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玉華:觀眾朋友,大家好!《家園》節目在週末又和您如期見面了。在前幾期的節目中我們給您介紹了花卉四君子中的菊花、梅花和竹,今天我們將和您共同走進被譽為王者之香的蘭花世界。首先還是先介紹一下今天光臨演播室的兩位嘉賓。這位是周建忠教授,這位李潞賓博士。歡迎兩位學者的光臨。蘭花是大自然進化的傑作,有人格之花、民族之花和香祖之稱。在進入我們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先來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起欣賞一下蘭花的芳姿。
短片:
她是一種植物,高雅、美麗,被稱為花之驕子,天姿國色;她葉態綽約多姿,色澤終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潔!進化論的奠基人、英國大博物學家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説得好:“花是自然界的最美麗的産物”。我國蘭花的栽種起源於何時至今尚未有定論,但是在浙江省東部發掘的河姆渡遺址中就已經發現有蘭花紋飾的陶器,這表明,中國人對蘭花的鑒賞至少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如果進一步翻閱浩繁的史籍,我們可以發現,蘭花的山野栽種始於春秋,庭院栽種始於戰國,宮廷栽種始於晉代,而發展到蘭場栽種和盆栽培育則始於唐朝。蘭花主要分佈于熱帶、亞熱帶、溫帶及部分寒帶地區,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有蘭屬植物三、四萬種,而中國就有15000多種,是全世界蘭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古人把蘭看作是“百草之長”,並説“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確,在我國,東起福建、台灣,西至西藏,南起廣東、海南,北至黑龍江,神州大地處處有蘭。而其中江浙一帶的春蘭、蕙蘭,福建、廣東一帶的建蘭、寒蘭、墨蘭,雲貴一帶的雪蘭、硬葉蘭,甘肅武陵的素心蘭,台灣的報歲蘭、斑葉蘭等都是見諸各地典籍的名貴蘭花品種。
冀玉華:通過剛才的短片,我們感受到了蘭花的多姿多彩。李博士,那麼蘭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李潞賓:蘭花是整個蘭科植物的總稱。(解釋:蘭花屬什麼科?分類?特徵?)
冀玉華:在一些書中有蘭惠的稱呼,是不是就指蘭花?
李潞賓:解釋:蘭惠?蘭?惠?
冀玉華:我們知道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特的名花,前人把蘭、菊、水仙和昌蒲列為‘花草四雅’,有人尊崇它為花中之下。蘭花的美和它的風格有那些?
李潞賓:解釋:花、色、葉、香。(它與梅、竹、菊的特徵區別、地位)
冀玉華:我們從蘭花特有的習性上,看到了她卓爾獨立,堅忍不拔,身懷異香,卻甘於寂寞的品性,而這些正與古人賦予君子難能可貴的品德有著相通之處。有個問題我想問您國蘭指的是什麼?洋蘭指的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短片
民間對蘭花通常用國蘭和洋蘭來區分。國蘭大的種類主要有春蘭、建蘭、墨蘭、寒蘭和蕙蘭。春蘭是我國蘭花中栽培歷史最為悠久的種類之一,主要是生長在浙江、江蘇一帶;建蘭又稱四季蘭,主要分佈在我國台灣、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海南、廣西、貴州等省。墨蘭分佈在台灣、福建、安徽、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由於墨蘭開花時節大多在中國農曆新年前後,所以也叫報歲蘭。寒蘭分佈在台灣、福建、江西、浙江、貴州等地,蕙蘭又稱九子蘭,外觀多為一莖九朵花,古人以“一莖一花為蘭,一莖多花為蕙”來區別蘭與蕙。
洋蘭興起于西方。洋蘭外觀花大而艷麗,花色有紅、黃、白、綠、粉紅及復色多種,五光十色,鮮艷奪目。洋蘭因為具有花朵美麗、花瓣闊圓、花型豐滿、花色鮮艷、花莖直立、開花數多、花期較長、生長健壯、種植容易,適宜鮮切等特點,成為世界各國園藝家們的寵兒。
欣賞國蘭與洋蘭最重要的區別不在於植物學上分類,而在於東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對蘭花所展示的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認識方面的巨大差異。西方人極少把欣賞蘭花和意識形態相聯絡,他們認為賞花是視覺對優美事物的一種享受,是對心態的愉悅;而中國人賞蘭大多帶著數千年的文化積澱,把人格、品性、道德附會在蘭花身上,而使它的內涵變得極其豐富多彩。
冀玉華:談到蘭文化,我感覺似乎都集中在上層建築,那麼蘭花與民間民俗文化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周建忠:如果説蘭文化是一種貴族文化,可以説是典籍史冊、丹青書畫發揮的作用,像我手中就蒐集和保存了多種有關蘭文化的書籍、畫冊。但事實上在民間,蘭文化保存也是極其豐富的。(談有關蘭的圖騰)
冀玉華:蘭的圖騰表現了人對蘭的崇敬,同時也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恐怕這也是人們敬蘭、愛蘭的原因之一吧。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走進我國一些蘭花的重要産區,領略一下那裏豐富的、與蘭花相關的民風民俗。
短片 蘭花圖騰
福建閩西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腹地,那裏山深林密,氣候溫潤,“此去龍岩別無戀,最使相思是建蘭”,説明這裡是中國重要的建蘭産區之一。閩西地區又靠近台灣海峽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有汀江、九龍江和贛江三條江河與沿海相通,得天獨厚的蘭花生長環境與便捷的水上交通,使閩西一帶著名的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等名蘭品種蜚聲海內外。
悠久的蘭花栽培歷史,使閩西民間至今還保留著許多與蘭相關的民風民俗。
這是一座典型的閩西民居,在天井院落中,除了盆栽的蘭花,人們也不難發現蘭花的形姿。據説在院落中鑿刻出蘭花的造型始於古代的圖騰文化,因為蘭花的生存溫度和濕度非常適合人的居住,於是人們在擇地蓋房之前,先要在選好的宅基地上種植一些蘭花,如果蘭花生長良好,説明此地可以建宅居住。久而久之,人們就把蘭花的芳姿鐫刻在院落裏,圖個吉祥。每當有人喬遷新居,四門六親就要成群結隊登堂慶賀,領頭的人則手捧蘭花,敬獻至大堂,然後焚香祈禱,以示新居蘭香滿堂,溫馨幸福。
除了用蘭花擇地而居,在閩西至今還保留著女子出嫁要配蘭的習俗。有關這個習俗的解釋多種多樣,但是出嫁的姑娘與美麗芳香的蘭花結合在一起,所能引起的美好遐想卻是不言而喻的。
冀玉華:原來蘭花還有擇地而居的功能!這無疑是和民俗密切相關的大事了。
周建忠:是的,閩西一帶的客家民居大多采用四合院、宮廷式、騎馬穿廳心的回廊式建築結構佈局,這些結構的民居中都辟有天井,人們喜歡在天井中種上一些觀賞花木,清潔空氣,美化居室。在那些古色古香的青磚綠瓦的建築群中,古宅的門楹、屋檐、廊柱、大樑上以及各種器皿上都有不少雕刻的蘭花。現在長汀縣博物館還珍藏著一幅明代用生鐵鍛造的梅蘭竹菊鐵畫,畫中的蘭花花形、花姿、葉姿的紋理極其細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工藝精湛的蘭花鐵畫成為印證閩西蘭文化歷史的“鐵證”。再有就是所有大戶人家可以不種其他花卉,但是必須種蘭,蘭花作為舉家安康的聖物,世代傳種。據説閩西一代,嫁姑娘娶媳婦,都要用蘭花領路開道;如果産婦難産,家人就會用蘭香為其催産,這也説明蘭香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
冀玉華:我們知道,屈原曾在他的《九歌》中提到用蘭湯洗浴,説是“浴蘭湯兮沐芳”,這是不是也説明蘭花與民俗關係密切的一個事例呢?
周建忠:(談蘭與圖騰崇拜、祭祀的關係,然後以洗浴為例,講述蘭從民間進入貴族生活,用香水沐浴,是我國古代符合衛生健康的一種習俗。古人認為,在洗浴的澡水中加入香料,不僅能夠提神醒腦,潔身去臭,還可以祛除邪氣,療疾養生。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月令《夏小正》相傳是夏代遺書,書中不僅反映了上古時期人們對時令氣候的認識,還提到了我國著名的、有著悠久傳統的蘭湯浴,“五月,蓄蘭為沐浴也”。據近世民俗學家對中外一些民族部落的調查發現,真正懂得衛生而去沐浴是以後的事,最初在一些比較原始的人群和部落中,往往沒有洗手、洗臉、洗澡、洗衣的習慣,但在舉行祭祀等活動時,卻有某些清潔衛生的行為,以表示對神靈的恭敬。此外,在古代中原地區,認為五月是不吉利的“惡月”、“毒月”,古人在生活實踐中發現蘭草有“味辛平,主利水道,殺蟲毒,辟不詳”的功效,在“惡月”用來泮水沐浴,敬神與祛邪一舉兩得。這種行為在屈原《九歌 雲中君》中以可以找到佐證。屈原的詩是這樣的:
“浴蘭湯兮沐芳,華採衣兮若英。
靈邊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如果用現代語言翻譯過來,意思就是:
“沐浴著芳香四溢的蘭湯,穿上那鮮艷華麗的衣裳。
雲神迴環降臨在我的身上,閃耀無窮的燦爛光芒。
享受祭祀你將降臨神堂,璀璨光輝可與日月爭光。”
這實際上是反映了楚地女巫主持祭神時沐浴蘭湯的宗教儀軌。……
冀玉華:周教授不愧是《楚辭》專家,從屈原的詩中為我們解讀了一個有關蘭花與民俗的現象。但是古代民間用香湯沐浴似乎也不很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周建忠:到漢唐以後,用香草沐浴,特別是象蘭湯浴,還有什麼豆蔻浴、茅香花浴、金銀花浴等等,基本上成為皇室或者王公貴族驕奢淫逸生活的組成部分,如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用“五蘊七香湯”沐浴;漢靈帝建“裸泳館”千間,內設許多浴池,用西域進獻的茵墀香煮湯,然後命一班十四至十八歲的宮女“皆靚粧,解其上衣,惟著內服”泡在浴池中,洗浴過的水隨渠流出館外,香氣四溢,被人們稱為“流香渠”;至於唐朝楊貴妃洗浴的故事流傳就更廣了,唐玄宗喜歡在湯中放蘭草香藥,他自己就作詩説“桂殿與山連,蘭湯涌自然”,中唐詩人李商隱“驪山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描寫的就是楊貴妃入浴蓮花池,“暖香”二字正是溫泉蘭湯的貼切寫照。但是可以肯定,用蘭湯沐浴這種形式肯定始於民間,然後由部族首領或神職人員把它加以規範化了,而在當時生産力比較落後,尋常百姓不得不為溫飽勞碌時,只有皇室貴族才能把這種奢侈的生活方式專利化。而從衛生的角度去沐浴,那一定是在生産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條件比較充實一些,又有了一定的精神追求,比如人際交往的需要等等,才能發生。
冀玉華:那麼據我們所知,由蘭花而演化出的蘭文化,可以説是古代文人的一大傑作,它所涉及的範圍非常之廣。我們先來看看古代最為著名的與蘭有關的文化活動,這個活動發祥于著名的蘭花之鄉紹興,並且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六、七百年前的晉代。
周建忠:那毫無疑問是王羲之與蘭亭了。
短片 紹興:蘭亭“修稧”
走進古色古香的紹興,腳下的每一座小橋,踏過的每一塊青石,穿過的每一段弄堂,你隨時都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深遠和文化的厚重。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紹興又是蘭花之鄉,境內河渠縱橫,橋路相通,千岩境秀,萬壑爭流,土壤肥沃疏鬆,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合蘭花生長,蘭花資源十分豐富。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蘭渚山下種蘭,於是紹興就有了名揚四海的蘭亭。在紹興,蘭渚山、蘭亭、蘭田頭、蘭田灣、惠蘭橋、蘭蘆村等等以蘭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在蘭花之鄉,古代還流行著“修稧”的文雅之事,就是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名人雅士便相聚蘭亭,借山水林竹之勝,嬉戲遊樂,以消除不祥,古人稱之為“修稧”,類似今天的踏青、春遊。這裡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在這曲水溪流旁邊,晉代書聖王羲之曾會聚數十名文人雅士,他們分坐水邊,讓盛滿美酒的酒杯順流而下,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要飲酒賦詩,一展才華。王羲之據此寫下了書文俱佳的名篇《蘭亭集序》,據説王羲之揮筆書寫《蘭亭集序》時已是醉意朦朧,酒醒之後再要謄寫,但就其書法,無論如何也趕不上草就成章的原作,因此非常幸運地為後人留下了這篇千古絕書。今天紹興人以此倣古成俗,每年都要遍請全國書法名家,在這裡舉行蘭亭筆會。
冀玉華:説到蘭亭,名氣就大了,但是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並沒有提到過蘭花,那麼蘭亭與蘭花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周建忠:要説有沒有關係,我看都有一個“蘭”字就是關係。不過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只是在蘭渚山下種過蘭,但並沒有説那裏有座蘭亭。清朝人于敏中認為蘭亭的存在要先於王羲之,而且當初蘭亭只是座驛站並非是座亭子,由於王羲之在這裡會聚朋友並寫下《蘭亭集序》而著名于天下,説明現在的蘭亭與蘭花確實沒有關係,至於作為驛站的蘭亭是否與勾踐在附近種蘭有關,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由於紹興是蘭的故鄉,人們也就默認了蘭亭與蘭花的附會。後來蘭亭作為一個地名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其實現在這裡整個一個鎮就叫蘭亭鎮。我們現在的蘭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修建的,就是為了紀念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建的。
冀玉華:説過蘭亭,我們還是回到我們正在談論的與蘭有關的民俗文化。蘭除了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更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清代高士奇在《北墅抱甕錄》中記載了如何泡製一種供飲用的“金粟蘭花茶”,他説,要採摘初時色青的花粟,等變黃以後發出香氣,然後把花放在鋪著綿紙的竹箅上,放上新茶,經過一夜之後裝入瓶中,浸泡出蘭香,就成為上等的好茶。蘭花的藥用價值和藥用原理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貴學的《藥書》中都有記載,如“服素心蘭能夠防皺(抗衰老),蘭根治頑癬,有退高熱消除咽喉腫痛失音等功效”。民間也有不少以蘭入藥的秘方。據測定:花香是一種高敏度的芳香物質,由幽香、清香、芳香等芳香油脂化合物50余種組成,有祛邪治病的功效。古時有“庭院有蘭,有福無悲”的諺語,視蘭花為不死妙藥,蘭院芳香使人如沐春浴香,刺激人的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有返老還童之效。中國科學院吳應祥教授對蘭花進行研究後認為,蘭花全身是寶,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能消炎潤肺化淤,接骨治扭傷,春蘭全草可治神經衰弱、抗衰老等。峨眉山市健康長壽醫藥研究院認為,“蘭花的根、莖、葉、粉、蕊中含20余種氨基酸,10多種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芳香開竅、醒腦提神、益氣生津、美容駐顏、祛風除濕、散寒止痛、化淤止血、活血通絡、健腦益智、抗癌等多種功效”。他們用蘭花為主料,配調“峨參、靈芝、厚樸、雅連、杜仲”,生産出“蘭花粉素片、蘭花沖劑、蘭花長壽丸、蘭花美容液、蘭花止血散等多種中成藥,為人民身心健康、益壽延年服務。
冀玉華:在我們談論了許多蘭花與民俗的話題之後,我覺得真的很難從單純植物學的角度去看待蘭花了。
周建忠:的確,如果拋開蘭花的文化內涵,恐怕蘭花的身價就要大減了。蘭花雖然是自然界裏的一種植物,但由於蘭花的色、香、形、姿之美,歷代文人對蘭花情有獨鍾,並賦予它一種氣質、一種風格、一種個性,因此蘭花又中國歷史上許多人物結下了不解之緣。
短片 名人與蘭花
由於蘭花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審美地位和它所代表人格、品性,它自然而然地與歷史上許多百姓認同為高尚品德的人聯絡到了一起。
孔子是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特別強調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與提高,比如他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意思是説從政平治天下國家的人,必須從自身的道德修養做起,這樣就能以身作則,會象北斗一樣受到群星的拱衛。而孔子正是從蘭花的品性中發現了人所應該具有的品德,於是就對蘭花採取了認同和讚揚的態度,所以他説,與有高尚品德的人相處,就好象“入芝蘭之室”,時間久了自己的人品也就提高了。
屈原生活在社會動蕩的戰國時期,他滿懷抱負,盼望楚懷王能夠採用他富國強兵的主張,在極度失望之後,他自投汨羅江以表明其節不改,其志不失。他在著名的詩作《離騷》中“言蘭者十”,就是十次提到蘭花,其借蘭喻志的用意非常明確。
冀玉華:我們還是請兩位嘉賓給觀眾朋友介紹幾個有關蘭花與名人的軼事吧。“西安事變”後,逼蔣抗日的愛國將領張學良被羈押,在漫長的幽禁歲月中,他以養蘭、賞蘭、咏蘭為樂事,他在詩中讚美蘭花,“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今正氣,花妍不浮華。常綠鬥嚴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讀了這首咏蘭詩,誰能不認為這就是他借蘭明志的真實寫照呢?1993年4月北京舉辦第三屆花卉博覽會,張學良欣然受聘為世界蘭蕙交流協會名譽會長,並將自己精心培育的蘭花名品“愛國”蘭,託人贈送給江澤民總書記,藉以寄託對祖國同胞的愛心和滿腔愛國情懷。
短片 魯迅與蘭花
魯迅先生家稱得上是養蘭世家。1933年,魯迅在致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信中説,“我的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他的祖父和父親也都養過蘭花,受家庭的影響和熏陶,魯迅先生一生與蘭花結下了不解之緣。辛亥革命後不久,魯迅離開紹興,輾轉于北京、廈門、上海等地。在這20多年時間裏,他始終沒有停止養蘭。據葉聖陶老人回憶,當年魯迅先生曾送給他一盆蘭花,並教他如何養蘭。每當立春時節,魯迅先生的寓所便會飄出陣陣蘭香,沁人心脾。署名“會稽周建人喬峰”的《辛亥遊錄》一書中記述了魯迅在紹興的一次采蘭經歷。1911年魯迅與弟弟等人瀏覽會稽山下的大禹陵,魯迅事先準備了兩隻鐵桶和一把銅鍤帶上,準備瀏覽禹廟後去會稽山采蘭。到了山頂,魯迅向下俯瞰,但見一方面積丈余的石面上有十余簇星星點點的小花雜生於苔蘚和雜草間,原來這是十分珍貴的“一葉蘭”。對這次經歷,周建人先生晚年時曾詳細回憶到“老大採到‘一葉蘭’後興奮極了,對我説:‘老三,我們真不虛此行!’回到家裏我們小心翼翼地將‘一葉蘭’洗凈陰幹,上盆栽種。以後老大應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城供職。起初他想把一葉蘭帶走,終因路遠迢迢,多有不便而未果。臨行前他特別關照我,要把這盆蘭花種好,不久我也應聘去一所小學任教,平時很少回家料事,一段時間後,‘一葉蘭’終於壞死。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使終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他”。魯迅不僅種蘭,而且也寫蘭,托物喻志。1931年初,左聯作家柔石、殷夫等23位作家被捕,魯迅曾寫下一首七絕,其中“獨托幽岩展素心”的詩句寄託了他要繼續頑強鬥爭的決心。
冀玉華:應該説自從蘭花的人格化定位後,幾千年來最初所賦予它的文化內涵始終沒有變,而且還不斷地被強化。繼續請嘉賓講故事、軼事
李潞賓:已故的周恩來總理曾經為蘭史留下了馨香的一頁。1962年,全心致力中日友好的日本友人松村謙三來到中國,周恩來總理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會見了這位多年的好友。臨別時,周總理特意挑選了一盆産自祖籍紹興的名蘭“環球荷鼎”,饋贈給了松村先生。松村謙三在日本也是蘭界高手,當然識得這盆蘭花的名貴,回到日本後,他一直精心護理著這盆名蘭。晚年當他生命彌留之際,他把幾個兒子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説,“此時此刻我別無他求,只有兩件事情放心不下,一是希望日中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二是一定要把‘環球荷鼎’養好,千萬不能失傳。這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的名蘭,更因為它是中國總理親贈的”。松村謙三先生去逝後,他的兒子松村正直牢記父訓,精心培育“環球荷鼎”。1987年11月,已經79歲的松村正直先生率日本蘭花友好訪華團到紹興考察蘭花,將一盆已經在日本繁育了幾代的“環球荷鼎”回贈給了它的故鄉紹興。
冀玉華:這也是那個年代人民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話。還有一位開國元勳也與蘭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朱德元帥。我們的記者在紹興採訪時訪問了曾經為朱德元帥種蘭的花農諸漲富的女婿葉志慶和女兒諸幼亭,葉志慶講述了他的岳父與朱德元帥的蘭花情緣。
冀玉華:在今天的50分鐘節目中,我們從植物學意義上的蘭花談到蘭花與民俗,談到蘭花與名人,其實關於蘭花,特別是蘭文化的話題還很多,那好,在下一期的節目裏,我們將繼續和嘉賓一起向您介紹。歡迎您到時候繼續收看《家園》節目。好的,感謝兩位嘉賓的合作,也感謝觀眾朋友的收看。觀眾朋友,下期節目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