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春喜雨連連,豐沛的雨露使飽受乾旱的內蒙古大草原重新勃發生機,就連多少年光禿禿的大青山也像一座巨大的綠色屏風拱衛著呼和浩特。然而記者近日在內蒙古草原採訪時,心底又涌出了暗暗的擔憂:一些幹部群眾過去因飽嘗生態災難而繃緊的“生態弦”似乎又有放鬆的跡象。
近日記者途經一些已經頒布過禁牧令的旗縣,發現綠色的草場上不時有偷牧的羊群出沒,個別偷牧嚴重的地區羊群甚至是成群出沒于禁牧的草地上。在達拉特旗蓿亥圖鄉一個峁樑上,問起一位正在偷牧的姓武的農民,他憨憨地説:“前兩年天天颳風揚沙,草場上也沒多少草,我們也知道禁牧的好處。可今年幾場大雨過後,過去不長草的地方都長了,你們看這沙樑上草都長這麼高,羊吃上個把小時就吃飽了,不會礙大事的。”
採訪途中停車問起好幾位偷牧的牧民,心理幾乎都和這位農民一樣。和一些鄉幹部談起農牧民偷牧的事,他們也説,往年的確查得勤,今年難得雨水這樣好,牧草長勢好,有時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和農牧民搞得太僵。還有的鄉村幹部甚至説,多少年生態建設不如一年好雨水,草場今年退化了明年再遇上好雨水就會好起來。
記者不禁愕然,過去連續三年的大旱年景攪起了一場又一場沙塵暴,荒蕪了一片又一片草場。面對大面積草場由於旱魃和過牧而退化的嚴峻現實,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分盟市頒布了禁牧令,作出了禁牧、輪牧、休牧恢復草場的抉擇。在過去的2年間,國家也以空前的力度支持內蒙古的生態建設,約有6000多萬畝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記者在鄂爾多斯市一些鄉村採訪時,曾聽到一些鄉村幹部把生態惡化歸咎於山羊,喊出“有我就沒有山羊,有山羊就沒有我!”的口號,口號對錯姑且不論,但那份悲壯著實令記者感動了好一陣子。
退耕巧遇及時雨,禁牧喜逢甘霖沐。今年一場又一場喜雨過後,內蒙古大草原再現昔日風采,也使許多持生態悲觀論的人看到了草原生態恢復的信心。但過去的教訓告訴了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生態建設需要幾代人持之以恒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毀樹容易種樹難,千萬不能存半點僥倖、鬆懈心理,更不應有其它錯誤的觀念。好雨時節更應繃緊“生態弦”,喜雨過後更應加快生態建設的步伐,更應加強禁牧區和退耕區的管理,讓剛剛緩過勁來的草原好好休養生息,恢複元氣,切莫讓幾場好雨沖毀綠色的禁牧令,衝松了已繃緊的“生態弦”。(殷耀 王欲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