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週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創作隨筆     精彩回顧         



峨眉山(上)


  1996年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專家登上四川省西南部的一座高山時,他們驚呆了。他們説這真是太美了,像剛剛沐浴後的少女一樣。早在公元三世紀的時候,印度一位高僧寶掌,當他登上這座高山的時候也發出了“高淩五嶽,秀甲九州,震旦第一山”的感嘆。相隔了十七個世紀,古今的中外友人都對這座高山發出了如此的讚嘆。究竟是哪一座山有如此的魅力呢?這座山就是位於四川省的峨眉山。很早以前峨眉山就叫‘峨眉天下秀’,那就是秀甲天下。峨眉山是道教的仙山,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賢菩薩的道場。它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確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的雙遺産。也是著名的地質博物館、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動物王國,植物王國。鄧小平也給這個名山有一個評價。説它是文化型的風景名勝區。

  關於峨眉山名稱的來歷,有這樣幾種説法。第一個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他説峨眉山‘離成都千(百)裏,然秋日清澄,兩山相峙如蛾眉’。他這個蛾眉就用的蟲字旁的蛾眉。第二種説法就是唐代的《楗為郡志》。它記載説‘峨眉山是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第三種説法就是説晉代的張華寫的《博物志》。 他説是‘峨眉縣城西部百里有牙門山’。後來這個牙門山就轉音為峨眉山。

  如果説黃帝來峨眉山問道只是一個傳説,那麼考古發現則證明了,至少在黃帝同時期,峨眉山就已經有了人類文明。1965年秋,峨眉縣第二中學的師生來到了位於城南的菜地勞動,同學們翻地翻出一塊怪模怪樣的石頭,這引起了一位歷史老師的注意,他把石塊拿到文物部門鑒定,證實那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雙肩石斧。

  樂山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文化古城,地面、地下的遺存十分豐富。我們現在通過考古發掘,在沙灣的石灰岩溶洞中,我們還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骼堆積,其中有猛犸、有劍齒象、牛、羊、豬、鹿等動物的骨骼堆積在一起。通過考察它是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存。不久,我們又在樂山的峨眉二中和四通區的城隍村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還發現出土了精美的雙肩石斧和石夯。它已經生産磨制的十分精細,它證明了在四千多年前,這裡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已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産力,已經達到了人類活動應有的階段。

  在峨眉山周邊約4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期的打磨石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漢代的鐵制農具和石雕田塘模型等眾多文物,這都説明在這一時期峨眉山人已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開展了以農耕為主的早期開發。成書于戰國時期的《禹貢》和西漢中前期的《孔子圖經》對峨眉山都有記述,峨眉山成為中華民族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名山之一。

  峨眉山還是一座很早就獲得名人雅士青睞的名山,《搜神記》中記載,周成王時羌人葛由騎木羊入山。春秋楚昭王時,楚國名士陸通入蜀來到峨眉山結廬耕食隱居,比中國最著名的大隱者陶淵明早了近一千年。

  在峨眉山裏有一個地方就是祭奠陸通的叫歌鳳臺。它就是紀念陸通的。陸通本來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知識分子,他不滿意楚王的朝令夕改,認為他是一個昏君,不願意為他服務因此就佯狂不仕。不願意,假裝著瘋了。所以人們就稱他為楚狂接輿,他名字叫陸通號接輿、楚狂接輿。於是他就跑到峨眉山,從楚國的現在荊州地區到峨眉來隱居。夫妻倆就在自己耕田種地過生活,他曾經勸過孔子,唱了一個現代稱它為鳳兮歌。歌詞是‘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亡者不可見,來者猶可追。’意思就是叫孔子你不要到處去鑽營,就這個意思。他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隱士之一。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這樣兩句詩:“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山的確是一座充滿了仙氣的名山。至今山上還存有三處著名的道教活動遺址,除了前面提到的九老洞、飛來殿之外,還有著名的純陽殿。雖然這裡今天已變成了佛教的寺廟,但我們在僧尼的引導下,在寺廟的後山找到了當年建殿的碑刻。明朝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時任四川巡撫的衛赫贏,為了供奉道教中享有盛名的純陽子真人呂洞賓,在山上修建了純陽殿,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純陽殿又得以重新擴建。

  儘管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在峨眉山上也曾一度輝煌,但面對日益興盛的佛教,在清朝康乾隆盛世以後,基本上退出了峨眉山的歷史舞臺。峨眉山佛教香火鼎盛,信者如雲,據統計目前山上尚存的寺廟仍有29處之多。山上最著名的寺院,當數萬年寺。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慧持大師在此開建普賢寺。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慧通大師奉旨重建,改稱白水寺,宋代又叫做白水普賢寺。

  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峨眉山僧人荗真奉召入京傳法。這時皇后正好懷孕,太宗皇帝讓他算一算皇后生男還是生女,荗真説:皇后將來一定會生個兒子。後來皇后果真産下一男孩,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恒。太宗皇帝趙光義喜得貴子,為感謝普賢菩薩顯靈,立即賜予了3000兩黃金,派人鑄造普賢菩薩銅像,安放于普賢寺。普賢菩薩頭戴金冠,身披袈裟,端坐蓮臺,騎6牙白象,白象足踏四朵蓮花。整座鑄像高7.35米,重62噸。無論是鑄造的歷史、體積、重量還是工藝水平,都堪稱“世界第一”。

  明朝萬曆27年(公元1599年),安放普賢銅像的木閣毀於一場大火,第二年朝廷撥款重建。重建的萬年寺是一座穹頂四方形的建築,不用一石一木,全部用紅磚砌成,既沒有主柱,也沒有橫樑,稱為“無梁磚殿”。建成之時,正逢明神宗朱詡鈞的母親70大壽,明神宗為此親筆題寫了“聖壽萬年寺”的寺名,並賜給“普賢願王之寶”的金印,從此,這座寺廟改稱萬年寺。

  明朝末年,峨眉山的一位高僧遊訪緬甸,被緬甸國王尊為國師,受賜貝葉經一部。後來,這位高僧又到了斯裏蘭卡,請回了迦葉尊者的佛牙化石。如今,貝葉經、佛牙化石和明神宗朱詡鈞御賜的金印,並稱萬年寺“三寶”。

  普賢像有60多噸重,有7米多高,而且這個像還要放在那麼大的一個白象上面。這個工藝非常精美的,現在我們都感到很奇怪到底它是怎麼製造、澆鑄怎麼澆鑄。據説是在成都澆鑄完了以後分部分馱上山來的。然後馱上山來再焊接,那麼這裡面有三個謎,怎麼樣鑄造的至今是一個謎。第二,是怎麼樣搬上山的。第三,是怎麼焊接的,而且現在看起來,看不到焊接的焊痕。這為我們研究古代的冶金學、鑄造學、焊接學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本,但是目前還是一個謎。

  從整體的歷史文化來看一部一部的文學佳篇,是讓峨眉山名聲遠播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 周恩來留下了一幅《峨眉山月歌》的墨跡。那是五十年代,周總理在考察三峽的時候,當時賀龍同志是西南行政委員會的負責人,招待他吃了很多的酒。當天晚上周總理在輪船上睡不著,他就爬起來叫工作人員拿了很多宣紙來,為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每人寫一幅條幅。其中就寫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那個墨跡是很瀟灑、很舒朗的。周恩來一生只醉過三次。第一次是在重慶談判的時候,為了替毛主席喝酒,第一次喝醉了。第二次是在抗美援朝,我們的志願軍全部撤回來的時候,為了勝利的喜悅喝酒。而第三次為峨眉山醉書峨眉山。

  峨眉仙山恐怕和詩仙李白是最有緣的了。在李白傳世的千篇詩文中,涉及峨眉山的就有20多首。李白曾經在峨眉山遊歷,一遊就是半年之久。他的著名詩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和“可以橫絕峨眉巔”,表達了他一生的仕途坎坷。他還寫了許多詩篇,抒發了詩人對峨眉山深情的懷念,其中“峨眉山月歌”就是最動情的傾訴。

  李白那首千古絕唱“靜夜思”這樣寫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第三句“望山月”不是筆誤,這首詞在明代以前的各種版本都是這樣,到了清以後才將“山月”改為“明月”了。《李白傳》的作者安旗先生認為,李白舉頭望的“山月”指的就是峨眉山的山月,峨眉山是那樣的令詩人魂牽夢繞。

  峨眉山萬年寺的白水池中,有一種青蛙,叫聲悅耳,酷似琴聲,當地人稱之為彈琴蛙。彈琴蛙的來歷就緣于李白在峨眉山的一段動人傳説。李白一生與僧道有不解之緣,他來到峨眉山後,在萬年寺遇到一位叫廣浚的和尚。廣浚和尚不過三十來歲,不僅懂詩,更善撫琴。他有一把綠綺,是老師傳下來的,是人間罕見的寶物,和尚十分珍惜,有嘉賓才彈,有知音才撫。李白能詩、會劍、懂琴,性情豪放,很快與廣浚結為摯友。白天他們一起郊遊,晚上李白則聽廣浚撫琴,悠哉、樂哉。琴聲被水中的青蛙聽到,叫聲竟像了琴聲,一直叫到今天。李白為這一段友誼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音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司馬玄空的人,他模倣猴子的動作編了一個峨眉通臂拳,猴拳,相當於猴拳。少林武術應該説是佛教為主創造起來的,武當派主要是道教發展起來的。唯有峨眉派的武術,是道家和佛家共同在長遠的生活過程中結合,創造的。南宋建炎年間有個白雲禪師,它寫了一部《峨眉12樁》。初步把峨眉派武術的理論總結了一下。再往後一些時候,有個德源長老,他寫了一部《峨眉通拳》,這部書學術界基本上把它認為是峨眉派確立的一個標誌。

  因為峨眉山山高,氣候和土壤都有垂直分帶,所以它在山谷底下是亞熱帶氣候,到山頂上可以到偏寒帶的氣候。植物根據高度的不同就有變化,底下是滿山的蕨類、青苔,往上去就是闊葉林,再往上去是針葉林,再往上就變成了高山草甸。這個地方的氣候濕潤,溫度既沒有極寒,也沒有極熱,植物大概有三千多種。在峨眉山發現的獨特的一些植物,以峨眉山發現的植物作為模式標本,正式發表的就有一百多種。其中還有兩種是以金頂為名的。

  中國古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説的是有位名叫麻姑的仙女,有人問她:“芳齡幾何?”她回答説:“我也記不清楚了,只看見汪洋的東海,三次變成了桑田。”從此便有了“滄海桑田”這個成語,用滄海桑田來説明峨眉山的地史演變再恰當不。

  約在8億年前,峨眉山四週還是一片大海,這時震撼我國南方的晉寧運動發生了,熾熱的岩漿從海底沖天而起,冷卻成了堅硬的花崗岩,將峨眉山從海底托起,成為她今天的“金剛座”。大約在6.9億年前,峨眉山這塊立足未穩的小洲沉入海底。從距今4.4億年到2.7億年的時期,峨眉山由於加裏東運動的影響再次隆起。大約在2.8億年前,一次海侵又使峨眉山化為滄海。距今2.5億年以後,經過華力西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峨眉山第三次突起,終於成就了今天巍峨雄峙的景觀。在峨眉山四處發現的眾多水下古生物化石,向我們訴説著峨眉山三起三落,三落三起,歷經滄海桑田的地史變遷。

  峨眉山從遼闊的成都平原拔地而起,萬佛頂海拔3099米,相對高差2600米,雄偉的山體景觀、秀麗的植物景觀和神奇的氣象景觀交相輝映。主峰金頂絕壁淩空,高插雲霄,向西可遠眺皚皚雪峰,向東可俯瞰茫茫平川。中、下部山區峰巒疊嶂,草木繁盛,飛瀑流泉,風光秀麗,一路晨鐘暮鼓聲中,可以觀賞亞熱帶、溫帶、亞寒帶至寒帶的不同景觀。大自然的偉力和人類文明的妙筆成就了這座“天下名山”。我們更應該加倍珍惜她。

  峨眉山有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滲透,它在自然形態逐漸地演變為有仙氣、有靈氣、有生氣、有魅力。峨眉山是一座偉大的地質博物館,又是一個天然的動植物園,是非常獨特的。今天能和幾位嘉賓沿著這個歷史的脈絡,梳理了一下峨眉山的成名史。但是在這期節目當中,我們可能更加偏重的是峨眉山的豐富的知識的積累,和更深厚的知識文化內涵。在下期的節目中,我們將近觀峨眉山,一起去看一看峨眉山的真面目。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