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3日 12:12)
1847年12月31日,一場音樂會正在維也納郊外一個露天舞臺舉行。當時萊比錫一家報紙描述道:“指揮是一個卷髮,膚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向上翹,給人一種富有天才的印象。他舉起小提琴,隨着琴頭的搖動,明快流暢的音樂便從一個規模雖小但素質很高的樂隊中飄蕩出來。”
這個膚色黝黑,“類似摩爾人”的指揮,便是老約翰 施特勞斯——輝煌的施特勞斯音樂家族的創始者。當時他組織了一個樂隊在全歐洲巡演,聲譽載道。這次音樂會一直進行到1848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樂隊演奏了維也納著名作曲家約瑟夫 海頓的一首作品,作為對新年的慶祝。接着樂隊演奏了施科澤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後來幾乎成為維也納民謠):“跳吧,唱吧,無論我們是富裕還是貧窮……”隨後樂隊開始持續演奏歡快的舞曲:圓舞曲、波爾卡、連德勒……音樂會變成了盛大的舞會,整個場地就是舞場,聽眾跟隨着音樂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則被要求加演,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歡樂的舞會一直持續到天明。
一個半世紀前的這場音樂會,就是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發軔。
新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節日。人們慶祝新年的方式有各種各樣,但世界各大城市都不約而同地會有一場高水準的音樂會,在輕鬆美妙的音樂中宣告新的一年的開始。
新年舉行音樂會的傳統源自維也納。時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樂盛會,全球絕大部分電視臺和電臺都進行現場直播,聽眾數以千萬。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票都要提前幾年預訂,音樂會的CD和錄像資料的發行權都是各唱片公司爭奪的焦點,因為它意味着崇高的聲譽和豐厚的商業利潤。中國中央電視臺也於1996年派專題攝製組去維也納現場直播,使國人對維也納和新年音樂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年的1月1日上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 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鬆、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