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説理的力量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8日 14:46)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中國日報》香港版4月28日發表署名評論員文章。文章説,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等三人的第二次香港之行,讓港人再次感受到説理的力量。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香港那些反對釋法的人,恰恰是迫使人大釋法及做出決定的始作俑者。提前進行“政制檢討”,儘快實行普選,他們已經喊了多年。去年“七一”遊行後,他們藉部分香港市民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再度把施政缺失與政府的認受性挂鉤,順勢推出“還政於民”及“07、08雙普選”的口號,將市民的不滿情緒導向普選訴求。
但是,為什麼要儘快“雙普選”?07、08是否具備“雙普選”條件?他們卻拿不出充分的理據,因為從根子上説,普選並不是解決目前政府管治不暢、行政立法關繫緊張的有效途徑,更不是民主一言以蔽的內涵。當輿論質疑“雙普選”的可行性時,“普選派”不斷重復的回應是,“講普選條件不成熟是對港人的侮辱”,顯得蒼白無力。
近來,隨著人大釋法及特首報告的相繼出臺,中央派高官來港釋疑解惑,工商界對過快普選表示強烈擔憂,香港的社會輿論更加傾向堅持循序漸進和均衡參與。被“普選派”視為王牌的民調,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翻轉,向著與他們期望相反的方向滑去。這些人講不出令人信服的道理,越來越理屈詞窮,以至於除了示威、焚燒之類的街頭抗爭外,只能用抵制的方式拒絕對話,貌似強硬,實則怯懦。
陳弘毅要求“普選派”講出反對人大釋法的理由,不要只懂反對。喬曉陽倡議有理有據的交流,不喜歡喊口號式的“為了反對而反對”。越來越多的商家、學者、律師、官員、黨魁、議員,用事實與法理加入討論,讓真理越辯越明。吳光正列舉英美兩院制,來證明香港立法會保留功能團體議員的必要性。馮華健指出,即使民主發展好早的英、美,至今也沒有完全實行普選。梁愛詩以港英時期的史實,回應大律師公會負責人對特首報告的質疑。陳弘毅提出作為自治城市,香港更適合採用“共識民主”的管治模式。喬曉陽更花上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講道理,透闢地闡述了香港不具備07、08“雙普選”的六大因素,並一一駁回了“普選派”的四個“理由”和“説法”。
香港是法治社會,港人推崇理性。民調顯示,支持07、08“雙普選”的人,從年初的80%,降至現在的不到一半,表明市民可以被激進的口號裹脅一時,但終究會冷靜下來,接受道理。奉勸那些還在固執己見的“普選派”仔細領悟“喬六點”,求真務實地看待香港的實際情況,在基本法的框架下,重新思考香港的民主發展。(蕭平)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