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麗江嗎?假如説你沒有去過麗江的話,別人會替你感到很遺憾。假如你去過麗江的話,那麼兩個人就找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大家會説出很多關於麗江的獨特感受。麗江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而且非常美麗的地方。首先它有非常古樸的古城,小橋流水人家,非常安逸。每戶人家都坐著納西老奶奶,在那兒編織自己的衣物,一派祥和的景色。
麗江之所以出名以及納西族現在知名度那麼大,除了自然之美還有文化的因素。自然美麗,一個是由於納西族長期居住在橫斷山脈流域,所以它具有特殊的在這種自然生態裏面孕育起來的一種文化生態。這種文化生態和自然形成很密切的一種關係,保護自然,對自然進行審美,把自然審美昇華到一個很高雅的文化層次,把它體現和保存在麗江古城裏面,所以我們在聽慣了都市的喧囂,被都市污染得暈頭轉向以後,我們還能找到這樣一個寧靜安祥的世外桃源,這可能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在麗江地區境內的瀘沽湖,那裏面居住著納西族的另外一個支系叫摩梭人,摩梭人到今天為止,還保留著他們非常浪漫的愛情生活。這種古老的和現代的婚姻形態,交織在一起的婚姻的變體形式,引起很多遊客、記者和旅遊者的青睞,所以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有過去美國的洛克,和俄國的顧彼德,這些國外的學者,在國外宣傳納西文化,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很深厚的基礎了,所以這也是吸引遊客到麗江來的原因。
由於古城坐落在西北方向獅子山的懷抱裏,東北方向的金虹山和象山擋住了玉龍雪山的寒風,使得古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秋溫爽,年平均氣溫12.6度。從地圖上看小城分為三個部分,城北以四方街為中心,元明清以來一直是繁華商業區;城東曾是清代流官府衙,現已蕩然無存,只留下文廟和武廟;城南土司木府,是小城的政治經濟和權力的象徵,儘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弘並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官邸。古城曲折有致的古老街巷,把一座座古樸民居連成一片,形成了主街伴河、小巷臨水、跨河築樓的獨特景觀,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空間。
在很多的寫麗江的文章當中,用的概率最高的詞,可能是這樣一個詞叫“錯落有致”。我想是跟什麼錯落呢,是以山水而錯落,跟自然而錯落的,談到了水,因為剛才也有人講到,小橋流水人家,水在麗江城裏面是一個重要的角色,那種水非常清澈,不多 ,但是顯得非常充盈,所以讓人有一種很凈化的感覺。水是從從玉龍雪山來的,玉龍雪山是納西人的神山,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是祭這座山的山神,三朵神,同時祭的是這座神山。另外講到水,可以説麗江古城,還有麗江壩的所有水源都跟這座雪山有關。這個古城的水追根溯源的話,它的數百個水源,包括麗江的濕地,拉市海的水,都跟雪山有關。雪的多少決定著古城麗江水的多少。實際上它是納西人的衣食之源,所以這座雪山,不僅是滋潤了納西人的心靈,塑造了心靈,而且以它源源不斷的水使這個古城有靈氣,可以説沒有玉龍雪山,也就不會有這個古城,它的靈氣賦予古城的生命。玉龍雪山融化的雪水,匯合黑龍潭泉水,構成的這條玉河是古城的水源。納西人稱它是公龍吉,意思是像馬幫趕路一樣,滾滾流淌的河水。玉河水在古城的入口,分為三支幹流,中河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水系網絡的主幹流,西河是木氏土司在元代開挖的,由於西河所處的地勢較高,它的支流域面積較大,東河是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開挖的。流域面積不大。三條主幹小河,走街過巷,穿墻過屋,形成東北高西南低,呈緩坡狀的水系網絡。小巷人家既可以枕河而居,又可以依山而住。家家門前流活水,戶戶垂柳拂屋檐,粉團花紅引蝶來,雪山倒影映渠面。整個古城雖在高原之巔,卻不乏江南水鄉的景致韻味。
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由西南各民族的馬幫經營普洱茶及土特商貨而形成的一條商貿古道。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嶺中默默地趕路,他們不僅帶來了商品,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從這張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麗江古城是內地經過拉薩,通往印度、尼泊爾、西亞等地的必經之地,又是滇藏貿易的交匯點和貿易集散地。麗江是茶馬古道入藏的起點,雲南段的終點。背風向陽、地勢開闊,便於放馬和休息,自然成為馬幫宿營和貿易的理想之地。於是形成了以四方街為中心的“商賈雲集、店舖林立”的商貿集市。
納西民居一般是兩層的納西騎廈樓的建築,主要是“ 三房一照壁 ”和“四合五天井”的格局。正房較高, 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的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院中的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鮮花四時不謝,白墻黛瓦,木架土墻,屋頂都用筒板瓦覆蓋。所有的瓦都是灰色的,前後出檐,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依照漢族的傳統建築樣式,房檐角落處稍微朝上捲起,墻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端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抗震能力,屋基採用石頭砌成,使房屋具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
木府坐落在麗江古城西南面的獅子山下,坐西朝東。是納西族歷代木氏土司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又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現在我們看到的木府,是今天的納西人在1997年按照明代的木府原樣修復的。明代曾是納西族歷史上一個輝煌發展時期,由於木氏土司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器重,木氏土司積極引進中原漢族的文化和建築藝術,請來了內地的能工巧匠和當地的建築工匠,建成了這座氣勢恢弘獨具中原風格的木府建築群。
據《麗江府志》記載,木府建築層次分明,佈局嚴謹,殿堂巍峨。在369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設有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和玉音樓,中軸線的最頂端是道觀三清殿。兩側房屋,星羅棋佈,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其總體建築風格為倣照北京紫禁城而建,讓人可以想象當年木氏權傾一方、富可敵國的威儀。木府雖有中原王者的氣度,可是每當有朝廷欽差到麗江時,木氏土司都不敢將他們迎到木府裏去,就連當年木氏土司木增邀請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沒能進入這座侯門。徐霞客只得從象山腳下的五鳳樓遠望木府,“聞其內樓閣極盛,多僭制,故不於此見客雲”。他驚嘆道“宮室之麗 ,擬於王者”。如果從獅子山上極目下望,那種以皇城為範本的建築風格,和古城樸質的民居形成鮮明的對比,蒼蒼茫茫,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