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五部委系列報告會 徐冠華介紹科技事業成就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9日 15:02)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今天在此間指出,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正確指引下,我國科技事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我國將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關係國家興衰和民族存亡的戰略高度,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書寫了新的輝煌篇章。

  徐冠華是在中宣部、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舉辦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成就報告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13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徐冠華説,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科技投入不斷增加,2001年全國R&D(研究與開發)投入為960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0%,而在199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25.34億元和0.68%;同時,通過實施國家973計劃、863計劃、重大科技攻關計劃等一系列科技計劃,在許多重要領域取得大量創新成果。從總體上看,我國科技實力已居於發展中國家前列。

  基礎研究與高新技術研究齊頭並進,取得突出成就:我國作為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參加了被譽為生命“登月計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1%的測序任務,讓全世界為之矚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順利完成;高性能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突破,使我國在競爭激烈的世界計算機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徐冠華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不僅表現在新知識的發現和創造方面,更主要地表現在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轉化方面。13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已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過去的10年間,我國高新技術産業的工業産值從3000億元增加到18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超過同期全部工業年均增長速度10多個百分點,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國民經濟構成中,高新技術産業所佔比例已經由10年前的1%提高到現在的15%。

  隨着科技的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也在不斷增強。徐冠華説,科技進步在改造傳統産業、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以農業為例,近20年來,雖然我國人口增加了幾個億,但我國年人均糧食供應量仍從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這其中,農業科技進步立下了汗馬功勞,10多年來,我國農業新品種每5年更新一次,每更新一次增産糧食10%以上。

  徐冠華説,巨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同我國正確而富有遠見的科技發展戰略密不可分。13年來,我國科技發展緊緊圍繞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促進科技與經濟的密切結合為目標,將科學技術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近13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緊緊抓住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這一核心問題,取得歷史性突破。從1989年到1992年,以技術成果商品化為改革突破口,改革撥款制度,開拓技術市場;1992年至1998年,以“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為指導方針,展開結構調整和人才分流;從1999年至今,則以加強科技創新和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為重點,對科研院所體制進行根本性變革。經過10多年特別是近3年來富有創造性的實踐,在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和經濟、知識和資本的結合更加緊密,科技型企業大量涌現,市場在科技運行和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突出,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明顯增強。

  徐冠華還介紹了科技隊伍建設、科普工作、國際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成就。

  徐冠華最後説,“十五”期間,科技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抓緊組織實施人才、專利和技術標準三大戰略,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努力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長期可靠的動力。

  今天的報告會由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秦懷保主持。在京黨政軍機關和中央金融、企業系統司局級幹部700多人參加了報告會。(張景勇)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五部委督查組陜北督辦油區開採秩序整頓工作(2002/09/28/ 17:28)
  • 五部委系列報告會 李榮融談國企改革與成果(2002/09/19/ 11:54)
  • 中宣部等五部委舉行系列報告會 杜青林作報告 (2002/09/17/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