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走進我們的家園,今天我們家園的題目是長城腳下的家園。首先説説長城,一提起長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肅然起敬,因為它是我們的驕傲,它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象徵。兩千年來,它記載了我們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要説起長城,我們北京旁邊就有一段長城。誰給我們説説,經過我們北京的這一段長城,最長的一段在哪兒?
觀 眾:密雲縣。
趙忠祥:好,説的非常好。説的那麼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觀眾朋友來自密雲縣,來自密雲的父老鄉親,來自密雲的同學們,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説到密雲縣,首先我們介紹一位貴賓,那就是密雲縣的縣長王洪鐘同志,在他身邊的是北京社科院的院長朱明德同志。提到密雲,大家説了,有一段經過首都的最長的長城位於密雲縣,它是司馬臺長城。古有長城保衛著我們一方的平安;今有水庫,密雲水庫維繫著我們首都的命脈。所以我們請王縣長給我們談談密雲。
王洪鐘:密雲縣位於北京市的東北部,總面積2227.5平方公里,是北京市最大的區縣,總人口是43萬人。華北最著名的水庫——密雲水庫坐落在密雲縣中央,庫區面積224平方公里,水面的面積是188平方公里。所以來講呢,密雲縣是首都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密雲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朝的時候就設立了“漁陽郡”,當時是咱們全國的36郡之一,隋唐以後又叫做檀州。密雲縣最著名的就是司馬臺長城,被我們的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命名為“中國長城之最”,所以密雲縣歷史非常悠久,也是密雲縣歷史的最好寫照。
趙忠祥:縣長剛才談了密雲在秦以前就設了漁陽郡,天下36郡之一。這個漁陽郡當時應該説那個地方水草豐美,在全國舉足輕重,而且名揚天下。一直到唐朝的時候,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裏還有一句“漁陽鼙鼓動地來”,指的就是安史之亂的時候,漁陽這個地方是安史之髮發難之處,談到這段歷史我想還是請我們的社科院院長來談談。
朱明德:好,咱們北京人現在有很多説法,一説就是先有哪兒哪兒,後有北京城。實際上要説北京的形成,要説先有哪兒,還是先有漁陽,這個漁陽它比北京早,那真是兩千年。所以呢,這個地方為什麼能形成漁陽郡?按照地理歷史學家的觀點,它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個就是土地肥沃,然後它的水草豐美,另外人口較多,同時它必須是一個軍事的要塞。
趙忠祥:那麼當時在漁陽設郡,要説土地肥沃和物産豐美,縣長應該還跟我們談談那時水利資源不像今天這麼枯竭吧?
王洪鐘:漁陽郡,當時的漁陽指的是我們的白河,在白河的南岸,也説明了密雲的水量比較豐富,水資源比較豐富,後來就叫做漁水之陽,所以這個逐漸演變成了漁陽郡。
趙忠祥:那麼司馬臺長城,有“中國長城之最”這樣的美譽。接下來我們請大家看我們的大屏幕,看一段片子。
短片
密雲縣境內的古北口長城司馬臺段,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再建於明隆慶年間,是由薊遼總督譚綸和薊鎮總兵戚繼光分別督建,它是至今仍然保留明代長城原貌的一段古長城。這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形態各異,整段長城可以用“險、密、全、巧、奇”五字概括。
司馬臺長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築,蜿蜒曲折,驚險無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橋,更是險中有險,小小的10華里段長城,卻修築了35座敵樓,一般都在100——200米之間,而且大多數敵樓,都是環轉迴旋,敵樓與城墻的建築形式奇特多樣。有單眼、四眼和五眼樓,大小不一,形態組合各異。望京樓是司馬臺長城的制高點,海拔986米,為空心三眼樓,兩層磚石結構,這裡視野開闊,隱約可見北京城輪廓。諸多敵樓中最精美的一座當屬仙女樓,整個敵樓處處給人以精巧、細膩、秀麗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間戰爭的防禦設施,而是一座仙境樓閣;司馬臺長城的巧體現在,進可攻,退可守,步步為營的障墻上。雖以山勢險峻 雄奇為主景,但也不乏碧波盪漾、湖光帆影的優美景色。長城角下的鴛鴦湖賦予了司馬臺長城以靈性,清澈的湖水,有冷泉和溫泉兩泉匯聚而成,冷暖各半,神奇異常。登臨司馬臺長城,才可真正體會到“奇景都在天險處”,同時不得不佩服建造者的鬼斧神工。
趙忠祥:説咱們家鄉好,家鄉的掌聲是十分的熱烈。説起司馬臺長城我又想起這次做節目才聽説,過去真是孤陋寡聞了,有一段錯長城就在這兒。誰能説説這段錯長城是怎麼回事兒?
觀 眾:錯長城位於密雲縣的西北部,西沙地村的一個小山坡上,距西沙地村6華里。它是戚繼光修長城時,建造長城,由於遼東倭寇侵犯,戚繼光去了遼東抗敵,委託一個副將譚成,譚成以為這回撈的機會到了,他搜刮民財,想借助修長城撈一把,完了以後他打聽親信,到朝廷打聽長城應該修在什麼地兒,他為了取功吧,他提前就是聽錯了,實際應該修到懷柔的“神塘峪”,他錯聽了修到了密雲縣的“石塘峪”。等戚繼光回來以後,到神塘峪去看,那一個人沒有,據了解回來以後又到石塘峪,到石塘峪以後他到這兒修了一個長城,所以這麼修錯了,回來以後戚繼光把他們這些個貪官一共20多人吧就地正法,在西邊有一個小溝,在這兒正法的,這兒叫“贓官溝”。以後起名,這個錯長城現在就叫半截邊兒,所以説它修了半截就停了,就這麼一個情況。
趙忠祥:好,給我們增加了一點知識,同時也給我們上了一課,這個萬里長城聽説只有這麼一段是修錯了,那麼從這個上頭我們可以想到很多很多的問題。説起長城來呢,我想大家都以它為驕傲,我們的三代領導人都非常關心長城,毛主席有一句詩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小平同志有一個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是這樣吧原詞,江澤民總書記還親自到密雲縣這段長城來視察。當時的情景咱們當時接待的同志應該説歷歷在目,我們請當時接待的同志給我們談一談。
觀 眾:1991年5月2號,江澤民總書記到我們密雲對司馬臺長城進行了視察,當時縣委派我去陪同江總書記視察,在視察當中江澤民總書記提問了好多問題,什麼密雲的長城總長有多少,都是哪個朝代修建的,現在的保存現狀,保護情況怎麼樣……都按照總書記説的都一一地進行了回答。然後特別是總書記問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司馬臺長城,對這一段長城進行考察,他們對這段長城的評價是這樣,説是這裡的長城修復,這裡的長城是保存了歷史原貌,再一個呢,就是它呀,這裡的修復符合國際上的文化遺産修復的原則,所以江主席聽了挺高興,後來就問這個,他們對這個讚賞的是哪一點,我説讚賞的是有這個修復的,修舊如舊的原則,他們對這個十分讚賞。江總書記説,這個怎麼修舊如舊呢?後來我就指著對面的長城,向總書記介紹説,我説您看,從這個水庫西邊這個樓子,第四個樓子開始,一直到東邊這個,水庫東邊第四個樓子,這個之間,您看都是87年重新修復過的,您看現在從外觀上看看不出來它是新修的,為什麼呢?因為咱們在修復當中使用了做舊法,使得新舊一致,看不出新的和舊的,您再看看東邊的第四個樓子,那也是87年修復過來的,為什麼它還殘垣斷壁的樣子,因為那是1933年,日本進攻我華北的時候用炮給轟塌的,這是日本侵華的罪證,所以我們故意沒有把它修復完整,就是把它現狀保留在殘缺不全的樣子,為了對我們的後代子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所以在這個時候,江總書記非常嚴肅的説:好,我同意你們這種觀點,不要把它重新修完整,就是要保留它現狀,這是歷史,這是日本侵華的罪證,這是我們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你們的做法我很贊成。
趙忠祥:好,謝謝謝謝,謝謝您給我們的介紹,江澤民總書記也指示我們,要我們一定維護好它。現在的這樣一個狀況,作為我們對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教材,我們不要忘記1933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就踏破了這裡,現在請看大屏幕。
短片: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很快佔領了我國東北三省,然後繼續向華北進攻。1933年3月日軍向古北口發動進攻,著名的長城抗戰從此拉開序幕,北京地區抗戰的第一槍在古北口打響。
這一座座烈士之墓,一尊尊烈士塑像和紀念碑,都在無聲地訴説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面對日寇的屠刀,密雲人們沒有屈服,從古北口抗戰中壯烈犧牲的七勇士,到血沃幽燕的抗日名將白乙化和為抗戰的勝利貢獻出了七位親人的“當代佘太君”鄧玉芬,密雲人民用錚錚鐵骨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不做亡國奴,拿起刀槍保家園,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同仇敵愾的堅固長城,他們的壯舉,令長城生輝,為河山壯色。
歷史不會忘記,人們不會忘記,正是他們以一腔熱血鑄造出了中華民族的長城之魂。這“古北口長城陣亡將士墓”上一幅對聯:“大好男兒光爭日月,精忠魂魄氣壯山河”,寫盡了這種不屈不撓的鐵血精神,正是長城精神的真實寫照!
趙忠祥:北京抗戰的第一槍就是從咱們古北口開始的,如今我們登上了這一段長城,看到當年戰爭留下的纍纍傷痕。我們不會忘記那一段歷史,同時在這裡我們展望我們大好的錦繡河山,想起了如今我們的祖國在蒸蒸日上,應該説我們心潮起伏,請看一段大屏幕。
OS:
古北口位於密雲縣與河北省灤平縣交界處,它地處燕山深處,峰巒環抱,山高勢險,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兩山對峙,緊鎖潮河。大自然造就的山口險境,易守難攻,號稱“邊陲要塞”名不虛傳。正是由於古北口地處要衝,控山海、居庸兩關之中,是中原通往東北、內蒙的鎖鑰之地,所以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早在春秋戰國時,燕國就在此築墩設防;北齊更是在這裡構築密雲縣最早的長城;隋唐時在這裡設置軍鎮,常年駐防,到了元明清三朝,由於定都北京,這裡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京師北大門,明朝時,重建古北口關並跨山築城,在潮河入境處築城橋,與兩山的長城相接,橋頭敵樓林立,橋下建水門,而在河岸,建僅通一人一車的鐵門,謂之鐵門關。清代,更是在這裡增設柳林營,建提督府,修禦道,建行宮,安重兵把守。這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趙忠祥:談到了這一段長城,我想大家會浮想聯翩,尤其是從咱們密雲縣來的父老鄉親,提起家鄉的事兒應該是歷歷在目的,那麼不單是1933年的這種抗戰的悲壯的歷史,同時我們要上溯一兩千年,這裡也流傳著很多的故事,流傳著很多的英勇悲壯的傳説,我不知道哪位,自告奮勇給我們講一講。
觀 眾:古北口位於密雲縣的東北部,那裏屬於兵家必爭之地,有很多的古寺廟,其中“楊令公廟”就建在那兒。楊令公廟始建於1025年,是遼國人為激勵他的將士,向楊家將,楊家學習這種精忠愛國精神而建的。令公廟分前後兩殿,後殿為家眷,前殿正中供奉的是老令公,兩邊分坐的是他的八個兒子。並且與令公廟齊排的還有一個七郎墳,坐落在萬壽山腳下。有一個傳奇的故事,一次老令公打仗被圍困,讓他的一個將士前去到古北口向潘仁美請兵,將士到了古北口之後,知道楊家,因為他與遼國勾結,知道他被困就想不出兵,這樣就將他的將士給殺了。七郎跟老令公説,説他親自去請兵,七郎騎馬來到古北口請兵的時候,因為七郎打擂的時候,將潘仁美的兒子給打死了,這樣潘仁美也懷恨在心,他請兵也不給,不給之後又怕他回去告訴老令公,這樣就將七郎給捆綁起來了,將他押到潮關(村),捆綁在一棵大樹上,讓他的將士用弓箭射,最後七郎告訴潘仁美説你用多少弓箭都射不死我,説只有你將我的眼睛蒙上我才能死,因為我長的是天眼,這樣潘仁美知道了,知道用一塊黑布將他的眼睛矇住,這樣才把七郎給射死,他將楊七郎大卸八塊,扔到潮河,潮河水逆流而上,並且楊七郎的一條大腿在潮河的源頭逆流而上,這樣當地的老百姓都看見了,都特別的敬仰,都跪拜在潮河兩岸。
為了停止潮河逆流,當地的老百姓就將楊七郎的大腿埋在萬壽山腳下,建了一座墳,建了之後他的墳暴長,就是每天都在增長,長的特別快,這樣潘仁美特別害怕,請了好多的道士在那裏又唸經,又説,最後人家給他出了個招,叫他在那裏建一座塔來鎮那個七郎墳,最後潘仁美聽了,在那兒建了一座塔。在文革期間這座塔被拆毀,現在這個墳還有。
趙忠祥:一提起楊家將,很多人就會想起,他們前仆後繼保家衛國的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楊家將滿門忠烈,提起他們就想起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愛國主義的這樣一種氣壯山河的精神。剛才那位同志講的那是一個傳説了,這個傳説實際上是我們當地的父老鄉親們對楊家將的這種滿門忠烈的一種歌頌,一直就是,包括對他們犧牲的兒郎也是非常崇敬的。那麼在長城這一段,不僅僅有楊家將的故事,兩千多年來,這裡應該説是既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爭的煙雲一直也都沒有散過,所以説去過長城這一段的,我們去的時候會發思古之幽情。
我請教兩位嘉賓,都説是“明修長城,清修廟”,他這個意思就是一直到了明朝,在那個時候包括明朝自己它瘠弱瘠貧,有的時候,他這一段戰爭不斷,他不斷地在修長城。但是它沒有抵禦清兵的入關,最後清朝奪取了政權。大家看那個電視連續劇,有一個《康熙王朝》,陳道明演的,曾經在康熙在視察古北口這一段關隘的時候,發出了一個感慨,他就説從今以後不要再修長城了,因為你把長城修的再好,你也不能夠,如果你自己腐敗了,你自己軟弱了,你自己無能了,你仍然會被人家入侵的,仍然會被人家推翻的,於是他就發出了不要再修長城這樣一道詔令。這個電視劇裏有這一段,我記得還是很清楚的。從這一段電視劇的片斷當中,我們也可以隱隱約約跟這一段“明修長城,清修廟”聯絡起來。所以我們應該怎麼給我們密雲縣這個明清以後的文化定位,我們還想請朱院長談談。
朱:好,我談一談。這個明代的時候開始一直到清代,更清楚地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形成它是一個多民族融匯、融合的一個過程。所以説長城作為一個象徵,就成了人們精神上的一種/一道防線,就是一種抵禦外敵侵略的一道精神的,叫做國防長城,國防這個防禦線。那麼後面就是剛才趙老師説的,文化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在不斷地在融合中生成,那麼對於密雲縣的這個文化的定位,可以這樣説,它是一種複合型的文化、開放型的文化,為什麼呢?它的生成有這麼樣一個過程,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它是有移民文化,有商賈文化,就是商業文化,還有軍旅文化,還有民族文化,這幾種文化的交匯使得密雲縣自古到今形成了一種開放性的,它不是封閉的,而且非常包容的,很容易吸收新的思想、新的文化的這麼一個傳統。這種傳統直到今天,王縣長帶著大家為首都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搞城市、管理城市、經營城市,包括帶領大家搞大開發,包括以前搞水庫的,修大水庫,為北京修大水庫,包括密雲縣所做的一切貢獻,所做的一切,創造性的一些工作,都跟這個文化,你還能找到它的根源。不信現在你看大家這張張臉、大家這生動的形象,它絕對不是來自一個地方,你們查查家譜,有的是來自江浙,有的來自山西,全國幾乎都有,不知道我説的對不對?
趙忠祥:您説的非常對,儘管來自五湖四海,但是咱們大家的心是聯在一起的,都為咱們的家鄉如今的變化自豪,所以每個人臉上展現的那種笑容都是發自內心的,這個笑容也都是一樣的。我們剛才説完了山,説完了城,現在該説水了。説水的時候呢,首先先説一個小的水面,聽説咱們密雲那兒有一個白龍潭,這個地兒我還真沒去過,縣長這個潭面大不大?
王洪鐘:潭面不是特別大。
趙忠祥:不是挺大,但是這個白龍潭挺有名的,正應了那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白龍潭到底怎麼回事兒呢?它和清皇朝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咱們看一下大屏幕。
白龍潭位於密雲縣城北30公里,是一處著名的風景名勝,在5公里長的龍潭溝山谷內,泉水匯集成溪,溪流從上而下,于斷崖處形成3條瀑布,瀑佈下形成三個小潭,相傳頭潭內一條白龍潛居其中,它能興雲布雨,造福於民。清朝乾隆年間,北京地區乾旱無雨,乾隆皇帝親派官員來這裡上香祈雨,第二天便“普降大雨”,乾隆帝十分興奮,親自做《喜雨賦》一首,並派皇子至白龍潭祭祀。以後又在這裡修建了行宮,乾隆皇帝每次往返京師與避暑山莊之間,都要在此小住,這使白龍潭蒙上了一層皇家色彩。早在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轍就曾寫下《咏龍潭》詩一首:“白龍晝隱潭,修尾挂石壁。幽人欲下看,雨雹晴相設”。這歷經歲月的清朝乾隆皇帝御書和嘉慶皇帝的手書,以及塵封許久的李鴻章手書和戚繼光的“龍潭有序碑”都在承載著歷史,訴説著當年的輝煌。
趙忠祥:毛主席説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的輝煌跟我們的盛世,跟我們的欣欣向榮比起來呢,我覺得還略遜一籌。白龍潭也小了一些。其實當今我們的密雲水庫,我去過多次,在水庫邊上有時候是水勢旺盛的時候真是煙波浩渺、一望無際的那種感覺,所以每去一次都加深了我的一層感受。我最早去密雲水庫的時候,那時候還沒到過海邊,我以為這就是海了,那跟我們看的昆明湖、一般的小的湖泊真是不一樣的,波濤洶湧,有點波濤洶湧的感覺。那個時候我沒有想到它和我的生活有什麼緊密相連的地方,後來我就聽説我們喝的水就是密雲水庫的水,那麼再後來呢,趕上1976年地震,那時候在座的很多朋友我一看那個時候可能有的那時候還很小,或者有的那時候還沒來到人世間,76年的時候我們就搭一個抗震棚,住在那個抗震棚裏面,那時候就怕一點,就怕密雲的那個大壩要讓地震再震給震塌,一下就把我們給衝了,我心想別讓房子給壓著,讓水給衝著多不合適,所以很多人在聊天的時候就説,哎喲,趕緊把水給放了得了,給它放空了,大壩再震塌了,水也衝不過來。後來聽説水放了不少,我們心裏就踏實了。可是再後來北京經常乾旱,一想起我們喝的那個水都是從密雲來的,他把水又都給放走了,我們就一到下雨的時候就想:哎喲,進了多少水?夠不夠咱們喝的?能不能敞開喝?真是這麼想的。所以每次去密雲都有一個不同的一種感受,現在一到下雨的時候我就想,我希望密雲告訴我們,今年水庫進了多少水?夠不夠我們喝的?我想請縣長講一講密雲水庫的情況。
王洪鐘:密雲水庫總庫容設計是43億立方米,去年大約進水3.5億立方米。按照這個氣象專家的分析,今年還要進大約3.5—4億立方米的水。所以雖然目前比較乾旱,但是我們通過分析今年再進3.5到4個億應該是沒問題,現在水庫的存水量大約是13億立方米。這樣來講就是説密雲水庫的保護就更加重要。
趙忠祥:我想請縣長給我們講講密雲水庫,我們經常提我們北京人喝的三杯水當中,有兩杯是密雲水庫的水。
王洪鐘:密雲水庫應該説從1958年開始建設,到現在已有40多年的歷史,可以説這40年密雲人為保護首都水源地,在水庫上遊植樹造林,涵養水源,才創造了今天這樣水庫周邊優美環境,可以説密雲人民為保護水庫做出了奉獻。在建設水庫過程當中,密雲縣共淹沒了25萬畝糧田,三次大規模的移民,幾萬人遷出密雲,為了保護水庫,水庫周邊的所有的鐵礦、選礦全部關閉,把所有的企業全部關閉,給密雲縣造成了幾千萬的經濟損失,對於這一點來講,密雲人無一絲怨言。尤其是這個水庫的功能,在85年以前,主要是防洪和灌溉,85年以後就正式作為首都的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所以來講呢,這個功能發生了變化,在這個情況來講呢,密雲人民就是還是堅持不懈地在水庫的周邊進行綠化美化、植樹造林,今年造林面積達到了130萬平方公里,密雲縣的林木覆蓋率2001年是68.2%,到今年年底要突破70%,是北京市林木覆蓋率最大的區縣。前不久國家林業局局長到密雲考察,對我們的植樹綠化做了很高的評價,所以説這個密雲水庫的保護密雲人民做出了貢獻,在這方面來講呢,就是我們這個水庫周邊的環境。
應該説請首都人民放心,我們最近又搞了/投入了800多萬元,在水庫周邊又加上了護欄,把這個旅遊景區,就是説周邊的旅遊全部進行了清理。我們這個水庫下邊有11億立方米的鐵礦我們不能開採,而且這個鐵礦通過磁化以後,可以把水庫裏的水變成礦泉水,所以密雲水庫的水的質量是非常好,所以從目前來看,只要今年雨水跟上,我們想密雲水庫這個供首都用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趙忠祥:我們非常感謝王縣長給我們做的介紹,今年也可以放心了。以後我們也拜託王縣長領導的密雲人民,保護好我們這一潭碧水,密雲水庫和首都的關係這麼緊密相連,水又和人的生命是生死相關,我們請朱院長再給我們談談這方面的情況。
朱明德:這個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水是生命之源。所以説密雲水庫、密雲的水,這個可以説密雲的水,自古以來就是北京能形成帝都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我在這裡給我們講一講,明代遷都的事兒,明代的朱木隸,燕王朱木隸坐了江山之後,經過他的忠臣姚廣孝的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遷都。遷都的時候有三個條件,就是為什麼要,有三個理由,為什麼要遷都?遷都最主要從政治上考慮,從軍事上考慮,從經濟上考慮。為什麼北京能形成首都?天子手邊是我們的,明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統一,這麼一個中心建立在這個地方。
第二個它還有個條件,就是當時的生態環境在全國是最好的。就是按照姚廣孝所説,是有一個龍椅,就是這個燕山,太行、燕山上面還有一盆玉水,當然當時並沒有密雲水庫,但是密雲水系是古代政治家非常注意的,明代為什麼確定説這邊有密雲水系呢?這個還起源於在元代的時候,咱們國家有一個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水利學家叫郭守敬,他那時候建元大都的時候,就是把密雲的水通過昌平,沿著這個山勢引到了現在頤和園這一帶,然後再和通惠河接通,他非常聰明,因為這個通惠河從東邊過來之後能進北京,但是不能全進北京,因為北京的地勢是一個扇型的,西北高,東南低,所以説他通過引這個水系過來之後,接通以後,整個北京當時非常漂亮,是一個,應該説是有點像現在這蘇州河還有點像江南,那時候就很像江南那個景象,它的水是環城的,因此這個水,古代是對這個遷都他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再説到今天,密雲這盆水,特別解放之後咱們共産黨非常重視這個北京的建設,其中特別重視水的問題,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保證北京的用水,還有一個因為是密雲那一帶的水,水系是屬於海河流域,它如果水多了,氾濫直接淹的就是天津。所以呢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考慮,為了首都的發展,黨中央在那兒修了一個大水庫,在1958年,今後這個水到底充足不充足?能不能有充足的水?對於我們北京能不能率先基本實現這個現代化很重要。
也關係到北京作為國際大都市能不能呈現在世人面前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説當現在我們,就是有些現象,浪費水什麼這個現象時候,我們一定想到密雲水,是密雲人民做了很多犧牲才得到這一大盆水,而這個水不是無休無止的,都説黃河之水天上來,密雲之水也是天上來。但是老天爺不會説咱們叫人家下人家就下,它不會,它有時候下,有時候就不下,因此還靠我們尊重自然辯證法,我們好的時候想到不好的時候,多的時候想到少的時候,愛護它,節約它,為了首都更美好我們都要保護好這盆水。
趙忠祥:謝謝!謝謝!謝謝兩位的介紹。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特別是,不是北京的觀眾朋友們可能對密雲水庫了解的並不多,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大屏幕看一看密雲水庫。
os
密雲水庫位於密雲縣城北燕山群峰峽谷中,橫跨潮白兩河主河道。碧波萬頃的密雲水庫,波光粼粼,水天一碧,水鳥翔飛,湖中諸多孤山小島,長滿碧樹鮮花,如“海上仙境”,如一顆鑲嵌在燕山懷抱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
密雲水庫于1958年9月動工興建,1959年9月攔洪,1960年9月竣工,來自河北、北京的20.6萬名建設者用自己的雙手開創了大型水庫“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先例。
密雲水庫庫區總面積224平方公里,最大水面積188平方公里,總庫容43.75億立方米,在華北地區首屈一指。水庫建成,攔蓄了上遊大小洪水,使下游免遭水害,也使360萬畝農田得到灌溉。密雲水庫更是首都生活和生産用水的主要水源,年供水量10億立方米左右,市區幾百萬居民和外來賓客,每天所飲用的自來水,90%以上來自密雲水庫。它已經成為調節和涵養北京地區地下水源的主要地表大水庫,“燕山杯中一鴻水,滋潤京華萬千人”。
趙忠祥: 剛才我們説的片子裏面有“漁帆點點”之稱,這是過去的景觀。現在我們已經早就不讓在庫區打魚了,早就不讓那遊船飄蕩在庫區了。剛才王縣長也給我們講了,又花了800多萬有了一個護欄,現在不要説不能在密雲水庫上開展旅遊項目了,就是説一般的接近密雲水庫也不容易,因為它是我們的一盆飲用水,咱們誰家也不能把咱們的水缸給弄臟了,如果你在裏頭游泳,你在裏頭去“和弄”,就等於你進農民家一缸清水人家喝的,你進門就洗手,你説那合適嗎?
朱明德:但是可以去看這盆水,這個旅遊就變成我們去看這盆水了。
趙:但是別下去,不能下去,就這樣,咱們看的過程當中也要好好地保護它。
王洪鐘:最近市政府又做出決定,水庫也不能再養魚了。
趙忠祥:養魚也不許了?
王洪鐘:咱們在五年之內呢,把庫區的魚全部退出去,現在我們正在實施這項工程。
趙忠祥:您指的是養魚退出去吧,要自然長兩條魚退不了。那麼,密雲水庫剛才大家也看到了,真是/應該説是北京人民的造化。過去好像李鵬委員長説過這句話,我們想請咱們來自密雲水庫周邊的咱們的父老鄉親給我們介紹一下,當年中央領導視察水庫的一些情況。這是我們的老縣委書記。
縣委書記:咱們49年解放,黨中央、國務院,那時候毛主席、周總理等一些主要領導人都研究解決首都這個水的問題。首都有兩條河,一個是永定河,再一個是潮白河,第一個修水庫就是永定河開始,解放第二年,50年開始修,修了一二年就成功了。馬上緊接著到58年就修密雲水庫,主席來了,主席視察水庫,59年圓口以後,坐在船上,他把我叫去了,把密雲情況給彙報了一下,這是指水庫周圍光禿禿的山怎麼辦?那時候咱們大躍進,心氣還沒涼下去,我説三年綠化,不是,五年綠化爭取三年完成,主席説我看你二十年完成就不錯。
趙忠祥:謝謝。好,剛才咱們老書記談到了修建水庫時候,不僅僅是咱們密雲的父老鄉親了,周邊的包括咱們河北省的20多萬人,真是前仆後繼,當時的那種勞動場面,我們現在都很難去想象,對照現代化這樣一個建設,特別是三峽大壩施工的時候,現在我們的這種國力,現在我們的機械化程度,對照起原來的時候只能説原來是非常原始的,非常落後的這麼一種狀態。
但是我們的人民前仆後繼、氣壯山河的這樣一種勇氣,這樣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得我們這座水庫用最快的速度修成了,造福現在,造福將來。除了剛才老書記給我們講的很多動人的故事以外,現場的我們來了十姐妹的王建華同志,我們請她講講當年怎麼樣奮鬥的?
王建華:那時候呢,我是修建密雲水庫工地的民工,我就是王建華,在密雲水庫58年開始修建的時候,我就參加了。在工地上呢,活躍了一支強幹、活潑的姑娘,就其中有我一個。我們這十姐妹突擊隊當中最大的21歲,最小的17歲。在挖明渠當中深了以後就從水裏往外撈泥,這個怎麼辦呢?因為勞動得比較疲勞了,有的人不小心,一沒小心就掉入水裏,那真是三九天,掉到水裏全身都是水,我其中就是一個,那時候我梳的是辮子,兩根小辮凍成冰棍,因為當時是三九天,凍成是冰棍,衣服也完成都凍僵了,領導説你現在別幹了,回家吧!我説沒事兒,大家都能堅持,我也一定能夠堅持!哎呀,當時吃的那就甭説了,太艱苦了,吃的就是大食堂,窩窩頭,大鹹菜,好的就是白菜,反正能吃的飽。況且因為三班倒,到冬天的時候不能穿棉衣,那都是女孩子都不能穿棉衣,從水裏往外撈泥,有時候全身都是濕的,有時候下班的時候,我們的首長/連長、指導員把我們的外衣脫下來,那時候都是絨衣,連毛衣都沒有,給我們烤,用火給我們烤,我們住的都是民房,都是土炕,土炕也不燒火。都是女孩子來講就非常的艱苦,最難忘的是那就是到59年了,59年4月份我們正在沙石場篩沙石。
當時最熱的時候,總理他來水庫視察,所以那時候集中了一些水庫工地的勞模,見見面座談座談,其中有我一個。因為當時領導通知我説上大壩上開會,我也不知道什麼會,就我這一身勞動的衣服,納幫鞋、補丁褲子、補丁褂子,所以我就是上大壩上去了。到大壩上等了一會兒,見到從大壩的東頭國家領導周總理,總理來了,來視察。這時候我説我這太這什麼了,我説國家領導來我就穿這身衣服見領導,太不禮貌了,那也沒辦法,最後領導到我這兒,跟領導介紹,説這是十姐妹突擊隊隊長王建華同志,(總理)跟我握握手,問我現在你擔任什麼任務啊?我説我們擔任的是篩沙石。(總理)説累不累?我説不累。想家嗎?不想。(總理説)真不錯,好好幹吧!總理親切的對我説了這麼幾句話。
趙忠祥:她講的是應該做的,但是我們不是作為密雲縣的人,我們不應該像她這麼認識,我們仍然會認識到密雲縣人們做出那種犧牲、那種奉獻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引起了我們深深的尊敬,甚至於我們喝到這個清涼的、清潔的飲用水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到密雲縣人民對我們的奉獻,和想到他們的長達四十年的一種犧牲。我們請我們在座的一位老同志談談當年搬遷時候的情況。
觀 眾:密雲縣的移民大概有半個世紀的時間,在這半個世紀裏共計移民了三次,前兩次都是在密雲縣內,有一萬多戶、五萬多口人。當時我就是移民戶,當時移民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呢?就是這個八口人的(戶)給一輛車,比如説八口人以下四口人,那兩家給一輛車,當時是老百姓也是哭天喊地,特別是老年人,哭天抹淚的。比如説他剛栽了一棵樹,長成材了要蓋房子沒蓋,抱著樹哭,有的房子蓋好了的就摸著這個房子哭,當時那種場景實在是十分悲壯,可以説是碧水戰歌話移民。我們家當時是8口人,那年我正好上中學,走的時候我上中學去的時候,家裏還沒搬家呢,等我去了一個月,我們是9月1號開學大概是。
趙忠祥:住校是吧?
觀 眾:密雲一中唸書,等到回來的時候根本就找不著家了,為什麼呢?漫山遍野都是民工了,因為我們家挨著九龍山壩,所以這樣的話就只好跟著民工打聽,這個是霸縣,這個是什麼,就這樣打聽到家了。
趙忠祥:我都覺得我坐這兒挺不安的,我覺得我挺對不起你們的,個人來講,但是呢如今的密雲縣應該説是,不説是天天大變吧,應該説是有了這個,幾年之內有了非常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大概有兩年沒去了,那麼我們請縣長談一談你們採取的保護措施,如今取得了哪些成績?聽説這次在市黨代會上,又受到了表揚。咱們密雲縣,這方面請您介紹一下。
王洪鐘:密雲縣作為首都一個重要的水源地,我們首都人每喝三碗水中,有兩碗多來自密雲水庫。保護密雲水庫不但是密雲縣的光榮的一項艱巨任務,同時也是一項政治任務,95年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密雲的時候,特別給我們題詞叫做“綠山 凈水 富民”,也就是説怎麼樣在保護好水源地的情況下,讓農民儘快地富起來。這就要談到綠色辯證法,總書記的題詞本身就包含著比較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所以在這裡面來講呢,過去認識上有誤差,我們密雲縣在京郊的發展比較落後。經濟總量低,貧困村、貧困戶比較多,我們深深地意識到如果不讓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那麼首都水源地密雲水庫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在這個方面來講,有一個認識過程,過去我們老年人就説有這個水庫,我們鐵礦不能開採,旅遊也不能搞,工廠企業不能搞,這個淹沒糧田,所以有人就説“要想富,炸水庫”。2000年下半年,針對密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我們認真分析了密雲縣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特別是又反復重溫了總書記“綠山,凈水,富民”題詞精神的深刻內涵,所以我們制定了首都水源區發展戰略。那麼這個戰略來講呢,就是著眼于未來首都對密雲水庫高標準的要求,我們提出要建設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先進完善的設施環境,高效規範的體制環境和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走環境立縣,引進全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之路。重點構建以高新技術工業,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業和環保節能型的建築建材房地産業這樣一個首都水源區經濟體系。這個規劃制定以後,我們又確定了工作重點,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密雲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我們要繼續創造好的環境,繼續保護好水源地,水源地保護得越好,生態環境越好,密雲的吸引力越強;吸引力越強,來密雲投資、旅遊觀光的就越多,密雲的經濟發展就會越快。
趙忠祥:當年咱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怎麼樣奮力拼搏,怎麼樣建成了這麼一個大水庫,而這個水庫又發揮了這麼好的效益,我指的是當時的勞動的場景,其實咱們密雲縣的人民也承受了很大的一種付出和犧牲,這一點我想請王縣長也回顧一下。
王洪鐘:這個應該説40年來,密雲縣為了保護首都水源地確實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前面也講了,首先我們25萬畝糧田被淹沒。第二,三次大的移民,有的縣內移民,有的去縣外的,大家沒有任何怨言。第三來講呢,我們密雲縣,如果密雲水庫可以搞旅遊,我們(旅遊業)在華北地區是獨一無二的,(但水庫)周邊不能搞。再有就是密雲水庫下面蘊藏著11億立方米鐵礦,如果我們進行礦業開發那麼我們發展得更快,但是鐵礦也不能搞。此外我們在發展企業當中,任何有污染的東西、對水庫有影響的我們都不能搞。這個從某種程度上是對經濟發展有所制約,但是我們現在,密雲上下的廣大幹部群眾都認識到,正是因為我們保護好了生態環境,才有我們密雲縣今天這樣大的發展變化。雖然我們做出了奉獻,做出了犧牲,但是從現在來看呢,黨中央、國務院,包括市委、市政府對密雲非常關懷,我們認為是非常值得的。
朱明德:密雲縣人民對北京市所做的貢獻,就像趙老師所説是善有善報,最主要的是由於我們的奉獻,由於我們的這種犧牲精神,密雲縣人民得到了一種特別大的鍛鍊,由此形成了密雲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它對於鼓舞全縣人民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新密雲,它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這是一個。再一個密雲縣人民在困難面前,在遇到很多情況下,這不能走,那不能走的情況下,最後還是天無絕人之路。怎麼天無絕人之路呢?就是按照社會科學的基本規律,找這個規律了,這條路不能走,那條路不能走,那我就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找開發與保護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這條路,最終找到了引進高新科技,還有調整産業結構,還有挖掘咱們的潛力,各種行之有效的道路,現在密雲的建設非常好,當然還有由於你們這個精神感動了北京市的人民,同時也讓黨中央和我們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別關注密雲縣。你看我所知道的,這幾年派的領導幹部都是年輕有為的,這本身也是對密雲縣的回報, 而且這些年輕有為的領導同志,在那裏不僅自己得到鍛鍊,而且為密雲縣的發展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
趙忠祥:剛才王縣長還問我,説你有幾年沒去密雲了,我説有兩年,兩年真是很短暫的一個時間,他説這兩年變化非常大,那麼到底這兩年變化大到什麼程度,還有很多觀眾朋友根本還沒去過密雲,那麼我們一起看看大屏幕,看看密雲今日的面貌。
OS:
由於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如今我們已然找尋不到當年古驛道上密雲行宮的遺跡。但就在柏油馬路幾乎令回憶枯竭的時候,我們驚喜地闖進了一座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城市,這是我們記憶中那個破舊的小縣城嗎?狹窄臟亂的街道已經被八縱三橫的城市規劃路網所取代。低矮破舊的平房和舊式樓房不見了蹤影,到處是造型新穎、典雅別致的住宅和商家,雖然有很多還在建設當中,但也可以想象出它們長大後亭亭玉立的模樣。當年充滿野趣的亂河灘如今變成了連綿二十里的各式主題公園,到處青草茵茵、花紅柳綠,具有強烈現代感的城市雕塑、藝術品與倣古建築、復原文化遺跡相鄰相望,凝固於時代的變遷之中。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看不到鄉間的沉悶和冷清,而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變得神奇而又神秘;文化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笑容淹沒了皺紋,舞步讓歲月變得年輕 。長城腳下、潮白河邊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煥發新的生機。
趙忠祥: 剛才在鏡頭當中我們看到兩個雕塑很特別,一個是叫“密之水”雕塑,一個是叫“綠釉凈水瓶”雕塑,這個請縣長給我們解釋一下。
王洪鐘:綠釉凈水瓶是1967年,在密雲縣城的北山上,就是原來叫做冶仙塔,過去這個是“冶塔仙燈”,67年出土以後,出土了一個著名的文物叫做綠釉凈水瓶。這個凈水瓶經過考古學家鑒定是國家一級文物,現在放在咱們中國博物館收藏。這個綠釉凈水瓶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凈水用的,出土的年代大約是在遼代,距現在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也就是説在一千多年以前,密雲人就知道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環保意識,所以呢在我們進行密雲縣的生態精品衛星城的建設中,我們投入了800萬元,恢復了密雲縣的冶仙塔,也就是恢復冶塔仙燈這個壯觀的景象,為城市增加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又把這個凈水瓶用銅制,放大30倍,把它佇立在密雲縣城中央,一個是為了增強城市文化底蘊,但是更主要就是讓我們密雲人繼續保護生態環境,更好的保護密雲水庫。由古人,一千多年前的我們的祖先就有這個意識,那麼我們今天更有意識,同時我們在奧林匹克健身園又修建了一個大型雕塑,就是“密之水”,這個雕塑目前是全國最高的雕塑,雕塑總高是34.2米,由四片樹葉意思就是春夏秋冬托起密雲水庫,意思就是密雲人民要繼續保好首都這塊飲用水,這是一個含義。 第二個含義就是説密雲縣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建設美好家園,第三也象徵著我們密雲縣的生態精品衛星城蒸蒸日上。“密之水”和“綠釉凈水瓶”遙相呼應,在密雲縣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條風景線的核心是我們對環境保護和對大自然美好的追求,我覺得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趙忠祥:好,我們非常感謝今天兩位嘉賓,給我們做了這麼多的介紹,我們也感謝密雲的鄉親們來到我們的演播現場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生機,給我們帶來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今天這個節目真的我挺不願意結束的,因為我覺得這個時間雖然已經夠長了,但是我覺得話猶未盡,還有很多話要跟大家講,還想聽大家説,那麼就留待以後吧。今天我們的話題是長城腳下的家園,我們講了長城,也講了我們密雲縣,長城和今天的水庫都是眾志成城建成的,當年我們用長城抵禦外患,今天我們用密雲水庫在修築我們精神的長城來保護我們的生態,保護我們首都飲用的這一盆凈水,我們再一次地懷著無限的深情向密雲的鄉親們致敬。
好,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們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