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在週末走進我們的《家園》。劍在我國甚至在全世界,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它從最初的實用性昇華到現在的藝術性,每個階段都印證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所以劍文化的內涵是非常多的。只要對劍有所了解的人,對龍泉寶劍的名字不會陌生。它是以地名命名的,産于浙江省龍泉。龍泉寶劍的祖師當舉春秋時代的歐冶子。據《越絕術》中記載:歐冶子奉楚王之命鑄劍,為尋鑄劍聖地遍訪江南名川,輾轉贛閩,入龍泉境內,見秦溪山陰鬱鬱蔥蔥,七口如北斗排列的井清冽見底,旁有湖十數畝,曲徑幽靜,乃鑄劍勝地。就取鐵英鑄出三把寶劍,就是龍淵、泰阿、工布三把名劍。三劍不但鋒利無比,劍身佈滿花紋,稱為“異光花紋”,非常美觀,從此龍泉寶劍盛譽天下。
劍大約創制于殷末周初之際,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接,用不上這樣短小的劍,當時主要用來防身。春秋後期,吳越兩國相繼 崛起,爭霸于南方。兩國處於水網交錯、叢林遍野的水鄉,難於車戰,步兵和水軍遂成為吳越軍隊的 主要兵種,劍成了軍隊的常規武器。所以,吳越兩國都特別重視劍的生産,其鑄劍技術也遠遠超過中原各國成為我國古代的“寶劍之鄉”。
越王勾踐學劍(勾踐五寶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闋);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代表了春秋時期鑄劍的最高水平。這把劍也反映了當時劍的外形特徵:劍鋒不是直的,而是呈拉長而削尖的花生果形,這種形式有利於直刺而不利於劈砍,證明了當時劍武器的戰術使用方法。公元前206年項羽的謀士范增為了除掉與項羽爭天下的劉邦,在項羽招待劉邦的酒宴上,示意手下的戰將項莊在席間刺殺劉邦。於是,項莊就以舞劍助興名,持劍舞向劉邦,準備在舞劍中找機會行刺。這時,同情劉邦的另一楚軍將領項伯件勢不妙,藉口一個人獨舞不如雙人對舞好看,也急忙拔出劍,跳入場中于項莊對舞起來,暗中用身體保護劉邦。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作為成語流傳下來:秦始皇隨身帶的就是龍泉劍。他還鑄了兩把劍,一把埋在阿房宮下,另一把埋在觀台下,作鎮物用。
後主劉禪于延熙二年(公元239年),鑄造了一把一丈二尺大劍,鎮劍口山,往往見之發光。古籍記載劍為神物的甚多,如周昭王鑄五劍以鎮五漢明帝之劍沈在洛水中,水清時還可以看見。漢章帝鑄劍,投入伊水中,以壓人膝之妖。吳地記載:“秦始皇東巡至虎丘,求吳王寶劍,虎當墳而踞,始皇以劍擊之,不及,誤中于石,遺跡尚存,劍無復獲。”類似記載屢見不鮮。劍還被作為對外交流的使者。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要來華訪問的。在來華之前國防部指定龍泉製作禮品劍。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總理將由龍泉鑄劍名師精心製作的四把劍身上刻有 “龍鳳七星”圖案和篆書龍泉寶劍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客人。
昔日快劍江湖,長街奔馬;今朝高山流水,明月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