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婺素葩道不完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7日 15:00)
旅游者:“金華過去又被稱為婺州,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即使只是隨意地在街上走走逛逛,也能夠感受到,這種無處不在的藝術氛圍。你聽,拉的胡琴,真舒服!我聽説這個地方有一個劇種,好像叫做婺劇,我不知道他們現在拉的這個胡琴唱的這個曲調是不是就是這個劇種,一起聽聽去!”
旅游者:“唱的真好,這是什麼劇呀?是叫婺劇嗎?”
演員:“婺劇。”
旅游者:“就是咱們地方的劇種對吧?”
演員:“嗯。”
旅游者:“金華婺劇是吧?是不是為了趕什麼演出啊?我看劇本,這是誰印的?這挺好的!是不是專業的?”
演員:“不是,就是平時玩玩。”
旅游者:“真的挺好聽的,您這叫胡琴還是叫什麼?”
演員:“這叫科胡。”
旅游者:“科胡?怎麼寫?”
演員:“科學的科。”
旅游者:“科胡,小科胡,這比拉京戲的那個京胡小,而且這聲音特別亮,特別尖好聽,真的特別好聽這個聲音。”
旅游者:“婺劇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它在金華受歡迎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北京人對京劇的喜愛。有趣的是,這個婺劇有許多地方竟然真的和京劇頗為相似,比如説它的唱腔呀,它的樂器呀,不過我對戲曲實在是缺乏了解,倒是對這把琴上的木雕産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因為金華的東陽木雕可以説是大大地有名,在金華,無論是家庭裝飾還是建築工藝,到處都能夠看到這種東陽木雕的蹤跡。我走的這條街就叫盧宅街,在這條小街的兩邊大概有十來家店,它都是賣古木雕的,什麼意思呢?就是店裏面都收集來的有的是從當地,有的是從外地民間用過的,那種古窗呀,古門呀,反正都是那種木雕的製品了。”
“這一種窗戶吧,應該是,我看雕功還是不錯,我剛才問了問價錢,可能三四百塊錢能買一扇,要是有那種特別喜歡這種古傢具的,想拿回去裝飾房間,或者收集的,我覺得還可以在這挑一挑。這個就比較大了,這個是六扇開的門,這木門也是真的過去的珍品哦!然後我聽老闆説,這個價錢大概開價三千多,我估計你跟他談一談,可能三千塊錢能拿得下來,不過還是貴了點,當然我是買不了了,這要買的話,估計得拿卡車來運,我開不了卡車。”
“東陽木雕的名望是得益於精湛的雕刻工藝。現在在金華的東陽,仍然有許多人都在從事着木雕的工作,在一些木雕陳列館裏,還可以欣賞到他們精湛的雕刻技藝。”
旅游者:“一般要是做一幅木雕作品的話,一般都有多大規模?要用多長時間?”
木雕家:“一般像這種要三個多月,那個大的要半年,一年多的也有。”
旅游者:“一年多呀?就雕一個作品呀?”
木雕家:“就雕一個作品,有大型的。”
旅游者:“這算不算大型的?”
木雕家:“這小型的。”
旅游者:“這還算小型的呀?”
旅游者:“到這個陳列室裏來看這些木雕作品呀,還真是覺得一飽眼福呢,當然這的作品也都出售了,不過價錢我覺得都有點貴,像那種小幅的作品怎麼也得千八百塊,這種大幅的作品據説能賣到幾十萬的都有,不過買不買倒是次要的,真想欣賞一下咱們國家的木雕藝術,我覺得到這個展覽室來看一看,絕對讓你過目難忘。”
“你聽過亂彈琴嗎?當然了彈好了可是也不那麼容易的。到了金華我才聽説,亂彈也能彈奏出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民間的藝術形式,在金華的浦江縣,從明清的時候開始就有一種亂彈的班子,當地人把它叫做什錦班,那直到今天,我們走在浦江縣的田間地頭還有好多祠堂裏面還能看到什錦班的現場演奏會,瞧,它這個是叫什錦班,也叫坐唱鑼鼓班,它是一種民間敲敲打打自發的一種樂隊,那好像歷史也挺長的。”
導游:“對,清朝的時候就已經很流行了。”
旅游者:“那怎麼叫什錦班呀?”
導游:“主要是因為他不穿戲服,唱的劇種又唱徽戲,又唱昆腔,所以俗稱叫什錦班。”
責編:郭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