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三峽庫區截流前報道:白鶴梁將入住“水下宮殿”   
09月07日 15:50

    新華社重慶9月7日電 潮漲潮落,朝朝暮暮。冬季露面、汛期隱藏的“國寶”白鶴梁,在三峽工程正式蓄水發電後,將永遠淹沒在水下30米深處。記者最近採訪時了解到,沉沒的白鶴梁並不影響遊客參觀,它將被請入特製的“水下宮殿”,人們可以隨時通過水下通道,在濤濤江水之下盡情端詳它的“芳容”。

    站在重慶市涪陵區城北的十里長堤上,望著波濤滾滾的江面,涪陵區博物館館長黃德建非常激動。他與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白鶴梁,就將永遠沉沒在靠近大堤的江水中,這是三峽庫區唯一一個水下原址保護的文物。

    白鶴梁是位於重慶市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西側的一段天然石梁,長1600米、寬15米左右,以15度斜角傾向江心北岸。從唐朝以來,沿岸群眾在這裡記錄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這裡吟詩刻賦,留下了大量的水文題刻,保存了長江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和水文價值,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跡”。今年枯水時節,記者曾經在這裡看到,自西向東伸展的石樑上,題刻分東西兩段,它們依形就勢,體量各異,大者兩米見方,小者長寬不足盈尺。據介紹,專家在這裡發現了165段題刻,匯集了唐朝以後1200年間300多名書法家的書法精品,顏、柳、蘇、黃、趙體皆有,篆、隸、楷、行、草書悉備,是名副其實的“水下碑林”。

    黃德建告訴記者,三峽成庫後,白鶴梁將永遠淹沒水下。從1993年起國家開始組織數十位院士、專家來到這裡,為保護白鶴梁出謀劃策。

    “水下保護方案來之不易。”談起這項保護工程,重慶市峽江文物保護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祖林感慨萬千。據他介紹,僅拿到桌面上經過專家論證的保護方案就有四種:天津大學1994年提出的“水下博物館”方案;長江水利委員會1998年提出的水下淹沒、陸上複製方案;國務院三建委黃真理博士提出的岸邊複製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葛修潤教授2000年提出的“無壓容器”方案。據介紹,目前前三種方案都被否定,國家文物局認可的第四種方案,是在白鶴樑上修建一座巨大的鋼筋混泥土容器,再將清水注入容器,使容器內外壓力平衡。同時從岸邊修建兩條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繞題刻一週,不僅方便遊客參觀,還可以充分發揮題刻的學術研究價值,把題刻的保護、研究與旅遊有機結合起來。

    陳祖林告訴記者,白鶴梁題刻本體保護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已經竣工,水下交通廊道和循環系統等7個專題研究項目的中間成果已於今年8月通過專家評審,其餘4個專題研究也將在9月完成。他説,保護工程今年年底就開始實施,2005年全部完工,2006年開始試運行。



責編:曉星 來源:新華通訊社


相關新聞
十里長堤鎖大江——“三峽庫區截流前”報道(09月03日 09:48)
(三峽庫區截流前)百萬移民第一村 今昔生活兩重天(09月05日 10:19)
三峽庫區截流前:百萬移民第一村 富足生活奔向前 (09月05日 14:01)
首富村裏説“難題”——三峽庫區截流前報道(09月06日 11:07)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