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中國的企業家就開始研究國際上先進的管理模式以及如何來幫助中國企業提高管理競爭力,這中間出現了一個新詞——ERP,ERP是“企業資源管理軟體”的英文縮寫,是企業用來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工具。換句話説ERP相當於一個能為企業節約成本,讓企業科學運營的電子管家。但是不管怎樣繞來繞去,ERP至今也沒有為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中文名字,這似乎也印證了它的中國之行充滿了艱辛。
近期全球知名的ERP供應商——SAP(思愛普)將市場目標指向我國中小企業,宣佈針對國內的中小企業量身定做企業資源管理解決方案,另一家全球知名的甲骨文軟體也推出了針對中小企業的ERP解決方案,並將中小企業研發中心搬到中國,一直鍾情于高端客戶的兩大軟體巨頭的舉動,引發了人們對ERP市場的關注。
用友公司 高少義副總裁:這説明他們在國際化的高端市場已經飽和了,他們想繼續發展並且想在管理軟體有所作為的話,也只能往中端企業發展。
金蝶公司 吳強:國外廠商也開始注意到這一點,(就是説)我們這樣的本土廠商也具有相當的競爭實力了,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市場。而中小企業市場在整個市場的佔有率上來講也是相當大的,至少在60%以上。
國際高端産品客戶量的下降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所展露出的商機,使得國外ERP供應商把目光瞄向了國內的中小企業。據了解,在我國南方企業中,約有半數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有採用和購買ERP産品的計劃,而北方企業購買ERP産品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人們不禁要問,ERP這三個英文字母對企業來講到底意味著什麼。
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劉力:它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承上就是把我們過去的實施的信息化一些獨立的單元在ERP平臺上進行整合。它的啟下就是在ERP的平臺上進一步的向供應連的管理,向客戶連的管理,未來向電子商務這樣一個更新、更高的信息化水平或者商務模式延伸,所以它處在這樣一個關鍵的位置上。
ERP作為一個現代化的、科學的、並且被發達國家的企業所證明的一套科學管理方法,八十年代,在我國的一些試點企業開始應用,九十年代以後全球著名的ERP廠商紛紛涌進中國市場,有更多的企業使用或購買了ERP産品,但時至今日,ERP似乎還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中文名字。
金蝶公司 吳強:如果真正用中文名字,大家都會用“企業資源計劃”,只不過它需要一些更多的解釋,什麼叫資源?企業資源到底是什麼?
用友公司 高少義 副總裁:因為現在企業理解的ERP和學校理解的ERP不是一個東西。我給它下的定義是,首先是基於企業關鍵資源布署的計劃系統,一定是基於關鍵,而且任何企業的關鍵資源是不一樣的,ERP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一個中文翻譯,這也是非常能夠説明問題的。
理解的差異也許會造成ERP實施過程中工作標準難以確立,但在強調企業管理信息化的今天這絲毫沒有影響廠商們開拓市場的決心。一方面,人們把國內ERP市場比作一個如火如荼的戰場,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經過20多年的實踐,ERP在中國的實施有成功的經驗,但更多的似乎是失敗的教訓。
中國可能成功的機率要小一點,估計30%、40%成功的,60%、70%是失敗的。我見到的客戶中成功的應該不會超過20%。
胡延平:有各種各樣的統計數字,但是我認為,迄今為止沒有一個數字是準確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ERP到底是不是成功,本身成功的標準是什麼?你是用一個什麼樣的標準來做這個調查?這個都很難講。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談到ERP時,他們無一例外地肯定ERP系統對企業資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也無一例外地認為ERP系統的實施舉步維艱、風險巨大。隨著這個領域中官司和爭執的增多,“ERP在中國普遍不成功”的論調,也影響著人們的視聽。那麼企業對ERP的引入能不能看作是對目前市場熱點的一個盲目追逐。
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劉力:在開發ERP中,技術是手段,管理是核心,體制是保障。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在體制上是不是已經具備了來實施這套現代化管理方法,應用這種現代化的管理工具來提高自己競爭實力的這樣一種前提,這個要因企業而異。
網絡泡沫破滅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內部管理的信息化,於是內部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就越來越被人們重視。ERP的引入也就成為企業信息化向縱深、向求實發展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但是ERP實施成功率為什麼這麼低,國內中小企業在迎接這一信息化過程中還存在那些障礙,請您繼續關注我們的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