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玉華:觀眾朋友,大家好!《家園》節目又如期和觀眾見面了。在上一期節目當 中,我們同兩位專家一起探討植物學上蘭花,蘭花與民俗以及蘭花與名人軼事等,感覺是意猶末盡,就像蘭花的香氣,裊裊不絕。因此今天我們想繼續探討一些有關蘭花與文化的方方面面的聯絡,以及古老的蘭花能夠為今天的物質與文化建設貢獻些什麼。我們還是先介紹兩位嘉賓。這位是江蘇南通師範學院副院長、《蘭文化》一書的作者周建忠教授,這位是在花卉種植方面頗有造詣的社科院林科所專家李潞賓博士。歡迎兩位學者的光臨。從兩位學者的身份看,正好代表了蘭花所包含的兩種屬性,一位是見長于植物學方面的研究,另一位則是專攻文化範疇的學者。但我們知道,由於蘭花特殊的文化內涵,這兩方面又可以融會貫通的。大家都看過郵票,郵票是使用人群最多,流傳最廣泛,又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一種文化産品,我國于1988年發行過一套特種郵票,曾對傳播中國的蘭文化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蘭花——國家名片
郵票大約是一種面積最小的印刷品了,它不僅印製精美,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內容從古至今,從自然到人文無所不包,加之它可以流通到所有有人群的地方,成為人類傳遞情感、交流思想的使者,因此被譽為“國家名片”。
1988年12月25日,我國發行了《中國蘭花》特種郵票,小小方寸把中國蘭花送上上了綠色郵路,世界多了一條了解中國名蘭與蘭文化的途徑,中國蘭花的馨香也就隨著小小方寸飄向全球。
這套蘭花郵票採用中國傳統的詩書畫相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其中蘊含著深厚的中華文明內涵,因而受到中外人士的熱愛。1989年7月,《中國蘭花》郵票在法國佩裏格舉行的國際第三次政府間郵票印製會議上,被評為最佳膠印郵票獎,成為中國郵票印刷首次在國際獲獎的郵票。
冀玉華:這套郵票的確十分精美、古色古香,那麼周教授您怎麼看待它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呢?
周建忠:這套蘭花郵票以千百年來備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蘭地生蘭中栽培歷史悠久的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寒蘭為創作素材,設計者著力以中國蘭花婀娜多姿的葉片,傲霜鬥雪的氣骨,具有完整人格化的白色或綠色素心之花的名蘭為基礎,反映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民魂。蘭花郵票畫面精選中國名蘭中的大一品、龍字、大鳳素、銀邊墨蘭,小型張選用紅蓮瓣精品蘭花。票面上配有詩文,整個票面設計採用詩畫搭配,草體書法,猶如蘭畫整體中的題款。不同姿態的蘭花,配長短、詩意不同的詩句,詩則選用唐宋明清時代和朱德元帥的咏蘭名詩佳句。例如龍字票配宋代詩人楊傑的詩“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使詩畫融為一體,妙不可言。大一品票則選用清代詩人何紹基《素心蘭》詩中的第五、六句,“香逾淡處偏成蜜,色到真時欲化雲”,以簡潔的詩句註釋馨香飄逸的蕙蘭名品“大一品”,實乃畫龍點晴,直露要旨。銀邊墨蘭票選用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芳蘭》詩,“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裏作芬芳”,使人在詩畫俱佳的搭配中慢慢體會綠如翡翠的墨蘭芳姿。“大鳳素”票面的詩畫搭配更具匠心,詩句選用明代張羽的《咏蘭詩》“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在詩情畫意中把建蘭香、色、韻、神表現得淋漓盡致。小型張在春蘭名品紅蓮瓣旁配以朱德元帥《咏蘭詩》“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旁。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使這套郵票突破了傳統蘭文化的古樸,更增添了幾分現代的朝氣。一套五枚方寸,兼容了中國傳統的詩書畫藝術,不僅詩畫相得益彰,更增加了思想和藝術內涵。
冀玉華:蘭花在戲曲、民歌中出現的頻率也是很高的,例如幾乎在所有舞臺藝術中,蘭花指都被廣泛應用,如何解釋這種不同藝術間相互滲透的現象?那麼中國蘭文化成型于何時?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周建忠:蘭花的形姿味與蘭花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拋開蘭花的文化內涵,恐怕蘭花的身價就要大減了。但是反過來説,正是由於有了蘭花的形姿味,加之中國古代特有的哲學思辯,使植物學上的蘭花與文化學上的蘭花融為有機的整體,而且無法剝離,才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蘭文化。蘭花雖然是自然界裏的一種植物,但由於蘭花的色、香、形、姿之美,歷代文人對蘭花情有獨鍾,並賦予它一種氣質、一種風格、一種個性,因此蘭花又成為文學創作中的重要題材,一些文人采蘭育蘭,又賞蘭寫蘭。從這些文人的創作文體而言,有詩、有詞、有曲、有文、有小説、有戲劇;從表現手法而言,有咏物、有題畫、有寄託、有比興、有寓言,從而成為中國文學有機的組成部分。其中歷代咏蘭的詩詞是“蘭文學”最突出的部分,從歷史上看幾乎所有的名人、文人,都有咏蘭之作。
蘭花的歷史──人文學、蘭花的審美價值
蘭花又是一種文化。古人把蘭與松、竹、梅並稱為“四友”、“四君”,但“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的缺憾,使人們對“有節、有花、有葉、有香”的蘭花情有獨鍾。人們從蘭花天生麗質的外形上,又賦予她高潔、獨秀、氣節等人文氣質,於是蘭花就有了人的靈氣,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情操。
據説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而週游列國,最終無功而返,在深山幽谷之中,見芳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於是停車鼓琴作《猗蘭操》,自傷不逢時,託詞于蘭。但正是“王者香”一詞把蘭文化定位到極高的程度,幾千年來成為人們對蘭花品性的最高評價。
古人認為,花品有高下之別是天地所賦,蘭花生長在窮山僻野卻奇香撲鼻,人們稱她為“香祖”、“國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但人們也觀察到,她具有不與群芳邀寵,不求聞達於世的自然品質,而這正是古人認為正人君子所應具備的品質,於是花品與人品就自然地融合起來了。古人就從來不把香濃如茉莉、梔子等花木比為君子,也不會把美艷如桃花、杏花的花木稱作君子,因為在古人看來,它們的天然屬性中缺乏君子所具備的美德。由此看來,古人是先定位人品、人格,再從自然界中尋找定位的參照物,比如花木,於是就有了借花喻人,以人擬花的中國特有的賞花文化。
冀玉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卉是怎樣與人性化融合起來的呢?或者説人性又是怎樣借助花的品性得到正負兩方面的揚棄的呢?
周建忠:從古人對君子品德的定位尋找自然界與之相通的物質進行類比,例如:蘭花生於深谷,無論有沒有人她都散發著清香,而君子修道立德,不論是否窮困都不改初衷;從繪畫的角度看,繪畫中的蘭花和植物的蘭花是不對應的。繪畫學上的蘭花從最早定型一直到現在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生活中的蘭花則是千奇百態,上萬個品種,上十萬個品種都有,而傳統的蘭花只有最原始的畫法,這説明畫蘭僅僅是為了表明一種精神寄託,而這些蘭花在植物學上也可以説是沒有什麼名貴的品種,真正名貴的蘭花可以説和藝術家筆下所畫的蘭花是有差別的。無論是吳昌碩、潘天壽,包括高冠華,上海好象還有幾個著名的畫家,幾乎每個省都能説出幾個人,他們筆下的蘭花沒有一個是完全按照植物學的進程,他們就是在精神上面,而這一現象和什麼呼應起來呢?和所有的文學,古典詩詞、文章、散文,一直到現在的散文,全部走的這個路子。就是説真正的蘭花什麼樣子,文人並不在乎。賈平凹寫蘭花,我可以判斷他根本不懂蘭花,他就是按照傳統的意象,傳統的方法寫了一個采蘭,就是他説的在哪個地點採到蘭,這個地點根據種蘭的基本的植物學知識,這也是不對的,他説在瀑布衝得很大的地方旁邊采蘭就不對。蘭花是在離瀑布還要遠一點的地方,如果説是水很大的地方蘭花是不能生長的,蘭花是很嬌貴的,然後他對蘭花和蘭草他也沒搞清楚。所以我判斷他也只是追求傳統的蘭文化。那比如説陳之藩,他在台灣是非常有名的,可以説是大師級的人物,現在在美國,他的《失根的蘭花》是選在台灣中學課本裏的,而他的《失根的蘭花》用的意像是鄭所南的,既畫蘭不畫根,失根的蘭花。他寫他是大陸的人,然後漂泊到美國,生活過得再好,他也有一種眷戀情緒,這個就是一種在蘭文化裏尋求民族操守的一個演變。就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到了“一國兩制”這個年代,蘭花在裏邊發揮的作用已經變成一種眷戀意識,我看他寫的蘭花,他本人也不是太懂蘭花的,也就是一般的,這就是在文學領域裏的蘭花幾乎都走的這條路子。
冀玉華:是不是僅僅把蘭作為一種象徵意義,寄託了文人的某種情感在裏頭?
周建忠:對。但是真正懂蘭花的人寫蘭花就達不到這種感人的境界。
冀玉華:您覺得蘭花同其他的花相比,它最特殊的方面是什麼?
周建忠:最特殊的大概是它的精神追求與影響了,蘭文化是不受植物學發展進程制約的,而始終停留在古人,特別是孔子對蘭花的定位上。如果上升到理論來講,社會生産力、生産進程不斷發展,而意識形態是相對滯後的,而意識形態裏邊帶有傳統的東西,它積澱是非常深厚的。這裡我講到美國的那個華人學者陳之藩,對他來説這個傳統是看不見,是密傳的,是信息密碼傳在這裡邊,這樣就是説我們的生産進程是不斷向前發展,運作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它的傳統的這種意象,精神追求的力量,還完全籠罩在整個蘭文化界。
冀玉華:蘭文化從古到現在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這是什麼原因?
周建忠:應該這樣説,就是特別在宋代、宋元以後,蘭花和人的品德操守結合在一起以後,蘭花就有了一種定位,這以後,畫畫的人、寫詩的人就不再去觀察自然界中蘭花發生了什麼變化,這樣一代代人畫蘭花就這樣傳下來了,
冀玉華:從畫到畫,而不是從自然中畫蘭?
周建忠:對。就是這些教人畫畫的書我已經找了十幾本,其中畫的蘭都不是生活中的蘭花,就是在一開始畫蘭的時候,他已經把畫蘭從構圖,從蘭譜上,從蘭經上定位了。這個定位就是跟孔子對蘭的評價有關係,就是説在畫蘭的時候,他形成這種定位,他很自然而然地後代人就按照這種方式去畫蘭。
冀玉華:所以幾千年來就很少能有人再超過,再逾越這個高檻?
周建忠:對。在這個傳統裏邊很少有變化,只有少數比較怪的詩人、畫家,比如朱耷,他畫的一幅蘭就很怪,象這種就很少,他已經超越傳統了,
冀玉華:他是帶有對現實的一些感懷在裏邊,明顯帶有對現實不滿的一種情緒在裏邊。
周建忠:對。但是他這個人就是受到鄭所南無根蘭的情緒影響,沒根,是他的一個畫風,是無土無根,而且強烈表現個性,在宋末元初,他是對當時改朝換代的一種心理上的反抗,就是説表現一種民族操守,就是忠於宋王朝,我和你元統治者不合作,那我現在雖然入元了,那我還堅持我的民族操守。
冀玉華:到明末清初,又有揚州八怪,似乎也是借用了鄭思肖的理念,就是把愛國情操和蘭的情操給揉合在一起了。
周建忠:這種情緒跨了很多時代,從宋末元初,到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就一以貫之。在改朝換代之際出現的這種文化現象上的雷同,正是封建文化中忠君以及不仕二主觀念的體現,這在士大夫的世界觀中相當有地位,而他們也是借蘭來類比,借植物特徵來寄託情感,抒發情懷。當然畫無根之蘭的人肯定十有八九是境遇不好,或者是個性很強。正因為本意不在畫蘭而在言志,所以他們所畫的蘭花從植物學角度象不象就不那麼重要了。
冀玉華:所以象這種蘭畫得已經慢慢脫離了生活當中和自然當中的蘭,變成一種社會化的蘭和人格化的蘭。
周建忠:對對,那麼就是説,所有的蘭譜都已經對蘭花進行了定位,而這種定位就是跟孔子對蘭花的評價以及很多民俗、圖騰、巫術中的一些傳説和故事聯在一起有關係,正因為繪畫這樣定位,對詩詞也産生了同步定位。在許多詩詞裏邊,寫詩寫詞的人他可以對著畫家畫的蘭來發表意見,同時他又根本不會畫,也沒看過,他寫詩咏蘭,就是咏的心中的蘭,説不定他也不懂蘭花,但是他照樣有寄託。只有極少數既能寫詩,又能畫畫,還能種蘭花的人,就發現植物蘭與文化蘭的差別,宋代像蘇軾,像黃庭堅他們都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了。所以黃庭堅很有意思了,就是也寫詩也畫畫,同時寫了一個就是蘭該怎麼養。
冀玉華:那就是説他們能夠把人格化的蘭和植物學上的蘭能夠統一起來?
周建忠:對對。我想就是黃庭堅防止後人以為他不會不懂種蘭,於是乾脆也種蘭,同時告訴你蘭該怎麼種,現在就找到了這個。但是他的詩,看上去和別人的一樣,這樣我就覺得詩詞是一個系統,繪畫是一個系統,這兩個系統是互相影響,如果追溯至上邊,就是對蘭花定位比較早,它作為一種植物,過早地介入了高層的貴族生活,所以造成了這樣一個傳統,再加上孔子他對蘭花的定位,都已經奠定了蘭花的人格象徵和高級操守,以及它那種與眾不同的品味。他這一個“王者香”太大氣了,定位兩千多年沒有人能夠逾越。我認為,除了蘭花,其他植物在植物學與文化學方面是同步的,而蘭則不同,蘭文化的發展遠遠滯後於它的植物學的發展,蘭文化就好像文化中的古董,越古越有價值。
冀玉華:但是蘭花畢竟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觀賞花卉,因此,自古以來無論是民間還是王室,蘭花都得到人們的鍾愛。有一些地方,把蘭花作為自己城市的象徵。
浙江紹興
古往今來,紹興人植蘭、賞蘭、品蘭、愛蘭世代相傳,今天紹興人把蘭花作為家鄉的市花,延續著對蘭花的鍾情和熱愛。
根據群眾的要求,1984年我們市人大常委會決定把蘭花作為我們市的市花。之所以把蘭花定為我們市的市花,因為蘭花它的品性高雅,蘭花樸實無華,它不畏來嚴寒,四季常青而且非常純正清香……。我們紹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已經有7000多年的史。這裡曾經是古代越國的國都,當年越國的國王就曾經種過蘭花。越文化也是中國的古代文化之一,我們的越文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就是它堅忍不拔、艱苦奮鬥,就是越王當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所以越文化的精神剛好和蘭花的品格相吻合。
紹興人養蘭,不僅僅是為了賣蘭,他們對蒐集名貴蘭花品種,培育研究發展蘭花文化也有著深厚的興趣。目前在全國國蘭眾多種品種中,紹興選育的品種就達300種之多,佔全國國蘭品種中二分之一,是名負其實的“蘭花之鄉”。
金定先是紹興著名的養蘭大戶之一,也是紹興養植珍貴名蘭品種最多的養蘭戶,過去,他一直把精力放在收集傳統品種,發掘新品種上,近年來他開始注重蘭花與蘭文化的研究,並正在積極籌建蘭文化示範園。據説紹興像金定先這樣的種蘭、養蘭大戶就有上千家,
在金定先先生家中。記者巧遇來自台灣的台灣國蘭聯合總會會長何陸壹先生,據何會長介紹,他屬下現有會員2000多人,全台灣種蘭養蘭者有20多萬人。兩岸民間的蘭文化交流十分熱絡。何先生説,他幾乎每個月都要來大陸兩三次,每次都要採購大約上百萬元的大陸蘭花帶回台灣,經過自己的精心培育,再與台灣的蘭友互通有無。
李潞賓:我國台灣地區氣候溫熱,空氣潮濕,是蘭花生存的理想環境。20世紀60年代中期,台灣幾乎家家養蘭,當時賣一盆蘭花,大約等於一個月的工資收入。70年代後台灣蘭花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台灣已擁有15萬個以上的小型國蘭蘭園和500個洋蘭蘭園,投資者達20萬人以上,多年來,台灣一直以蘭花出口而著稱於世。大陸在蘭花培育上雖然歷史悠久,由於歷史原因發展較晚,從改革開放以來,起步不過20年,在蘭園的數量上雖然比不上台灣,但民間種植與經營蘭花者遍佈全國,尤其是具有“名士之鄉”美譽的浙江已經形成了一個蘭文化大省,被稱為植物王國的雲南形成我國蘭花的資源大省,有100多萬養蘭種蘭專業戶的四川,成為全國的種植大省,每年蘭花出口量最大的廣東成為我國蘭花業發展的經濟大省。
蘭花與精神文明建設
古今中外、文人志士,都知道蘭花是世界上最名貴、最高雅的花卉,幾千年來以“第一香”、“香祖”、“國香”享譽天下,獨一無二。蘭花還有“三美四清”之譽,即花美、葉美、香美,和氣清、神清、香清、韻清。它不僅具有外在美、自然美、形態美、品性美、氣質美,是活的品,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能使人清心開竅,身心健康,益壽延年。它質樸純真,樸實無華,無媚態俗氣,無天生奇色,卻可以引人入勝,庭院陽臺養春夏秋寒等幾個品種,既美化環境,又可終年欣賞蘭的的仙姿,四季可聞蘭香,月月賞花,時時賞葉,以蘭陶情。古人以蘭的香色姿韻比喻人的高尚品德,把栽培蘭花稱為君子之事。
蘭花所代表的含蓄而曠達,清耿廉潔,自尊自持的素質,正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優秀品德,形成為一種文化,為表現民族優良品質的文明形象的物。詩人佳話裏“詩詞丹青”,畫家筆下的“筆墨不輟”,歷代文人志士寫出的許多清秀文章,具有特色的融華夏道德修養于賞蘭、品蘭之蘭文化,成為人們寄託一切美好事物的表現形式,比喻與蘭一樣清芳高潔的品質。
養蘭、愛蘭、賞蘭是社會文明的象徵,人們從蘭花的“清耿廉潔”、“幽香四溢”、“無私奉獻”的品性中得到啟示,接受熏陶,吸收精神氣質、激發忠勇不屈的民族性格,喚發心靈的純真,追求善美,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象蘭那樣堅貞挺拔,勤奮工作,不怕困難,為國為民無私奉獻。
冀玉華:目前國際蘭花市場是一種什麼樣的趨勢?
周建忠:目前世界上被引種的熱帶蘭,就是我們經常説的洋蘭,它的數目相當龐大,而同熱帶蘭野生親本雜交培育成功的雜種更是不可計數,就栽培歷史來講,歐州人種植蘭花的歷史要比我國晚400餘年,但由於他們一開始就以商業經營為目的,受市場需要的支配,引種野生蘭的規模和培育新品種一直居世界前列。就目前而言全世界被引種栽培的野生蘭已達300屬,3000種以上,人工培育的蘭花雜種則在4萬種以上。當今世界每年花卉消費額已突破千億美元。
李潞賓:國外的蘭花業始於英國,而英國栽培蘭花之風是從1600年以後才開始的。1889年,英國成立蘭花協會。美國“蘭花熱”從1837年以後開始的,最初栽蘭和建立溫室的是勃特和沃爾德。在日本,自1894年建立蘭花溫室之後,養蘭之風逐漸普及。全球到20世紀20年代養蘭已形成熱潮。在歐洲大陸,法國、西班牙、瑞士、德國等國家也一直是世界養蘭大國。日本蘭藝素來發達,既是養蘭大國,也是生産和出口蘭花的大國。每年的蘭花消費在1億美元左右。蘭花生産幾乎都通過現代化的大生産進行,日本蘭花的産品多為盆花和切花,成本低,包裝好,售價合理,在國際花卉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美國每年自産自銷的蘭花也在1億美元以上,同時還從國外進口約1000萬美元以上的盆花和切花。傳統的美國養蘭業以西洋蘭為主,20世紀80年代初期,東方蘭花逐漸得到養蘭愛好者的青睞,致使東方蘭花行情看漲並有持續上漲的熱頭。泰國過去以種水稻為主,後來改變農業産業結構,增加了蘭花生産,鮮切花出口量高達2億株以上,每年蘭花生産收入約在6000萬美元左右,蘭花生産業與旅遊業成為支撐泰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新加坡雖然土地面積很小,但它用鮮花來覆蓋國土,出口的萬代蘭以量大質高飲譽世界。在國際花卉市場上,對國蘭名貴品種的競爭相當激烈。以盆花為例,宋梅、水仙瓣大約合1萬5千元人民幣,綠英、大富貴約2萬元,翠蓋約2萬5千元,綠雲高達20萬元,鐵骨素4300元,這些價格在近幾年中基本保持穩定並略具上升趨勢。當今世界每年花卉消費額已突破千億美元,我國蘭花業的發展,雖然歷史悠久,但多年來市場規模很小,能夠形成商品的蘭花佔據市場還主要是國蘭,近年來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養殖蘭花成為顯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冀玉華:沒想到作為植物的蘭花能有這麼高的身價。國蘭與洋蘭相比,又獨具特殊的文化優勢,如果轉化為商品,是不是可以産生更多的附加值呢?
周建忠: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目前全國許多地方都建立了蘭園、蘭室、蘭圃,各地名園薈萃,已經基本形成蘭花資源基地、生産基地、文化基地和進出口基地四大部分。隨著國蘭的商品化,帶有商品意識的現代蘭文化正在形成,中國蘭文化會得到進一步的弘揚,這種文化的附加值很難計算,但肯定是相當可觀的。國內不少省、市都有蘭花學會,一批蘭花報刊相繼誕生,目前僅國內發行的有關蘭花的刊物大約十余種,完全可以成為蘭花市場的媒介。以蘭花為主的攝影作品、郵票、畫冊、書刊、歌曲、電視劇,應運而生。以蘭命名的企業,以蘭打出的商標,以蘭為面的色裝圖案應有盡有。隨著各種蘭花組織、花會活動和評審團體的誕生與發展,各家會紛紛舉辦“蘭展”或“蘭花品種評審會”這樣就可以促進專業經營者和業餘愛好者把自己培育的新品種拿出展示,參加評比,最終也會有一部分進入市場。當今網絡蘭花也十分普遍,蘭花愛好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遠距離的交流,甚至交易,這也是讓蘭花愛好者感到興奮的現象。
冀玉華:有關蘭花的話題恐怕會越聊越多,雖是挂一漏萬,但節目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希望觀眾朋友通過這兩期節目,了解蘭花,喜愛蘭花,用蘭花的花品、性格,點綴我們的生活,陶冶我們的心靈,使我們的生活充滿蘭的芬芳、蘭的高雅。再次感謝兩位嘉賓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姿多彩的蘭花芳姿,以及豐富多彩的蘭花文化。也感謝觀眾朋友對《家園》節目的喜愛。觀眾朋友,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