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週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創作隨筆     精彩回顧         



《今説孔子》(下)


  上期節目我們對“天下第一人孔子”已有了比較全面地認識和了解,今天的節目裏,我們將會領略到孔廟、孔府和孔林的不同凡響之處,它們分別是孔氏家族的廟宇、府邸及墓地。應該説曲阜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上唯一的一個以家族為中心而展開建設的城市。到過曲阜的人,記憶最深、最迷戀的可能就是她散發出的濃郁的人文氛圍。

  在孔子死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78年,魯哀公以孔子故居三間“因以為廟”,“歲時奉祀”,“內藏孔子衣冠琴車書 ”,這是最早的孔廟。從秦敗亡的教訓中得到啟示,迫切需要一種適合於維護和保證其統治的思想來充作意識形態。經過選擇和品評,終於在漢武帝時“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公元前195年,劉邦到曲阜殺了一頭牛,親祭孔子,後世認為“漢家四百年基業全在於此”歷代帝王紛紛傚法劉邦,尊崇孔子,孔廟自然也不斷擴建。

  孔廟本身的建築規格也反映孔子地位的崇高。

  沿曲阜大成路北行,穿過327國道,蒼檜翠柏夾峙的道路便是孔廟的神道。如龍如虬的古老松柏營造出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漫步道上,遠眺突兀的城門、流光耀金的殿頂,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孔廟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曲阜符號性的主題,它準確地反映了孔子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在這裡,一切故事、一切交往都曾發生過。你身處此地,隨處仿佛都在振蕩著歷史的回聲。

  歲月滄桑,在封建社會,受祭祀的孔子永世不倒,孔廟也幾易其建築,越來越宏偉。走在孔廟陽光斑駁的甬道上,仿佛在時光中倒退了許多年。

  在孔廟前三進的引導性院落中,只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門坊,但每一進院落又都有墻垣環繞,正中穿過柏樹林和重重的牌坊、門道的甬道,既讓人感受到了孔廟歷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子思想的深奧。第三進院落以北,也就是第四進院落前的孔廟才開始佈置建築物,建築多為黃瓦,與紅墻綠樹相映,象徵著孔子的豐功偉績,世人難忘。在孔廟裏走一圈,你會覺得在它恢弘富麗的背後,帶給你的是更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莊嚴肅穆。仔細想想,你會悟出來,孔廟裏所有的一切又代表著一種理性和秩序。

  那嚴謹的三路佈局、規整的九進院落,無不顯示著主次分明,井井有序;那龐大的佔地、層層的廟院,無不象徵著現實生活中的權利與威勢;那金碧輝煌、重檐九脊,無不意味著廟宇主人旺盛的生命力;就是那蒼翠的檜柏、黃瓦紅垣,也不失其可望不可及的氣勢。即使夾于這龐大精美、莊嚴肅穆建築中的點綴小景,也只是以其幽深雅靜,減少了幾分森嚴,卻又使得這種格局更加和諧。

  孔廟隨處可見的這種在理性支配下的井井有序,其實當我們行走在昔日的皇家宮殿故宮裏時,就會發現它們之間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故宮是一座黃瓦紅墻的建築群,宮內的重要建築同樣分佈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的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孔廟最後續建完全完畢在封建社會的晚清時代,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為籠絡人心,更要祭祀孔子。現在的孔廟,神龕之前燭火通明、香煙繚繞的場面已很難看到,莊嚴肅穆的氣氛卻一如往昔。它輝煌的殿堂和精美的藝術,還是讓我們受益無窮。

  孔廟給人以佈局嚴謹、結構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為明顯的中軸線,重要建築都在這條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分佈。

  三大主體建築奎文閣、大成殿、寢殿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大成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安岱廟的天貺廟並稱東方三大殿,

  除了孔子外,大殿裏還供奉著另外四大聖人和十二先哲。(四聖是顏子、子思、曾子、孟子;十二先哲是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另一位是朱熹,他因釋解四書五經有功,被封為先哲,歷史的舞臺上總是不斷變換著新的角色,可著名的孔府歷卻因為孔子成了不倒的“公侯”,經70多代、2000多年長盛不衰。

  孔府,這是一個在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戶曉的“大戶人家”,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古老的貴族之家。每當人們光臨曲阜親眼目睹這一家族昔日輝煌的時候,都會想: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能度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甚至比那些稱孤道寡的帝王之家還要長久?

  孔氏家族開始受益於孔子是在西漢初年,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時候開始的。公元前195年,劉邦“自淮南過魯,以太牢祀孔子”,同時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開帝王祭孔先河。以後雖朝代更迭、皇帝變換,但由於尊崇孔子的政策未變,孔子家族一直保持了這種特殊地位。一些皇帝還親臨曲阜,或祭拜孔子、臨幸孔氏家族;或晉謁孔廟、孔林,孔子及嫡裔的封號也越來越高。家族中的一些人還被授予了相應的官職,甚至仕至高官。1055年,宋仁宗封孔子46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它的意思就是世世代代永衍續。後來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聖府”,成為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邸。

  孔府和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也就是“衍聖公”處理府務和居住的地方。和孔廟一樣,孔府也是三路佈局、九進院落,置身其中,人們感受到的仍然是井井有序之下的理性和威嚴。這個佔地240多畝,有廳、堂、樓、房463間的龐大住宅,前為官衙,後為住宅。所有的建築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門窗屏欄古色古香,雅致莊重。

  每當清晨的陽光照入孔府,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的貴族府邸便顯得愈加威嚴。明代大學士、太子太師嚴嵩題寫的“聖府”兩字剛勁雄厚,更為孔府增添了氣勢,也表明了這個家族作為政治世家和政治不曾間斷的密切緣分。

  孔府大門兩旁的對聯,粗看之下與普通對聯沒有什麼不同。但細看,就會發現其中的“富”字缺了上面一點,“章”字下面的一豎又出了頭。難道是寫對聯人的筆誤?不是,這是一種別有深意的安排,它表示的是孔家富貴無邊、文章能夠通天,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孔氏家族在中國的特殊地位。

  確如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所説:“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是包括152座殿堂的古建築群。它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兩千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夫子的大力推崇”。

  孔子以他的思想使我們感受到了博大精深,孔府則是體現了它在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歷史價值。

  在孔府的三堂之後,有一道內宅門,把整個建築群隔成了兩個區域。內宅門裏就是“衍聖公”及家眷居住、活動的地方我想,從孔府後門出來,你肯定有種渴望:去孔林!

  在曲阜的“三孔”中,有“一孔”是孔林。孔林亦稱宣聖林、至聖林,位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多畝,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持最完整的一處家族古墓群。林內古木參天,墓冢纍纍,碑碣林立,石儀成群。自孔子開始,這裡連續不斷地埋葬著他的子子孫孫,至今已有76代,已超過10萬人埋在了這裡。現在的孔林相當於曲阜縣城的兩倍,即使在世界上它的規模也是罕見的。

  高高的洙水橋,拱起如虹,和孔子墓前高高的臺基相呼應,遮擋了人們的視線,增加了孔子墓的幽深感。在三間墓門上,都施門釘9排,每排9個,這是最高等級的裝飾,一如皇宮的正門。遠望孔子墓,就像隆起的馬背,它被稱為“馬鬃封”,是一種特殊尊貴的築墓形式。在金兵南下的動亂年代,孔子墓險遭盜掘,幸被金將完顏宗翰阻止,得以保存完好。

  除了孔子,孔氏家族中涌現出許多人才,在各個朝代、多種領域裏盡展才華,共同構成了這個龐大家族的名人群體。孔子子孫大多以詩書傳家,恪守禮教,給世人留下了值得稱頌的事跡。相傳漢代孔霸曾三辭相位,漢末孔融4歲讓梨。元代時的孔洙把“衍聖公”之位讓于北宗子弟,更是世傳佳話,感動得元世祖忽必烈稱讚説:寧違榮不違道,此乃真聖人後也!儘管他們中的一些人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被葬入孔林,但絲毫也不影響他們作為孔子裔孫的地位。顯而易見,孔氏家族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族,除了與政治的姻緣外,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家族內部代有英才、名人輩出,始終在維繫著家族的地位。

  現在的曲阜,還有“闕里聖裔有十萬,曲阜無孔不成村”的説法。也就是説,曲阜每3戶中有1戶為孔姓,每5人中有1人是孔子的後裔。以孔子後裔為主體的孔姓在全國約有400萬人。許多在海外的孔氏後裔也經常赴曲阜祭祖,以示不忘源出曲阜。

  孔林迄今為止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規模之大真是出人意外。

  這個和孔子的64代孫、清代著名戲劇家、文學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有著直接關係。《桃花扇》對於大家來説是耳熟能詳了,是中國古代經典劇作之一,是一齣“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歷史劇。孔尚任由於受到康熙的賞識,在當時步入了官場。35歲之前的孔尚任隱居在曲阜的石門山,自蓋草房三間,名曰“孤雲草堂”。他好學,極聰明。孔氏家族和皇朝間的關係淵源深厚。於氏本是康熙的女兒我們在孔府裏的“慕恩堂”也看到她的牌位,此堂專為紀念她而建。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思把人類的起源階段稱之為“軸心時代”,他認為自軸心往後的文明發展都會受到起源階段思想的輻射和影響。所以歐洲人總是喜歡回顧古希臘時期,而中國人也總是愛回顧春秋戰國時期。因為人類的童年時代具有“永久的魅力”。

  對於古老的中國來説,歷史悠久又一脈相承,沒有過間斷和轉移,所以今天的我們依然能讀懂數千年前的文獻資料,古代經書上的格言警句也同樣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傳統基礎。

  社會的重大變化和闊步前進,新的時代要求和挑戰,都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它表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2002年10月25日,江澤民訪美期間在布什圖書館發表的演講。他説: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係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

  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英國的李約瑟博士認為,中國文化有著長期的歷史連續性和獨特性,並隱含不少近代科學的因素,對世界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他熱誠地謳歌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來讀讀他的讚詩吧:

  我希望,我希望,我的中國朋友們,

  要保持孔夫子對人的信念,正義的信念,

  一切為了公平和正直,一切為了仁愛和學問;

  我祈求,我相信,人們會埋葬彈藥,不再挑起戰爭。

  …… …… …… ……;

  實現全人類的人道主義精神,

  到那時候,全世界可能依靠中國的傳統得救。

  在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辭典》和英國出版的《人民年鑒手冊》中,都不約而同地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美國著名學者波拉克説得好,孔子有永恒的智慧,這種智慧屬於全世界。這都是對孔子的極高評價。傳統文化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基礎,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把科學文明和人文精神相結合似乎也成為大勢所趨,這可能也是我們今天研究孔子、學習孔子的目的。

  科學發展一定要和人文精神相結合,否則會帶來危害。追憶是昨天與今天的對接。從孔子的思想,從孔廟的發展,從孔府的衍續,再從延時最久的家族墓地孔林,你會發現:歷史在這裡濃縮,文化在這裡延伸,建築在這裡生輝。同時,我們也將傳統文化的的博大精深牢牢記在了心裏,我想,這是我們節目結束時,大家共同的感受。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