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城西武周山的南麓,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一公里,大小造像五萬一千余尊,雕刻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如此浩大的工程,不知是誰主持開鑿,又是誰鑿響了千年洞窟第一錘的呢?
大約在五世紀中葉,有一位以苦行著稱的佛教徒曇曜來到山西大同一帶,他遙望著高高的武周山暗自思忖,這裡原來是我弘揚佛法的地方。從此,他把武周山作為塑造佛像的聖地。
曇曜是何方來者,他為什麼要在武周山開鑿石窟,這得從北魏王朝的統治説起。
大約在公元四世紀,生活在中國大興安嶺古納爾河上遊嘎仙洞一帶的少數民族鮮卑人,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從東北往西南遷徙。經過兩百多年的不斷征戰,最終定都鹹樂,就是在今天內蒙古的和林格爾建立了封建國家——北魏拓跋圭王朝。于公元四世紀末又從鹹樂遷都到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當曇曜從薊賓沙門,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克什米爾跚跚到來,此時已經是北魏第四任皇帝文成帝拓跋弘在執掌朝政了,也恰恰是這位文成帝主持開鑿了雲崗石窟。但是他又是怎樣把這個工程浩大的重任交給曇曜具體實施的呢?
曇曜與文成帝素不相識。某一日,曇曜在平城郊外雲遊,與出行的文成帝不期而遇。出人意外的是文成帝的禦馬竟然獨自跑到曇曜面前並咬住他的衣角。這一偶然的現象,在文成帝看來卻是馬識善人,曇曜是好人。他給曇曜奉以施禮,就是給予帝式待遇。任命曇曜為沙門統,就是主持佛教的僧官,讓他在武周山開窟造像。
曇曜歷經5年不凡的努力,終於在武周山開鑿出了五座規模宏大的佛教石窟,這就是今天人們在雲崗石窟所見到的曇曜五窟。繼第一期曇曜五窟工程以後,雲崗石窟經過北魏第六代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和他的祖母馮太后以及北魏中晚期不同年代的官吏、藝術家和工匠們的千錘百鑿,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規模宏大的洞窟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