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是一個兵》背後的故事
------應官兵的呼聲而作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13:05
1950年6月,當時陸原、岳侖所在的中南軍區藝術劇院駐紮在位於湘江岸邊的湖南省祁陽縣。那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當時,共和國已成立,但陸原、岳侖下連隊時所聽到戰士們唱的依然是《向江南進軍》、《打到南京去》、《大叔大嬸救救我》這樣的老歌。指戰員們不滿足,紛紛要求文藝工作者“快編新歌”。恰在這時,朝鮮戰爭爆發了,美國侵朝,威脅我國。指戰員們義憤填膺,決心緊握槍桿,隨時準備消滅入侵之敵。戰士們的激情感染了陸原,他決心為戰友們創作一首“兵之歌”。1950年6月的一天上午,陸原心中裝着《我是一個兵》歌詞的雛形,找到了岳侖。岳侖聞聽歌詞立足“一個兵”,感到新穎、生動、樸實,非常高興。兩人一拍即合,午飯後找了個安靜之處,開始創作。軍營裏一片靜謐,大家都午休了。他倆來到湘江岸邊司務處院裏一座老式的二層閣樓上,屋裏墻角只有一張白條案板,僅能容納一人寫字,另一人只能趴在案板上。兩位藝術家,兩名戰士,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耐着酷暑,全神貫注,字字句句地推敲。陸原的歌詞原稿,多是7字句,每段4句。岳侖譜曲過程中,激情勃發,才思奔涌,水到渠成地改變了句式,有的縮短,有的拉長,很快寫出了第一段:“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了蔣匪軍!”第二段的“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革命戰爭考驗了我,立場更堅定!”也是一氣呵成。特別是最後幾句:“嘿!嘿!槍桿握得緊,眼睛看得清,美帝國主義來侵犯,堅決打它不留情!”岳侖譜曲時幾乎是衝口而出。這樣一首傳世之作,不到一個小時便創作出來了。後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建議下,將原詞中的“美帝國主義來侵犯”改成“誰敢發動戰爭”,不但概括性強了,而且句子凝練,唱起來順暢、有力多了。《我是一個兵》寫出後,當天下午戰士們便試唱。當晚,在師部警衛連教唱,不到一刻鐘的工夫,戰士們就學會了,甚至在一旁觀看的老鄉和兒童也能唱下來。這首歌一問世,旋即唱遍全國。在飲譽歌壇的部隊歌曲中,它是影響最大、獲獎最多的歌曲之一。1951年第3期《解放軍畫報》首發,同年夏天獲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文藝比賽一等獎。1954年獲全國群眾歌曲創作一等獎。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曾先後4次通知,將《我是一個兵》同《國歌》、《軍歌》等,列為全軍必唱歌曲。可見其影響之深遠。(韓水平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