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井噴事故負責 窺視中石油高層走馬換將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6日 14:39)
新聞週刊消息: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中石油集團公司人事變動 部分企業領導充實調整
1月6日,中石油宣佈了幾項人事變動決定。這讓人們聯想到中石油可能已開始追究開縣井噴事故的責任人。作為中國的特大型國企,發生了重大事故會不會直接衝擊到公司高層?隨著責任調查的深入,近期集團高層是否會有人為243條人命負責?
開縣井噴事故鎖定了第一批責任人。
2004年1月10日,重慶市公安機關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逮捕了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鑽採工藝研究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師、開縣高橋鎮16H井現場負責人王建東,川東鑽探公司鑽井二公司12隊技術員宋濤與副司鑽向一明。
“這3個人均為最基層的技術人員。”一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的內部人員告訴記者。
而公眾輿論最關注的中石油高層,在事故的善後處理中顯得有些沉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馬富才雖然也親臨現場指揮搶險,但始終沒有在公開場合有所表態,向災民道歉;出席中石油內部職工給災民的捐款儀式,均是由副總經理蘇樹林站在臺前。
隨著責任調查的深入,中石油集團高層是否會有人為開縣井噴事件負責呢?
井噴陰影下的工作會議
僅從公司業績來説,中石油2003年的表現堪稱優秀。據該集團人透露,截至2003年12月23日,公司各項主要生産經營指標均好于預期,其中利潤總額超700億元,這是歷年來最高的。
但是,這一切輝煌因開縣羅家16H井發生的特大井噴責任事故被淡化了。
中石油的年度工作會議一般在北京市十三陵風景區附近的石油工人療養院舉行。屆時,集團內部大約300名各大油田、煉化與銷售企業的高層領導悉數進京。但今年1月6日,會場改為位於北京西城區六鋪炕的中石油集團總部機關,通過石油系統內部的計算機網絡,以電視會議方式召開。據一位與會者介紹,中央組織部、國資委等部委的領導也聚集在這間會議室。
會上,中石油總經理馬富才對井噴事件做了大意如下的發言:
去年12月23日在重慶開縣地區的羅家16H井發生特大井噴責任事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給黨的事業、人民生命財産帶來巨大損失,教訓是沉痛的,我們深感痛心。
接著,他表態説:中石油將勇於承擔責任。
隨後,馬富才宣讀了《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任免通知》和《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任免通知》,宣佈免去吳耀文的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和公司黨組成員職務,任命周吉平、段文德、王宜林為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同時上任的還有3位總經理助理:廖永遠、徐文榮、汪東進。
事隔12 23開縣井噴事故不久,中石油高層此時發生變化,而中石油又沒有就此發表任何解釋性的新聞公告,因此,這些“蛛絲馬跡”自然將民意焦點集中到中石油高層為開縣事故引咎辭職的討論上。
中石油的新高層
“吳耀文的離職屬於年齡到限,正常離職,與開縣井噴事件沒有任何聯絡。”這是中石油內部對這次人事任免的解釋。
中石油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吳耀文的免職通知是由國資委下達的。吳作為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如果被認定應該為井噴事件負責的話,國家必定會有專門的説法。所以,此次人事變動與井噴事件接踵而來,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而已。
履新的三位副總經理——周吉平自1996年11月起任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兼任中石油總公司下屬負責海外業務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已在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有逾30年的工作經驗。1997年12月起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
段文德也在石油行業工作了近30年,自2002年3月起被聘任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後,主管煉化與銷售業務。石油石化行業的下游煉化業務,是1998年大重組後劃進中石油的新業務。
王宜林于1982年8月大學畢業後,自願進疆,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工作,後任新疆油田分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此外,新任的三位總經理助理——廖永遠、徐文榮、汪東進,均40歲出頭,都有國際合作或者海外市場開拓的經驗。廖永遠曾經是塔裏木油田分公司的總經理。塔裏木油田是中國陸上石油對外合作中的第一個“吃蟹者”,也是中石油體系內運作最為市場化的油田。
徐文榮原是中石油下屬物探公司總經理,有著較強的外語能力。在他的領軍下,中石油物探公司目前已成為世界三大物探公司之一。
汪東進則接替周吉平,擔任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
中石油高層能否躲過一“劫”
一方面,中石油高層為未來發展走馬換將;另一方面,12 23事故對人事變動的陰影仍揮之不去。
“對開縣死亡人數這麼高的事故,應該有高層出來為此負責。”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説。在石油行業內部,也有過省部級大員因責任事故去職的先例。
1979年11月25日淩晨3時30分左右,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號”鑽井船在渤海灣遷移井位拖航作業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經濟損失達3700多萬元。這是石油系統建國30年的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歷史上少見的。事後查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官僚主義瞎指揮造成的沉船事故。1980年8月25日,國務院做出了關於處理“渤海2號”事故的決定,解除石油部部長宋振明的職務,並給主管石油工業的副總理康世恩記大過處分。這是中國歷史上因為工業事故被處理的最高級官員。
而開縣井噴的毒氣,讓243名村民喪生,惡性程度堪稱罕見。事故發生後,中石油高層在道歉方面的低調表現,引起了民意的不滿。甚至有網民發表評論——中石油領導必須引咎辭職。
中石油原副總經理吳耀文的離職被相關部門解釋為與井噴事件無關。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有其他高層為243條人命引咎辭職,誰將成為事故問責中的承擔者,成為人們矚目的謎題。
“如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政治上是説不過去的。”毛壽龍認為。
在事故問責制中,應該擔負的責任分為法律責任,政治責任和道義責任。
法律責任的確定是目前最為制度化的。根據事故認定結果,技術失誤、指揮失當或者管理失職,都會依照法律條文承擔相應責任。
政治責任是通過民主程序認定,由人代會開會彈劾。但現在問責系統運作結果往往還取決於民怨程度和領導層的判斷。
道義責任則純粹是一種軟約束,依靠領導層的自律。
按照一般的災難事故調查程序,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啟動調查,經過縝密調查得出事故認定報告後,就應進入問責程序。
幹部管理要有新模式
實際上,中央和地方黨委加強對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領導班子的管理是十六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原則。在“黨管幹部”的大前提下,大型國企的高層去留更多取決於行政權力。尤其在能源系統內,這已經成為一種高層人事任免模式。
2003年9月30日,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高層走馬換將。公司原總經理衛留成調任中共海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傅成玉任中海油總經理。該項人事變動是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孫曉群前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宣佈的。
2003年4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總經理李毅中履新國資委,54歲的“中石化的年輕人”——陳同海繼任集團掌門。這次高層的去留也是由中央組織部決定的,成為“黨管幹部”的又一個明證。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國內三大能源巨頭,屬於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部門。它們的高層變動,在“市場化”呼聲甚高的今天,實際上是“黨管幹部”的任免體制與市場化選聘人才的一種平衡,但也面臨矛盾。
三大能源集團都先後剝離優質資産,成立了上市公司,而集團的掌門往往也是上市公司的高層。比如中海油集團的原掌門衛留成,在調職海南省委之前,還擔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旗下上市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衛留成離職的消息是2003年9月30日宣佈的,但直到10月16日,中海油上市公司才向投資者披露這一消息。由於中海油屬於海外上市公司,此項遲到的公告引起了海外投資者的非議。
長達兩周的消息滯後提醒人們,行政化的人事任免方式,與海外上市的三大能源公司應該遵循的信息披露標準有衝突的地方。
中石油集團的高層結構與中海油相似。集團公司的總經理馬富才兼任中石油上市公司董事長。剛剛離職的吳耀文在身任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的同時,也是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1月6日,在中石油2004年度工作會議上便宣讀了的任免決定,目前仍沒有在中石油上市公司的公告中有所體現。
行政化的人事任免與公司的市場化運作産生矛盾的地方還在於任免範圍的擴大,影響到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中央黨校經濟部副主任王東京認為,作為出資人,有關部門應當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長,但沒有理由再派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否則董事會、董事長和總經理、副總經理之間就沒有了授權關係,形不成上下負責的體制。這樣的治理結構理論上是無效的。
“像開縣這樣的事故,如果找不出責任人,或者責任認定只局限于技術人員,那肯定是公司治理結構有問題,權利義務關係沒有理順,找不到直接責任人。”毛壽龍説。
在2003年召開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黨管幹部”的同時,還要求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如何在能源類壟斷系統內做到政治性與經濟性並重呢?
有經濟學者提出了資格管理與職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即中組部負責對企業高層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由出資人根據審查結果進行職務任命。(陳曉 梁朵多)
>>>進入專題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