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代表風采)誇誇我們的小康村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2日 10:42)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十六大代表付華廷,黑龍江省甘南縣音河鎮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兼上市公司富華集團董事長、總裁。高高的個子足有1米8,開口講話,有啥説啥,聲情並茂,妙語連連。當然,他津津樂道、最為自豪的還是他的小康之“家”。
下面是他接受記者採訪時一段原汁原味的述説:
十六大開幕式上,唱國歌時,我掉淚了。我們黨這13年克服種種困難,解決了許多問題,取得了大發展,不容易啊!
我們村這13年也同國家一樣,有了大飛躍。全村總收入,1989年不到1000萬元,現在5億多元;人均收入,1989年2000元,今年能到1萬3;糧食産量,1989年150多萬公斤,現在500多萬公斤。簡單説,我們村的農民得實惠最多,都發財了,腰包鼓起來了。
13年前,我們村種地是“老兩口,小兩口,背著孩子領著狗”,一種就是一個月。現在種地全部機械化,2萬多畝地就10多個人種,5天就能種完。這就是先進生産力。去年黑龍江大旱63天,我們村照樣豐收,因為我們的農田全部實現了水利化,還是節水噴灌。
我們村全部是“訂單農業”,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98%的勞力進了村辦企業,當上了“白領農民”。我們辦糧食加工企業,把糧食轉化成精細化工産品、生物工程産品,年加工玉米20萬噸,拉動了全縣經濟。農民種的玉米企業全部包銷,每公斤還高出國家收購價2分錢,不讓種糧的農民吃虧。辦企業得靠人才和科技,我們高薪從哈爾濱、上海、南通聘請“科技顧問”,給他們造現代化標準的“專家樓”,從大學和科研院所買專利,還拿出100萬元,培養出46名大學生。現在我們有四個産品填補國內空白,檸檬酸還出口到日本。
我們從村辦企業發展成有33家企業的富華集團,我們申請上市,農業板塊,叫“華冠科技”,今年9月在上海開的市,省長去敲鑼,一鑼敲出15元。我體會,農村搞産業化就能發財,不搞産業化沒出路。過去是農民進城旅遊看高樓,現在是城裏人到農村看“綠”吃“綠”。城裏人來了,我們帶他們進森林吸新鮮空氣,到地裏摘水果、蔬菜,給他們吃笨牛、笨豬、笨雞、笨蛋,還有糊土豆、青苞米,再睡上一晚熱坑,腰腿痛的毛病全好了。
我們村現在也文明了,修了水泥路,安了十多裏的路燈,房前屋後都種著花,成了遠近聞名的無計劃外生育、無賭博、無封建迷信活動、無刑事犯罪、無重大事故、無環境污染的“六無村”。江澤民同志提出全面建設小康新目標,我們還得謀更大發展。我們村“十五”的目標是:人均收入兩萬元,一戶一棟小別墅。 (新華社記者陳蕓 鈔文 劉健)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