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防總:抗洪部隊依靠科技搶險救災成效顯著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8日 18:43)
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 今年入汛以來,淮河流域發生了超過1991年的大洪水,但無論是災情還是經濟損失都小于1991年。淮河流域防汛總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説,這除了得益於政府的科學指揮和一批新建治淮工程的作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抗洪部隊依靠科技力量搶險救災成效顯著。
在1991年淮河流域的抗洪搶險中,僅南京軍區就出動兵力10萬人。而在今年,他們只動用兵力2萬多人。“抗洪效益之所以提高得這麼快,關鍵是抗洪部隊的科技含量增加了。”南京軍區抗洪前線指揮所的有關領導指出。
近年來,南京軍區各部隊把抗洪搶險作為科技練兵的一項重要內容,把科技抗洪列入非戰爭行動訓練計劃,許多部隊配備了水壓植樁機、氣壓植樁機、制式防洪子堤、抗洪救災指揮車、指揮艇等新型抗洪裝備,形成了較強的戰鬥力。
作為全軍19支抗洪搶險應急機動部隊之一,南京軍區某舟橋旅每個營都有一支掌握玻璃鋼子堤、水囊子堤、快速植樁機等新裝備的防洪技術分隊。這支部隊可根據不同的險情,按行動要求進行科學編組。在此次抗洪搶險中,他們將兵力、器材按性能和技術特點科學分組,設立搶救分隊、搜救分隊、轉移分隊和封堵管涌、缺口分隊,成功處置了各類險情。7月12日,滁河全椒段發生堤壩缺口,幾千名群眾被洪水圍困。這個旅多支技術應急分隊聞汛出動,搶救小分隊迅速搶救房屋、樹上的群眾;搜救分隊利用夜間專用照明器材在8萬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搜救出2000多名群眾;封堵決口分隊使用鋼木土石壩迅速將決口堵住。
7月12日,南京軍區某集團軍舟橋團歷經14個半小時,在安徽省固鎮縣連城鎮架起一座62式35噸浮橋。一天之內,就把圍困在洪水中的2萬多名群眾和價值3000萬元的物資輸送到安全地帶。軍用浮橋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戰時大部隊快速通過江河障礙。7月11日下午,南京軍區有關領導接到地方政府通報,連城鎮的楊慶、連城、禹廟、強樓、周徐等5個行政村的群眾被洪水圍困,無法轉移。部隊領導經緊急磋商,決定動用浮橋。鎮領導高興地説,這其實是“生命之橋”,它使群眾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
有關專家日前論證指出,南京軍區某工兵團在安徽省潁上縣採用“端口兩端同時爆破”的新爆破法分洪,不僅爆破效果好,而且使災民的損失減少約一半。(李大偉 梅世雄)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