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東方時空]岩松看台灣:台灣印象之“髓”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29日 19:43 來源:
    進入[東方時空(新版)]>>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在大陸,台灣慈濟骨髓中心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説已經相當熟悉了,從1997至今,已經有345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在台灣的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獲得了生的希望,台灣同胞跨越海峽為大陸病患千里送骨髓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地上演,體現著兩岸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親情。今天的《台灣印象》,岩松帶大家走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這個用愛心凝聚的世界。

  這裡就是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它位於台灣的花蓮市,是全球唯一一家完全依靠民間善款構建起來的骨髓庫,一走進這個花園般幽靜的院子,我們就強烈感受到了“愛”的氣氛。

  “陽光是生命的根源,每天每天全球慈濟人追著太陽守護生命…..”。“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是每一個慈濟人的人生信條。在台灣,慈濟就好比是樂善好施的代名詞,而慈濟骨髓捐贈中心就是其中的一個愛心驛站。

  白岩松:走進慈濟醫院就能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愛的味道,尤其是來到這裡,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其實過去的幾年時間裏頭,大家在新聞報道當中已經多次了解了這個地方,那現在比如説大陸的很多白血病的患者會在需要配型的時候找到台灣慈濟的骨髓庫,而且由於大家都是華人,因此配型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到現在為止,整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對外的配型已經成功了900多例,其中345例是去往大陸,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今天,我們就來到了這愛心接力的源頭,咱們一起進去看一看。

  “清水之愛”的書法挂在中心門口醒目的位置,向人們展現這裡獨有的“愛的文化”──來這裡捐獻骨髓的人是在用無私的大愛,懷抱救人之念。骨髓捐贈中心自1993年建立以來,已經有28萬志願捐獻者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檔案資料,庫存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也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

  白岩松:您好,比如説現在當你想知道來自大陸的需要求救,需要有配型的時候是否在這上都能查到?

  工作人員:可以查到,可以查到,但是由於保密原則,我沒有辦法説出來。

  白岩松:多不多?

  工作人員:蠻多的,蠻多的,大概每個星期都會有。

  據了解,當前治療白血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目前大陸每年有50多萬白血病患者在等待相匹配的救命骨髓,而依靠大陸中華骨髓庫現有的骨髓資料還無法滿足患者的需要。有28萬庫存的台灣慈濟骨髓中心自然成為華人病患的希望之地。

  為慈濟事業服務了數十年的林碧玉女士告訴我們,兩岸愛心傳遞的故事是從1997年開始的。-

  1997年4月18號,台灣慈濟的兩名志願者懷抱著這個藍色的保溫箱抵達北京,這裡面裝的就是台灣同胞捐獻的1000毫升骨髓血,當天,這些救命骨髓被緩緩輸入到大陸17歲的白血病少年劉金權的體內。這也是台灣同胞第一次向大陸患者提供配對的骨髓。

  對兩岸間這第一次愛心傳遞的經歷,林女士至今感慨萬千。

  慈濟副執行長 林碧玉:“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到(北京)307醫院去探訪這個病人,從307(醫院)的門口走到病房,那種感覺就是,其實好像他是我們的至親那樣的感覺,”

  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的親筆題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正是兩岸血緣之愛超越政治紛爭的最佳見證。從那一天起,一次次跨越海峽的愛的傳遞便不斷在兩岸之間頻頻上演。如今,已經有345名大陸白血病患者從台灣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配對的骨髓,此外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名病患受惠於此。

  黃女士從事勸捐骨髓已經十一年,被拒絕的次數她説已經數不清了。

  慈濟志願者 黃女士:“從來不會想要放棄,因為我覺得救人的感覺很好,因為要完成一件救人的事情要很多人共同來合作,不是單單一個人就能夠做得到的”

  白岩松:在台灣現在大家需要進入資料庫的人已經將近28萬,我們是否在過去很多年裏也做了很多科普的工作去告訴人們,沒有關係,你可以勇敢的走出來?

  慈濟骨髓中心工作人員:是,越來越多成功的個案,然後也從來沒有一個捐者他因為做抽髓的動作而有任何的傷害,所以大家都很相信這個是救人無傷己身的一個義舉。

  慈濟人的發起、醫界的支持、民眾的熱情,使捐獻骨髓在台灣逐漸成為一種風氣,目前在台灣,大約每82個人當中,就有1人志願捐獻骨髓,更多的人認識到捐獻骨髓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悲心義舉。

  白岩松:現在我們已經有將近28萬個資料庫了,是否就意味著當它配型成功了之後,捐獻者都會説,是的,我同意,他都會同意?

  慈濟骨髓中心工作人員:當然不一定同意,不一定,比例的話,當然是願意的還是比較多。

  慈濟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骨髓配對成功的比例在三十萬分之一,面對捐獻有顧慮的配對者,他們要用更多的愛心去勸導,讓剛剛燃起的生命的希望不再溜走。

  2001年6月,剛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江蘇女孩陳霞因為罹患白血病生命突然進入了倒計時,幸運的是,救命骨髓在台灣慈濟骨髓庫配型成功,捐贈者是台灣中部的一名26歲的男青年,但是,在即將取骨髓的時候,小夥子的善舉卻遭到了雙親的阻撓。

  慈濟副執行長 林碧玉 :“今天讓她已經進入這個骨髓的無菌室裏面,接受殲滅療法。”

  殲滅療法是進行骨髓移植前必須得準備工作,把陳霞全身的造血和免疫系統全部殺光,等待迎接救命恩人重新給她全新的一套造血免疫系統,,也就是骨髓,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捐贈者反悔了,陳霞就會因為身體沒有任何抵抗力而死亡。

  但是,捐贈骨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經驗,這位捐贈者也跟所有捐髓者一樣內心有過因為不了解而帶來的恐懼掙扎

  慈濟志願者 陳乃欲:“你想想看你的週遭有沒有人捐過,沒有,可見你對這個(抽髓)了解的程度都相當有限,而且可能都不夠,因此多少都有怕怕的心態在。”

  為了消除捐贈者不必要的恐懼心理,慈濟的志願者們從找髓、捐髓到抽髓、取髓`自始至終陪伴在捐贈者身邊。

  慈濟志願者 陳乃欲:“也就是讓他感受得到這是一份很神聖的事情,而且我們也真的很感恩他,有這樣一份心啊 ,因為這樣子他對捐贈骨髓的恐懼去除了,沒有了,而且家人也放心把他交給我們了。”

  抽髓手術按計劃順利完成,慈濟的志願者們最終幫助骨髓捐贈者實現了自己挽救生命的善舉,作為大陸第86個在這裡獲得配型骨髓的幸運患者,陳霞年輕的生命也得以重放光彩。

  在慈濟骨髓中心,我們聽到了很多像這樣慈濟人與捐獻者一起實現愛心的故事,生命的福音不斷從這裡傳遞開去。

  就在我們的記者對慈濟骨髓中心進行採訪的時候,我們偶然碰到了一位來自北京307醫院的朋友。

  俞志勇:“我是來取骨髓的。”

  白岩松:是什麼樣的患者。

  俞志勇:“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

  據了解,這是大陸在台灣慈濟骨髓中心獲得的第345例相匹配的骨髓,兩岸同胞的血脈不斷在這裡交融與延續。

  目前慈濟骨髓中心向島外輸送的配對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已經達到了60%,儘管有的人因為感染或者復發還是告別了人世,但是生命的光輝在那一刻已經得到了昇華。

  從2000年開始,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開始籌組臍帶血庫,把它作為骨髓配對失敗的第二道防線,為白血病患者再辟一條生命之路。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工作人員:“這個是我們的臍帶血庫,你可以看得見,我們有兩個一袋袋儲存槽,就是臍帶血處理儲存之後,就儲存到醫療袋裏面,然後我們兩個加起來有將近5000例的臍帶血。”

  目前台灣已經有不少父母為孩子建立了臍帶血資料庫,一些準媽媽也有計劃把寶寶的臍帶血捐獻出來,體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司徒秀萍:“捐出來更多的人可以用,等到我小孩想要用的時候,我相信一定有我小孩可以用的臍帶血,因為我相信好人有好報”

  尾語:目前大陸的中華骨髓庫已經收集到了25萬多例志願捐獻者的資料,兩岸骨髓庫也已經建立起了長期的聯絡,儘管兩岸傳遞愛的過程還有些曲折,但是為了實現挽救更多兩岸同胞生命這一共同的目標,一切的阻隔都將被愛心所融化。

責編:閆冬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