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第五集 《我愛廚房》

  如果我想當廚師

  大山:我覺得這些廚神離我們太遙遠了。就是説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想成為廚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蔡瀾:應該是好奇心很重,什麼都想學。吃得好就跑去跟大師傅研究一下怎麼做。應該是天生的。什麼東西用雞蛋做出來更好吃,就是有一種悟性。自己能感覺出來應該怎麼做,然後再學些技巧。

  小梅:對,尤其廚師在做菜的時候,他的溫度的把握,他的刀功,實現準備的切法,刀功的嫻熟,我覺得都是有講究的。包括適當的火候,包括時間的把握等等等等。尤其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放鹽,這是最重要的了。所以一個好的廚師,是從來在做當中不嘗味道的,他就放放放一種感覺。隋朝隋文帝曾經問過一位姓詹的廚師, 問他什麼東西到最好吃,這位廚師就説是鹽。當時隋文帝就把這位姓詹的廚師給砍頭了,以戲君之罪把他給殺了。後來嚇得許多廚師後來做飯都不敢放鹽。隋文帝吃了這些淡而無味的飯菜之後,才明白過來這位廚師説的這個話的意思,後悔了,趕緊把這個腦袋找回來,那也晚了,就給他追封一個詹王。

  大山:好了, 關於廚師這個話題,接下來我們再去聽聽別人是怎麼説的。

  大家談吃:我是一名大廚

  烹飪大師胡宗英:很多小孩在十一 二歲就去打工了。家裏很窮就去打工,根本沒什麼好幹,就去學廚師。

  烹飪大師阿屠:我們應該説學徒的時候還是比較辛苦的 ,每天要提早上班, 老師傅要給他們泡茶 ,學做配菜的話,首先要給老師傅所有的人把刀磨好。下班要最晚一個,上班要最早一個。這樣的話,老師傅才會教你技術。

  烹飪大師胡宗英:以前都是師傅教徒弟,他們沒有菜譜,也沒有教學的書籍,他們都很原始的。徒弟假如説聽話一點,肯學一點,師傅教一點,就這樣世世代代傳下去。

  烹飪大師阿屠:不小心配菜,盤子往你身上飛過來了;燒菜有些地方不對味,馬上就往你腦袋上滑過來了。

  烹飪大師胡宗英:以前我們年輕的時候,廚師工資最低,以前是當幾級工的,同樣的級別,我們比別人少三、四塊。 一般年輕的都是二級工,我們比其他工人少三 四塊錢。

  烹飪大師胡曉華:以前行裏有一句話説得好:做廚師的叫做是悠太,搞好的叫做廚師,現在叫做烹調師。一個高級的烹調師年薪起碼都是在二三十萬以上。

  飲食爬行榜之文史含量最高的菜肴:排行依據,歷史含量+構思難度

  第十名: 粽子(問世于戰國時期,傳説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

  第九名: 月餅(起源與殷周,明代開始流行,成為中秋節典型食品。)

  第八名: 左公雞(據説是左宗棠的發明,經典湘菜,在西餐廳裏也鼎鼎有名。)

  第七名: 東坡肉(燒肉裏的豪放派,大塊吃肥肉,從蘇東坡時代流行到了今天。)

  第六名: 光餅(古代文人把吃過多少光餅作為衡量用功程度的標誌。)

  第五名: 宋嫂魚羹(傳説出自民間婦女宋五嫂之手,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

  第四名: 油炸秦檜(看起來普通的油條,最初的寓意竟然是油炸奸臣!)

  第三名: 轟炸東京(起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其實是極為普通的鍋巴肉片。)

  第二名: 懷抱鯉(孔府名菜。鯉魚一大一小,寓意輩輩為官、代代上朝。)

  第一名: 霸王別姬(説白了是甲魚燉雞,但是兩者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四面楚歌的故事。)

  我愛下廚房

  大山:談到廚房的樂趣,像我這樣的,平時不做菜,做飯做什麼東西,都是因為樂在其中。

  小梅:下廚房確實是一種樂趣,這個您應該是體會最深吧!

  蔡瀾:就算是談戀愛失戀的時候,也是做菜最好了。做什麼事情,事業失敗也好,都是能在廚房解決的。就像做完菜洗碗的時候,也可以解決很多寂寞的時間。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用手紙在擦的時候,擦出摩擦聲音出來,這個也蠻好聽的,像音樂家。人失戀的時候,就去燒燒菜給自己吃吃,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所以會燒菜的也沒有寂寞,也沒有感情的悲哀,都沒有了。它通過調味來調整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

  小梅:對,對,對,很好。而且在中國歷代的很多文人雅士,他們也都是廚藝的愛好者。比如説而且很多人都會把他們對廚藝的研究都付諸文字,比如説像清代的文學家袁枚,他花了40年的時間寫成了隨園食單。而且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他對廚藝的研究簡直勝過了那些專業的廚師。

  大山:還有,我聽説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叫春上春樹,他出名以前也是一個很好的廚師。他酷愛廚房, 喜食美食,後來他寫作的時候,你可以在他的文學作品裏頭隨處可以看見西方的美食,尤其是三明治。據説他是一個超級的三明治迷。

  小梅:是嗎?

  大山:幾十種三明治,在他的文學作品裏頭都有表現。

  小梅:連日本的美食家你都知道?大山,我再考考你: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個美食家,他寫過一首詩是關於吃肉的……

  大山:你這麼説我知道,這人很有名,而且我跟他很熟悉,因為我吃過他的肘子。

  小梅:他的肘子你吃過?

  大山:東坡肘子。是不是説的是蘇東坡?

  小梅:對, 蘇東坡。有人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因為這個竹,蔡先生知道,竹在中國文人當中象徵一種節氣,一種高雅的品格。那怎麼樣可以這兩種願望都滿足,既有肉吃,又有居住的地方,又有竹?

  蔡瀾:那很容易呀,竹子和肉一塊吃不就得了嗎?竹筍燉豬肉。

  大山:蔡先生,這首詩我們是不是給它改一下,叫無肉使人瘦, 無竹使人俗。要想不俗 ,要想有肉,竹筍燉個肉。

  蔡瀾:對 !

  小梅:好,我們跟大家開了半天玩笑,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我們的老朋友,——蘇東坡。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