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記者眼中的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大報告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4日 09:35)
中國廣播網消息: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産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正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共産黨在新世紀舉行的第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議提出了中國共産黨從目前到2020年的執政目標,特別是經濟發展方面的一些具體目標。同時,中國共産黨上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在向大會作報告時,還就黨的理論建設和國家統一等重大問題作了新的闡述。鋻於這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它的召開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許多重要媒體對大會的開幕和進行情況作了多方面的報道,報名採訪這次會議的境外記者數量達到500多位。那麼,這些境外記者是如何評價中共十六大以及江澤民報告的呢?記者在對會議的報道過程中與一些境外記者作了一些接觸。
在中國共産黨十六大8日開幕的當天,全球有71個國家和地區的201家電視臺轉播了江澤民代表中國共産黨上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的情況。新加坡《聯合早報》還開設了“十六大專輯”,每天刊登相關文章,對會議進展情況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比較系統的報道,而這些報道主要是由《聯合早報》駐京記者邁克爾 余先生發回的。在談到對中國的印象以及對這次中共十六大的印象時,余先生説: “我們一直很關心中國今後的政治走向和經濟走向。目前,中國的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很快,這給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麼,關注十六大以及江澤民在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對於我們海外媒體來説是很自然的事情。通過幾天的採訪,我覺得這次會議的氣氛是比較熱烈的,重要的是會議的開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余先生所説的會議的開放情況,指的是這次大會在進行中,允許中外記者旁聽其中的一些分組討論會,這種作法在以往的黨代會的進程中是不曾有過的。在與採訪會議的境外記者的接觸中,我感覺到,這些境外記者對中國未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從江澤民所作報告的內容來看,中國繼續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進一步發展經濟的基本國策不會改變。
英國《金融時報》駐中國首席記者金奇先生説,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人在推進難度非常大的經濟改革的同時,保持了政治的穩定,這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它為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金奇先生對記者談了江澤民報告中引起他關注的幾點內容。他説: “報告中關於經濟部分的論述是我最關注的。另外,我注意到報告中首次提到,個體戶、私營企業主的合法權益應得到保護,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我認為,中國經濟今後的發展要保持多種所有製成份並存的狀況,這對今後五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範圍內中國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
在報道中共十六大的境外媒體記者中,有一些在五年前曾參加過對中共十五大的報道。有記者將十五大報告和十六大報告作了對比,認為,十五大報告的核心內容是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對於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的指導意義和歷史地位,十六大報告則提出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已在北京有8年生活工作經歷的瑞士國家廣播電台資深記者阿鶴騰先生分析説,這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共産黨的影響力和支持基礎,是中國共産黨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對自己的指導思想作出的及時和必要的調整。他説: “我覺得‘三個代表’思想非常有意思。我認為這一思想正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思想不僅對於中國共産黨,對於中國人民來説也十分重要。中國人今後生活的改善與經濟社會發展都將與這一思想密切相關。”
國家統一始終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就中國大陸與台灣實現統一的問題向海峽對岸提出了比以往更為具體而且非常重要的建議。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鳳凰衛視記者呂丘露薇就此評價説,報告首次提出兩岸可以就諸如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等敏感問題進行談判,這表明了中國共産黨對解決台灣問題的極大誠意。她説: “我可以感覺到大陸這邊在非常努力地透過各種方式去改善兩岸關係。比如説,先談經濟議題,把政治議題撇在一邊,這種方式我覺得比較現實,可以得到台灣民眾的認同。報告在台灣問題上重申了中國共産黨一貫的立場,也有一些新的提法,這可以體現出大陸這邊在未來20年準備怎麼走。另外,裏面提到不承諾放棄動武,但這個動武不是針對台灣民眾的。這句話雖然以前也講過,但這次重申,很多台灣人印象深刻,這是明確了這一問題的本質,明確‘不承諾放棄動武’是針對誰。這有助於讓台灣民眾放心。”
責編: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