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英村的樞紐是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當大門。儘管當大門不是張谷英村最古老的建築,但所處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身份的非同一般。
所謂當大門,取意于大門兩側的石鼓,也就是門當。門當越大也就表示家族越旺、家勢越大。門上方的橫樑叫"戶",表示一戶人家,當大門的門戶上刻有太極圖形與門當彼此呼應,二者合起來就叫做"門當戶對"。
進入當大門是一個不小的庭院,甬道兩側各有一個水池,被稱為"煙火塘"。塘中水波盪漾,堪稱一道景觀。甬道盡頭又是一扇門,進門才是當大門堂屋。當大門堂屋的佈局是"五井五進","井"指的是天井,"進"是指堂屋的間數。五井五進是説當大門堂屋是由五個天井,五間堂屋構成的。堂屋的盡頭供奉著張谷英老先生的塑像,每到年節,張谷英村的村民會在這裡舉行祭祖活動,參加祭祀的人長袍禮帽,古老的儀式展示著這個家族悠久的文化傳承。
以當大門堂屋為主堂屋,村民的住房向左右排開,主堂屋兩側就有了許多分支堂屋。正是這種主堂屋派生分支堂屋的建築設計,了張谷英村屋頂與屋頂緊密相連的特色。
一般來講,主堂屋兩側的房間由長輩居住,而每個分堂屋居住的就是家族的一個分支。村民的住房,大多陳設簡樸,只有一些可稱為古董的傢具,暗示著房間歷史的縱深。在張谷英村偶爾也可看到一些青年家庭的現代陳設,只是不知道這種現代佈置是否會在這古老的村落蔓延開來。堂屋與堂屋之間用巷道相連,張英村共有巷道60條,全長1459米,這些巷道了連結全村的交通網絡,"晴不曝日;雨不濕鞋",行走在巷道中,確有一種愜意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