資條例》。還要研究解決政府資金使用分散問題的辦法,改進投資計劃的下達程序和方式,增強投資安排的透明度。第三,改進對全社會投資的引導和調控。逐步建立投資調控的長效機制。搞好與金融、國土管理、城市規劃、環境評估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共同建立投資監管體系。

  其二,加快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要抓住當前物價水平較低、經濟運行平穩的有利時機,在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著力解決一些長期想要解決的問題。要以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為重點,逐步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以利推動結構調整、節約能源資源。重點將放在油氣價格、電價、水價和地價等四個方面。

  其三,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發改委將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抓緊出臺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推動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制定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專項資金和信用擔保等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業“治亂減負”工作力度。採取多種手段,支持融資擔保、創業輔導、技術創新、國際合作和人才培訓等服務機構的發展。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其四,繼續推進壟斷行業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電力、民航管理體制改革。組織實施郵政、煙草體制改革。研究提出鐵路體制改革方案。繼續推進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完善公用事業價格形成機制和監管體制。

  其五,深化社會事業改革。加快構建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引導和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體育等産業。推動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産流通體制改革。開展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和醫療救助試點,繼續加強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監督。

  相關報道──

  中國改革正處關鍵的時期 應著力排除兩種干擾

  《?望》週刊消息:當前中國改革正處在十分關鍵而又微妙的時期。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以及諸多的爭議,從改革的戰略高度進行思考,我們應當力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力排否定改革的“左傾化”和敗壞改革的“偽市場化”兩種干擾;力求重大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

  文章具體寫到,從改革的宏觀面來分析,有兩種干擾已形成對改革的“掣肘”,需要注意排除。

  一是注意排除否定改革的“左傾化”傾向的干擾。

  近年來,特別是2004年以來,在中國改革遇到困難的情況下,社會上滋生了某些值得關注的否定改革的思潮。對改革不同方略的爭論本是正常的,對改革中的問題也應該進行反思(而且反思改革不等於反對改革),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借“反思改革”來否定改革基本方向的傾向是確實存在的,有的傳播懷念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言論和情緒,有的甚至想重建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持這種觀點的論者,雖然有些具體意見是值得重視的,其中某些合理成分也值得吸取,但是,貶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力求重建高度集權的經濟體制,這種思路是不能認同的。如果按照這樣一種思路操作,則會使改革出現“左傾化”的傾向,以至回到抹殺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老路上去。在承認“以人為本”,並使人的主體性逐步得到尊重的中國,回歸這條“抹殺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老路”,老百姓能答應嗎?

  二是注意排除敗壞改革的“偽市場化”傾向的干擾。

  與否定改革的“左傾化”傾向相聯絡,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另一種傾向,有些人曲解市場化改革的科學內涵,假借“市場化改革”的名義塞進個人及其某些利益集團的私貨。這是一種“敗壞改革的偽市場化”傾向。這種傾向與黨內和社會上腐敗勢力沆瀣一氣,對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比如,在一些煤礦,如此眾多的政府官員和國企經營者打著股份制的旗號實行“官煤勾結”;在醫療衛生和教育領域,也出現種種假借改革的名義從中攫取私利的腐敗問題。這是一種“李鬼式”的“假冒偽劣”改革,它使改革出現變形和異化,不僅給貶斥改革的論者提供了指責改革的口實,更重要的是,它背離了改革的初衷,違反了“三個有利於”這一衡量改革得失成敗的根本標準。對這種敗壞改革的“偽市場化”傾向尤其要排除之。

  在這種複雜的形勢面前,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排除來自上述兩方面的干擾,促進改革健康、穩步的發展。(作者常修澤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中國擬在四方面尋求重大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

  《?望》週刊消息:當前中國改革正處在十分關鍵而又微妙的時期。堅持方向,力排干擾,基本落腳點是尋求重大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根據中國改革的態勢,下一步應在以下四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相關宏觀體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是推進政府職能的轉換、實施行政層次和行政機構改革、深化與行政管理相關的宏觀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財稅體制和投資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社會管理和政治體制改革等。

  二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在微觀基礎和市場體系關鍵領域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是在繼續推進競爭性行業領域國企改革的同時,向壟斷性行業推進,爭取儘快“破壟”,並向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昇華;同時加快金融企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相應推進生産要素市場建設特別是資本市場建設,以及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體制改革等。

  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在形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保障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重點是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創建各種“民生性”體制保障,圍繞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圍繞可持續發展推進“現代資源産權制度”和“現代環境産權制度”創新,圍繞自主創新和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等。

  四是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外創”全球化“參與”和“應對”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方面,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主動地改革國內現有的體制;另一方面,建立相應的應對機制,包括保障經濟安全及應對貿易摩擦的機制等。通過以上機制,建立一種擴大對外開放與增進國家權益的平衡機制,以保證對外開放在更高水平上推進。(作者常修澤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中國體制改革進入膠著狀態 歷史重任遠未完成

  《?望》週刊消息:改革開放以來,儘管中國的體制環境較之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從總體上判斷,中國體制改革的歷史重任還遠未完成,且進入了一種是進是退、是破是立的膠著狀態。許多舊體制被衝垮,但根深蒂固的東西仍然存在;許多新體制已建立,但實質性的問題並未真正解決。尤其是改革在一些根本性、關鍵性的部位停滯不前。

  文章寫到,從根本上講,在當今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生産力落後、發展不平衡且具有幾千年封建集權傳統的國家,進行一種脫胎換骨、徹底的市場化、現代化的體制改革,是人類制度變遷史上一項浩瀚龐雜、艱苦卓絕的創造性系統工程;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條件下,其變革之深度,影響之廣度,艱巨複雜之強度,可謂前所未有。

  明確目前所處的改革時局,可以使我們前行的步伐更加穩健。

  改革城鄉二元體制:城鄉二元體制是阻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大的體制鴻溝,是束縛中國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大障礙,也是當今中國最大的體制改革難題之一。從制度層面判斷,中國的現代化,説到底,首先是指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建立城鄉公平、統一的經濟社會制度。

  “十一五”時期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重要的歷史起點,首先就要大力消除城鄉二元體制,在教育、醫療、稅收、土地、社會保障,以及其他公共服務建設方面,作出重大的安排。

  重建公共財政: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公共開支“錢從哪來、用到哪去”的問題。中國二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實踐已經證明,過去那種把國家公共支出的來源,放在舉辦國有經濟,依靠國有企業利潤上交的想法與做法,已經越來越支撐不起共和國的大廈。“十一五”時期乃至更長遠的發展,必須解決公共財政持續增長的問題。

  政府體制改革:中國政府體制改革是一種根本性的改革工程,不僅涉及到城鄉經濟、公共財政、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體制改革,甚至還涉及到全國的行政區劃改革問題。我們總講“改革進入攻堅階段”,主要是因為政府自身的體制改革難以深入。“十一五”時期要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換,越來越以重新界定、調整政府公共權力的作用邊界為前提。

  “十一五”的發展,尤其是政府體制改革,應該站在這樣的時代高度:一要推進“權力制約權力”的改革。通過相應的權力,甚至更大的權力,來實現權力的監督與制約;二要推進“利益調整利益”的改革。通過利益尤其是足額的物質利益的激勵,來推進政府職能的利益調整。

  黨政幹部體制改革:當前,深化中國黨政幹部體制的改革,應集中精力從選拔、管理和淘汰這三個方面深入進行。

  從選拔的層面來説,進一步改革的起點與方向,應該放在改革政績評價和考核方法上,建立一種簡約、透明、可量化的考核、選拔標準體系。所以,選拔體制進一步改革的起點和方向,首先應該不斷擴大幹部選拔任用的透明度建設。因為,沒有透明,就沒有公正;沒有公正,就沒有科學可言。

  從管理的層面來説,深化幹部管理體制改革,關鍵要建立和完善嚴格的、可預期的幹部獎懲激勵制度,實現“才有所展、勞有所得、功有所獎、過有所咎”。

  從淘汰的層面來説,現行黨政幹部體制面臨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制度難題,就是能否最終建立起一種真正的公平競爭、能上能下的競爭淘汰機制。這直接決定著幹部隊伍甚至全體黨員體系的生死存亡。而如何建立一種有效的黨員幹部識別、競爭、淘汰機制,目前中國仍處於探索過程中。(作者田應奎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

  06年經濟體制改革線路圖 力求解決深層次矛盾(全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消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障礙。為此,最新一期《?望》週刊對2006年經濟領域將要進行的一些重要改革作了梳理。 (見全文)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