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軍事熱點列表頁

一論戰鬥精神:人依然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20日 14:42

  黃迎旭

  戰鬥精神是軍隊戰鬥力的“靈魂”,是我軍剋敵制勝的法寶。我軍要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正確認識和把握人與武器的關係,大力培育官兵的戰鬥精神,全面提高部隊打贏能力。

  戰鬥精神在信息化戰爭中仍然至關重要

  19世紀中葉歐洲軍界曾經圍繞新式針發槍對戰爭的影響展開了一場爭論,不少人認為,對使用針發槍進行快速連續齊射的部隊發起任何衝鋒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發的意大利戰爭很快就打破了這個神話,於是軍界輿論開始轉向。恩格斯總結這場爭論,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贏得戰鬥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2卷,第229頁)在中國革命鬥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進一步發展了恩格斯的觀點,提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69頁)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關於戰爭制勝因素的基本道理。

  縱觀中國革命的歷史,我軍歷來重視人的因素,特別是重視部隊戰鬥精神的培育。革命戰爭年代,無論兵員數量,還是武器的先進程度,我軍都無法和敵人相比。然而,我軍始終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軍官兵有著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戰鬥精神。

  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迅猛,信息技術改變了戰爭形態,高技術武器裝備對戰爭雙方力量對比産生巨大影響。在新的形勢下,人的因素特別是戰鬥精神的作用是否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無視信息技術對戰爭的巨大影響,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從世界近期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確實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裝備的巨大優勢。但信息技術並沒有改變支配戰爭命運的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的基本論斷並沒有過時。忽視信息技術對當代戰爭的作用要犯錯誤,但誇大信息技術對戰爭的作用、忽視戰鬥精神的作用同樣要犯錯誤。

  在信息化戰爭的人-機系統中,人仍然處於主體地位,戰爭還是人與人的較量。人-機系統是工業革命以來戰爭的基本要素,是軍隊戰鬥力的物質基礎。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的客觀物質基礎,就是機械化人-機系統向智慧化人-機系統轉化。在智慧化人-機系統中,人的智慧被物化在武器系統中,使得武器系統不僅可以延伸人的肢體,而且可以延伸人的頭腦,具有了某種程度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從而人在戰爭中的活動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直接的技術操作交給機器去完成,人可以非現場、非直觀、非接觸地實施作戰行動。但是,這決不意味著人在智慧化人-機系統中喪失了主體地位。誰也不能否認這樣一個事實:人是戰爭中武器裝備的使用者、作戰方法的創造者、軍事行動的實踐者,再先進的信息化武器系統,也是受人支配的;其設計性能在實戰中發揮到何種程度,除了取決於戰場環境外,主要取決於使用者的技術素質和精神素質。戰鬥意志、戰術技術水平、指揮謀略能力等人的因素,在信息化戰爭的對抗中仍然至關重要。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把電子計算機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揮職能,那不可能,那樣人的能動性也就沒有了。”只要人在戰爭的人-機系統中的主體地位沒有被顛覆,人在戰爭中發揮能動性的空間就是巨大的,武器的優劣對比不能決定一切,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之敵的可能性始終存在著。如果相信信息優勢決定一切的觀點,否定人的主體地位,忽視人的戰鬥精神,對於裝備相對劣勢的軍隊來説,就等於先解除了自己的精神武裝。

  信息化時代的戰爭還是交戰雙方全部力量的綜合較量,僅有強大軍力並不能必然贏得戰爭。戰爭是力量的競賽,而戰爭力量是包括政治、經濟、軍事以及人力和人心在內的綜合力量。當年日本帝國主義者想憑藉強大的軍力征服中國,但中日雙方全部國力綜合較量的結果卻是日本輸給了軍力較弱的中國。毛澤東同志正是依據對中日雙方全部國力的綜合分析,得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科學結論,堅定了全民族將抗日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意志。這説明了一個道理,贏得戰爭不能僅僅靠軍力,更不能僅僅靠一兩件新式武器。信息技術深刻改變了戰爭形態,但沒有也不可能改變戰爭力量的綜合性質,信息化戰爭不是僅僅靠先進的信息技術就能夠打贏的。信息技術確實是戰爭力量的倍增器,但是沒有可供支配的現實戰爭力量,信息技術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這就給人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能動性留出了巨大空間,也給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留出了巨大空間。信息化軍事技術處於劣勢的一方,完全可以通過充分調動全部力量和資源特別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彌補軍事技術的劣勢。如果戰爭勝負可以僅憑信息化軍事技術的優劣來決定,那麼戰爭就簡單多了,戰爭雙方只要計算清楚各自的信息化軍事技術水平就可以分出勝負,然而現實戰爭卻不可能是這樣。當代霸權主義者迷信武力,但他們也是“柿子只揀軟的捏”,只有確信軍事、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都佔有絕對優勢後才敢動武,僅擁有軍事力量優勢還不敢輕啟戰端。這也告訴人們,僅擁有信息技術優勢並不能完全分出勝負。信息優勢決定一切的觀點之所以站不住腳,就是因為它只盯住信息技術這一個因素,而忘記戰爭是包括戰鬥精神在內的綜合力量的較量。

  信息化時代的戰爭仍然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爭的道義力量是決定戰爭命運的根本因素,也是戰鬥精神的重要源泉。為正義而戰,人的戰鬥精神必然充沛而恒久;反之,戰鬥精神就會衰退,戰鬥力隨之減弱。戰爭的道義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視的力量。當然,道義力量對戰爭命運的決定作用不會是徑情直遂的,特別是在戰爭雙方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情況下,道義力量對戰爭的決定性作用將會表現得非常複雜曲折,但終究會表現出來,而反道義的非正義戰爭終究會因為官兵缺乏戰鬥精神和失去民眾基礎而難以為繼。中國軍民的抗日戰爭,越南人民的抗美戰爭,都是用劣勢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在武器裝備上擁有巨大優勢但喪失道義的敵人。這樣的歷史,只要有戰爭就會不斷地重復,只不過實現形式會有所不同。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正義的戰爭能夠煥發出人的戰鬥精神,戰鬥精神是贏得正義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根據信息化戰爭的新特點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

  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的能動性發揮呈現出了新特點。我們應當在努力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深入研究現代戰爭條件下人與武器關係的新特點,通過培育戰鬥精神進一步發揮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人的能動性不僅體現在戰爭進程中,更體現在戰前的準備中。充分的戰爭準備,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軍隊是要時刻準備打仗的。這種準備既包括物質準備,又包括精神準備。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物質技術基礎的現代戰爭已經不同於歷史上“添油式”戰爭,往往初戰便是決戰,誰的戰爭準備充分,誰便能夠掌握先機,甚至置對方于死地。因此,在現代戰爭中戰爭準備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戰爭雙方的較量在戰前就已經展開。這就決定了要贏得現代戰爭就必須充分估計將來戰爭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並有針對性地從物質和精神上做好戰爭準備。人在戰爭中的能動性的發揮提前到戰前,體現在戰爭準備之中。這就決定了軍隊必須始終保持高昂的戰鬥精神,要把培育戰鬥精神,作為我軍搞好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方面。

  第二,掌握和運用智慧化人-機系統的人,必須是具備現代科技素質的人;不具備現代科技素質的人難以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能動性。不同形態戰爭對人的素質有不同要求,信息化戰爭要求軍隊具有現代科技素質,否則既不能掌握科技含量極高的智慧化人-機系統,也不能掌握在這套系統基礎上形成的戰法,更不可能在實戰中將這套系統的功能發揮到極致。要在信息化戰爭中發揮能動性,就必須以高昂的熱情學習軍事知識,具備掌握信息化武器裝備所需要的現代科技素質,為打贏戰爭做好知識和素質準備。

  第三,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的能動性將更多地在智力領域展開,對戰爭謀略能力、指揮控制能力、動員協調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種誤解,以為信息化戰爭的決策、指揮、控制等統統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做,人只需要按按電鈕就行。其實不然,信息化戰爭中的極其複雜的作戰系統、高度調協的作戰行動、變幻莫測的戰局、巨大的物資消耗等,都給戰爭雙方的智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智力對抗也更加激烈,人的能動性更多地體現在智力的角逐之中。高強度的智力角逐,更需要旺盛的戰鬥精神。

  第四,信息化戰爭的高強度、快節奏,要求部隊官兵具有更強健的體魄、更堅強的意志和更靈活的應變能力。信息化戰爭決不像有些人所宣傳的那樣“詩意化”、“仁慈化”了,而是更加殘酷、血腥和激烈,戰爭形態的多樣化以及戰爭空間擴大化,更加凸現對人的戰鬥精神的需求。未來戰爭中,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可能變成戰場,無論前方還是後方、無論是衝鋒陷陣還是做技術保障工作,每一個人都會面臨戰爭所形成的威脅。不具備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很難承受信息化戰爭的高強度和快節奏,更談不上發揮人的能動性。那種信息化條件下按按電鈕、敲敲鍵盤就可以打勝仗、戰鬥精神變得無足輕重的認識,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從心理角度看,戰鬥精神在現代戰爭中也同樣需要引起特別重視。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精確性、隱蔽性、遠程打擊能力和大殺傷力,容易使官兵産生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從而削弱官兵的作戰熱情和戰鬥意志。同時,信息化戰爭中,利用輿論戰、心理戰等手段,著眼打擊對方軍心士氣和戰鬥意志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因素的“軟殺傷力”甚至比單純軍事打擊的“硬殺傷力”更有效。因此,現代條件下的戰爭不僅需要繼續發揚英勇無畏、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有在心理上具備不怕“攻心伐謀”、勇於剋敵制勝的戰鬥意志。如果軍人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披堅執銳的高昂士氣,即使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戰鬥效果。

  通過培育戰鬥精神促進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

  軍隊戰鬥力來源於人與武器的結合,而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不僅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體制編制,而且需要高昂的戰鬥精神。在軍事鬥爭準備中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始終要把人作為戰鬥力的第一資源。這就要求把愛護官兵生命和培育戰鬥精神統一起來,繼承和發揚我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只有擁有和保持高昂的戰鬥精神,才能做到能動地使用手中武器,把武器的效能發揮到極致,從而對敵形成壓倒優勢。

  堅持把培育戰鬥精神擺在重要位置。大力培育戰鬥精神,是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必須抓得緊而又緊的重要任務。戰鬥精神作為一種政治覺悟,需要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礎之上。我們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學習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開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教育和戰備形勢教育,堅定部隊官兵的政治信念,樹立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心,鑄造勇於自我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進一步增強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堅持在貼近實戰的訓練中鍛造過硬的戰鬥精神。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需要我們在做好以軍事鬥爭準備為龍頭的各項工作中,不斷地錘煉和培育過硬的戰鬥精神。軍事訓練是部隊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是部隊戰鬥力生成的重要途徑,也是培育戰鬥精神的最佳平臺。應當切實把軍事訓練擺在戰略位置,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搞好軍事訓練,把戰鬥精神體現在惡劣戰術條件、複雜戰術背景和真槍實彈的訓練、演練中,真正使官兵既熟練掌握手中的武器裝備,掌握信息化條件下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新戰法,又通過訓練強健體魄,健全心理,增強素質,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

  不斷賦予戰鬥精神新的時代內涵。頑強的戰鬥精神,作為我軍的特有政治優勢有著一以貫之的深刻內涵,如堅定的革命信念、高昂的戰鬥士氣、勇敢的戰鬥作風等。這些東西任何時候都不能丟、不能變。但戰鬥精神的內涵並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傳統的戰爭理念正在發生變化,戰鬥精神的內涵也有了新的拓展。因此,在未來戰場上,僅有“匹夫之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要抓“勇”的培養、“力”的訓練,還要抓“智”的增長、“技”的嫻熟,以講求科學、認真嚴謹的態度培育官兵的戰鬥精神,努力造就大批既有堅定理想信念、又具有現代軍事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使官兵具有高超的戰鬥技能、深厚的知識積累和良好的應變能力。

  實現發展武器裝備和培育戰爭精神有機結合。武器裝備和戰鬥精神,是辯證的統一。我們不能只看到武器裝備的威力,看不到人的作用;也不能只看到人的作用,看不到武器裝備的威力,而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武器裝備的效能。近年來,我軍武器裝備更新步伐不斷加快,信息作戰能力逐步增強。今後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新的武器裝備還將陸續裝備部隊。儘管與軍事強國相比我軍武器裝備總體上仍處於劣勢,只要我們始終保持和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就能彌補在武器裝備方面的不足,不斷提高打贏能力,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1
(編輯:曹勁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