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感受五千年中國文化的精髓,去博物館是最好的方式。不過,現在有了一個新的選擇,您可以從網上瀏覽泱泱中華文明所經歷過的數千年曆史長河。數字博物館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穿越文化的窗戶。
據北京市旅遊局統計,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中,北京共接待遊客313萬人次,而其中參觀各大博物館等的遊客佔遊客總人次的20%以上,大大超過了這些博物館的接待能力。其實,遊客們如果想免去車馬勞頓、旅途之苦,只要上網點擊博物館網站,就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網上虛擬博物館,也能同樣感受到中華文明五千年曆史的精髓。博物館建設正大步向著數字化邁進。
據統計,全國已登記在冊的文物點約有35萬處,收藏于各類博物館中的文物達1200萬件,另外每年還有大量的新文物出土;但是能夠向公眾展出的僅佔不到文物總量的5%。我國博物館長期沿用“通櫃、實物加説明牌”的陳列手段,越來越難以詮釋文物展品的內涵,難以吸引信息時代的觀眾。虛擬現實技術正是解決這些難題的一把利刃。
這種技術還能對單個文物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瀏覽;並且能預先展示受損文物修復後的影像,從而檢驗修復技術手段的可行性。不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只是博物館數字化建設走出的第一步。
現在,全國已經有六十多家博物館建立了網站,更多的文物單位也舉起了數字化的大旗。網站的出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物愛好者,也為這些博物館帶來了更多具有專業知識的遊客。
早在80年代末,國外許多博物館就開始了數字化改造,僅法國盧浮宮、美國國立美術館在網上以虛擬現實技術展出的文物就高達數十萬件。相比較而言,我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技術參數標準,現有的幾大博物館幾乎都是各自為政。這樣,等到博物館都實現數字化以後,如何實現博物館之間信息、數據共享又將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由於文物信息上網的特殊性,國家文物局正在制訂中國文物信息數據庫的有關分類標準和數據採集標準,以期能實現全國文物博物館聯網查詢功能。據悉,近期中國革命博物館等也正在加緊籌備數字化建設。文物、博物館的信息網絡時代正迅速向我們走來。
目前文物信息上網的版權問題在有關法律條文中尚未得到解決,僅有幾家博物館網站採取了一些技術手段防止任意下載。
現階段博物館網站所採用的虛擬現實技術,儘管使用的軟體不同,但達到的瀏覽效果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