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用礫岩修築的虎皮圍墻,綿延近20里,而它牢牢守護著的這片山水樓閣,便是承德的避暑山莊。
承德地處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修築虎皮墻的礫石,取自當地丹霞地貌的沙礫岩層。奇險深邃的丹霞地貌,造就了這裡的雄奇幽曲兼備的自然風光,陡立的崖壁,蜿蜒的河流,動靜剛柔,碧水丹山,奇峰異景相應相伴。
用康熙的話説,就是金山發脈,暖流分泉,雲壑渟泓,石潭青靄,自天地之生成,歸造化之品匯。在避暑山莊肇建之前,這裡人跡罕至。武列河畔只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在酈道元著名的《水經注》中,記下了棒槌山、武烈河,以及另外一條河流灤河。它們迄今仍是承德的象徵。而當康熙大帝用高大的圍墻,圈出這塊皇家禁地起,承德便有了她的另一個更為鮮明的標誌。
不光是避暑山莊這一塊兒,還包括圍場縣,也屬於承德市,叫木蘭圍場。承德這個名字是雍正年間才有的,承德曾經叫過熱河,叫過熱河省。熱河是康熙皇帝給起的名字。承德這個地方,有山,有平原,有水。水是很重要的一個生存條件了。更重要的是它有溫泉,這溫泉不是一般的溫泉,它敢叫河。,儘管是在塞北,但他提供了營造江南式園林的所有條件。在這個山莊的附近有一座山,很著名的一座山,叫棒槌山,也叫磬錘山。就像打磬的錘子一樣。這個山實際就是一個雄性圖騰。避暑山莊,也是清王朝的一個陪都,也就是第二個政治中心。很多皇帝每年幾乎都要去承德山莊,去辦理他的政務。康熙就去了十九次,乾隆皇帝去的更多,因為他更喜歡避暑山莊這個地方。所以有人計算過説,如果把他從八歲第一次去,一直到他八十八歲,一共去了五十九次,加起來可能有二十二年的時間。
避暑山莊的前身叫熱河行宮,建於1703年。如果從那時算起,避暑山莊的肇建經康雍乾三朝歷時89年完工。這塊康熙皇帝禦題的匾額挂上內午門的時間,是1711年。從此,熱河行宮正式更名為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總面積5.64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山莊由山區、湖洲區、平原以及宮殿區組合而成。園內共建有樓臺廊廡、橋亭軒榭、寺觀塔碣等建築物124組。其中康乾命名的景點72處。
康熙是這樣評價他的這座新離宮的,測量荒野閱水平,莊田勿動樹勿動,自然天成地就勢,不待人力假虛設。此間除去康熙對景色的傾心和讚美外,還透露出他建園的基本思想,既不影響百姓的生活,無傷田廬之害,又能保持景觀的自然天成,原滋原味兒。
避暑山莊在沿襲了中國帝王宮苑前宮後苑傳統的同時,又為山水園林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含義,集天下景色于一園,移天縮地于一方。這裡既有江南水鄉的秀麗,又有峰巒疊嶂的雄奇,既有塞外草原的蒼茫,也有皇家宮殿的莊重。它將中華地貌的基本特點,南秀北雄,珠聯璧合地融于一園之中。
康熙和乾隆以及歷代的皇上,大概每年都要有四五個月的時間,在這個地方生活、朝政。避暑山莊裏邊,很明確的有一個分區,就是宮殿區,主要是為了皇帝能夠理政或者是就寢。另外,為了這個功能,會有各種不同的建築物的需要。比如湖區的建築,就不是為了理朝用的。可能為了能夠反映一種江南的風格。所以,會吸取一些江南的園林建築的特點,盡力營造一個江南的氣氛。因為園林建築不像宮殿建築那麼嚴肅,可以靈活。因此,山區那邊的建築。除了觀景以外,也有點景的作用。一般的園林建築都有這個特點,就是説能夠人走到這兒也看到,自然環境中間有這麼一個景。整個山莊裏邊一共有十八座寺廟,在山區可能有十五座左右。
唐代的王維有句詩,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這種意境對於珠源寺幾乎是無可挑剔的。一條靜僻的小徑伸向古木的深處。走過這座山門,依然是幽曲的小徑。而在路的盡頭,便是珠源寺了。
但是在這路的終點,我們卻只看見了一座廢墟。乾隆年間鑄造的這口精美的銅鐘,默默地呆坐在一旁,四季守護著這片連殘垣斷壁也未曾留下的珠源寺。
幾百年來,畫家們不斷地描繪著珠源寺靜穆幽遠的詩意。而儘管珠源寺留在了紙上,留在了後人的心中,可對於避暑山莊來説,珠源寺永遠地消失了,隨風飄蕩的晨鐘暮鼓消失了,只留下蒼山依舊和後人的黯然神傷。這座廟一共花了十三萬兩白銀,其中有一個殿佔據了六萬兩。這個殿,是被日本侵略軍給拆掉了。
避暑山莊最早誕生的第一個景觀,雖然它排列不是在三十六景中第一個,但是它最早出現的景觀是什麼呢?就是芝徑雲堤。康熙一開始動工,就是這芝徑雲堤。他先造出來一條芝徑雲堤,一條芝徑雲堤帶了三個島。實際上他還複製了杭州的六合塔,還仿製了寧波的天一閣,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説,這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一個微縮景觀。
避暑山莊以山名,而勝趣在水。湖洲區佔山莊總面積的10%,堤與島分割了29公頃的水面,使整個湖州區曲折回轉,靈巧而不跼踀,舒展而不呆板。山環水水繞島的基本結構,將島置於了山莊的中心位置。如意洲是一池三島中最大的洲島,順著芝徑雲堤向北去,便是如意洲。無暑清涼、延薰山館和水芳岩秀是島上的三重主要殿宇。康熙五十年以前,這裡是他日理朝政和休息的地方。延薰山館,是如意洲的正殿。薰,是花草的香氣,延薰,是指花草的香氣不斷飄來,暗喻政府的清明,如同和風拂面一般。山峻高而水柔媚,堤岸垂柳依依,湖水微波漣漣。亭榭樓閣依水而建,營造出江南水鄉靈秀靜謐的氣韻。
平原部分,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在那兒搭上蒙古包,然後可以打獵,比賽射箭,摔跤,音樂,舞蹈,等活動。那麼確實説起來呢,它挺有蒙古那個地段的特色,自然特點。還有一部分是試馬的,試馬埭。旁邊還有一個地方叫禦瓜圃,實際上這三個地方是連在一起的。萬樹園就是樹多於灌木,試馬埭就是灌木多於樹。在這個萬樹園再靠東,一直到城墻這個地方,有一片田地,叫禦瓜圃。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做皇帝的光想著打仗不行,光想著治理大臣還不行,要表現出親近農業的姿態來,中國的皇帝必須要重農。
正宮區是避暑山莊重要的建築群,集中在山莊的南端。松槐掩映下的青磚素瓦,與紫禁城相比,沒有了重臺峻宇的威嚴,但不失規整均衡的莊重;沒有了琉璃彩繪的富麗堂皇,卻多了些素樸平和的親近。1711年康熙捨棄了如意洲的溫馨和恬淡,搬進了這座朝寢合一的九重宮闕。於是,避暑山莊的塞外行宮的作用退到了視野的後景,取而代之的夏都功能迅速登上了清王朝的政治舞臺。象徵皇權至上的銅獅穩穩地坐定在內午門的兩側,接受著文武官員、少數民族王公首領的叩拜。半個世紀以後,一位朝鮮使者在他記錄承德見聞的書中,道破了避暑山莊的天機。他説,康熙建山莊實質,是為了鞏固邊疆四邑,實行的是一套懷柔籠絡政策,而避暑山莊中所富含的閒情逸致,如飄柔的輕紗將權術、謀略遮蓋得嚴嚴實實。康熙在選擇園林風格的同時,也選擇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澹泊敬誠殿是正宮前朝的主殿,相當於紫禁城的太和殿。1754年乾隆用採自西南深山的楠木,改建了淡泊敬誠殿。在紫檀須彌寶座的後面,是一扇紫檀木雕的屏風,屏風高3米 ,寬4米,由5扇組成。上面雕刻了163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繪了四季農耕和絲織生産的場景,表達了清帝勤農安天下的思想。在大殿的天花板和隔扇上還雕有萬字、五福捧壽的圖案。大殿回廊的48根楠木大柱,經燙蠟處理,不施油彩雕鏤,既保持了楠木本色,又與山莊青磚灰瓦的建築風格相協調。
挂在煙波致爽殿東間的這塊匾額,是咸豐皇帝把康熙的話寫下來自勉的。當時的北京已經岌岌可危,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咸豐被迫亡命承德。當圓明園翻滾的濃煙升起,咸豐負手走進自己的臥室西暖閣。在這張窗下的炕桌上批准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這一串兒的“準”字,割地、賠款也曾使咸豐掩面痛哭,叫他沒有勇氣去面對列祖列宗,去面對滿目瘡痍的現實。康乾時代的威嚴和自尊,到這1860年已經蕩然無存。煙波致爽殿的主人,再也無法體會那從湖面飄來的絲絲爽氣了。第二年,咸豐死在了炕桌對面的龍榻上。煙波致爽,由康熙題名,列在康熙36景之首。儘管論景色,煙波致爽殿實在平淡無奇,而論發生於其間的故事,無疑是避暑山莊中最具深意的。
清朝入關之後,一共有十位皇帝,其中有六位都曾經到過承德的避暑山莊。還有四位在煙波致爽殿西暖閣的龍榻上睡過,嘉慶和咸豐更是死在了這張床上。因此,承德避暑山莊也見證了兩次清王朝的皇權交接。這些都足以説明,承德避暑山莊這座皇家園林,在清朝政治生活當中的重要地位。在下期節目當中,我們還將和各位共同來了解,承德避暑山莊宮墻外的外八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