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boxttx" name="big5"-->
>> 首頁

《回歸五年話澳門》之“澳門家園”(18日)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9日 10:11

  嘉賓: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女士

  主持人(盧琛):

  各位好,歡迎收看在澳門為您直播的特別節目,回歸五年看澳門。

  在進入今天的訪談環節之前,我們還是一起先來感受一下,在今年澳門回歸祖國五週年紀念日之前澳門的氣氛,今年距離澳門回歸祖國五週年紀念日只有兩天的時間了,在澳門的大街小巷都打出了迎接回歸五週年的標語和燈市,吸引了不少的市民和遊人。另外澳門的媒體也推出了很多有關慶典活動的報道,目前來報道慶回歸五週年的記者大約有600多人,很多遊客也在這個時候專程來到澳門,一是來感受這種喜慶的氣氛,同時也想看一看澳門回歸五年來到底有什麼變化。另外12月到澳門除了回歸五週年慶典活動之外,還有聖誕節和新年,三個節目接踵而至,使得熱烈的氣氛自然加倍升溫,澳門呈現出一片歡樂、祥和氣氛,內地的旅行社也在此專門組織了港澳聖誕遊,打出了聖誕購物的品牌,吸引了不少的內地遊客在這個時段來澳門旅遊。今天晚上也有一個綵燈的活動,是在澳門的右漢公園,是由澳門街坊總會主辦,慶回歸大型的亮燈儀式自然也吸引了不少的澳門市民。

  解説:

  這次大型燈展活動是以慶回歸五週年,祝福澳門美好未來為主題,這個中華瓷龍燈寓意著回歸五年來的光輝歷程。五鳳朝陽燈明示澳門正在蓬勃向上,盛世蓮開更昭示著未來的錦繡前程。公園裏滿是手拿紅旗的澳門市民,人們像過節一樣賞燈觀舞,更有不少的粵劇發燒友,借著璀璨的燈光用他們獨特的粵韻慶賀回歸五週年,憧憬澳門美好的明天。

  澳門市民:

  生活很好,充滿信心,憧憬未來。

  焦桐(赴澳門採訪記者):

  金蓮吐艷齊鼓舞,綵燈璀璨慶回歸,今天的亮燈儀式是澳門街坊總會的一系列慶回歸活動的開始,所有的活動將持續到明年元月5號。

  主持人:

  歡迎繼續收看我們在澳門為您直播的特別節目,回歸五年看澳門。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澳門家園,一起來聊一聊澳門人的生活狀況。請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林玉鳳女士,林女士您好,歡迎您。林女士您作為在澳門生澳門長的人,澳門對您來説已經是家了,先給我們談一談對家的感覺。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我覺得澳門很像一個很現代化的小漁村,我們有很多機會到外地,我們有很多現代化的建設,讓我們跟世界聯絡。在澳門這個地方我們又好像有一種小漁村的寧靜,生活的感覺特別深,我在這邊會感覺治安特別好,社會環境特別安定。比如我們晚上做完節目以後我們也可以去街上吃夜宵,就是我們兩個女生去也沒有問題,因為這邊感覺特別安全,特別安定。

  主持人:

  正像您説的一樣,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前提條件就是要有良好的治安環境。

  解説:

  澳門回歸後,社會治安的好轉有口皆碑,這使澳門民眾有了很大安全感。

  澳門市民:

  回歸五年來,我們的經濟治安好起來了,特別有信心。

  澳門市民:

  我覺得在澳門的生活已經穩定了,回歸之前是很亂的,給我的感覺。

  澳門市民:

  回歸五年以來,生活穩定了,生活素質提高了一些。

  解説:

  澳門特區政府保安司司長張國華也對澳門安全亮出了高分。

  張國華(澳門特區政府保安司司長):我們澳門是一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解説:

  曾幾何時,澳門黑社會橫行,搶劫、兇殺、綁架等惡性事件屢見不鮮,但回歸後不久,澳門整個治安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回歸第一年兇殺和縱火案件分別減少了72%和40%,再往後不但殺人、綁架、縱火等嚴重刑事案件的案發率逐年下降,而且破案率和破案速度也有很大的提升。

  張國華:

  我們依照基本方案成立了警察總局,警察總局跟好多街頭警察局合作,提高了我們警方的效率,他們全局成立了博彩調查處,負責打擊這些博彩犯罪。

  解説:

  現在澳門月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這也加重了打擊和預付犯罪的任務,但特區保安部隊和司法機關司職到位,遏制了偷盜和暴力犯罪一度增加的趨勢。澳門今年前三季度發生的罪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澳門的安全環境給本地居民、遊客和外來投資者帶來了信心。過去五年澳門經濟快速增長,遊客人數逐年提高,澳門良好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移民的青睞,投資移民每年以一千戶的比例在增長。今年1到10月更是創下了歷史新記錄,達到了2046戶,許多移民説選擇澳門就是選擇了清靜祥和的生活。

  主持人:

  剛才張國華司長説澳門是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這是官方的態度,那麼老百姓民意怎麼説的?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我覺得現在我們也會有這個感覺,因為我們在回歸以前,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特別不好,我剛剛説現在我們可以晚上去吃夜宵,也覺得沒問題,可是在1996年1999年治安很不好,那時候我們可能晚上10點鐘上新馬路最旺的區,那時候也沒見到幾個人,商店都關門了,那時候治安特別特別不好,可是回歸之後改善了很多。

  主持人:

  大家覺得這種治安的改善得益於什麼?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我覺得有幾個大的原因,其實跟我們駐軍也有關係,好多人覺得,因為我們回歸以前治安不好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黑幫手下,可是我們的駐軍來了以後,對民眾的心裏,覺得會不會駐軍來了,反正有一個震懾作用,看起來比較安全。

  主持人:

  駐澳部隊給大家有安全感。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民心也比較安穩,我們的保安當局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他們在自己的保安部隊裏面強化了很多打擊罪案的工作,比如説他們把一些我們説黑幫的頭目案子也破了,這個對民眾來説信心也能夠加強了,廣東、香港、澳門,就是我們説的粵、港、澳三個地區,其實他們也在治安方面有很多合作,打擊了很多跨國罪案,這三個方面讓我們感覺現在是回歸以後實在是治安好了很多。

  主持人:

  現在我們通過一個指標、數字,一起看一看澳門人目前的生活狀況。

  解説:

  澳門總人口46萬人,生活在2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綠化面積有13.2平方米,人口民度為每平方公里16428人,平均壽命是78.9歲。澳門共有幼兒園和大中小學217所,平均每20.7個孩子就有一位老師,澳門有兩個特級衛生服務場所,417個衛生服務場所,每444位居民就有一位醫生和護士,每447人能擁有一張病床。在澳門的46萬人口中,有就業人口20萬人,其中在公共行政、社會服務和博彩業工作的人佔到了29.5%,在批發零售、維修、酒店、餐飲及酒樓業從業的有27%,在製造業工作的人佔到了18.3%,失業率在近幾年一直徘徊在6%左右。2003年澳門人均GDP是一萬六千美元,比1999年人均增長兩千美元。澳門人均月收入是4800元,住戶每月平均收入15304元,比回歸時1999年14065元多出1200多元,住戶平均每月開支是11026元,平均每百位居民中有14.3輛轎車。

  主持人:

  剛剛我們一起看了澳門市民生活的一些指標數字,我們現在具體來看不同的人群,首先來看公務員,公務員在澳門大約有一萬七千多人,而且我聽當地人捉公務員的工作是令人羨慕的,為什麼?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第一就是工資高,我們這邊要高薪養廉,所以我們對公務員的工資挺高的,還有一個是公務員的工作是比較受人尊敬的,工資和社會尊敬的狀況構成了公務員比較受人歡迎的工作。

  主持人:

  我們現在一起來看一位黃先生,他已經當了20年的公務員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狀況是怎麼樣的。

  解説:

  在澳門土地公務運輸局職員黃的辦公室裏,一面墻的照片很是醒目。

  記者:

  這都是您自己照的照片嗎?

  黃:

  當然了,都是我有空的時候,我在澳門的每一個景點去培養我的靈感,來創作。

  記者:

  我看到這是土地公務局,您本身的工作是幹什麼的?有很多資料材料。

  黃:

  我本身的工作是收集我們本局的資料,原來的文獻,這是供我們的員工參考。

  解説:

  這些從80年代至今的各種文件,是黃先生每天都要打交道的東西,辦公區也是一處小小的閱覽室,澳門在不斷長大,過去許多荒涼的地方現在都變成了城市的新景觀,黃先生説他的鏡頭也最愛追隨這些新變化,現在澳門的觀光塔已成了他鏡頭裏的明星。

  黃:

  這是回歸之後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物,這是晚上氣勢挺不錯的。

  解説:

  黃先生已在土地公務局服務了20年,當初剛進來當公務員時他還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作了八年之後他有了進澳門大學學習的機會,因為當時葡文不好,沒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在將近40歲時他又去葡萄牙進修了一年葡語,隨後他的職位也得到升遷,由一般工人提升為澳門公務局技術人員,現在他已經是資料管理方面的高級技術顧問。澳門的公務員基本上每天工作6個半小時,週六週日都能休息,這種安排給了黃先生不少的攝影時間,這副名為《千喜之夜》的照片是黃先生最得意的作品,還得過一個大獎。

  黃:

  我用漫畫表現氣球從雲層之中夢想來的時候,好像一種人氣急升的幾個現象,表現了澳門回歸之後,那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解説:

  黃先生説澳門回歸五年來,公務員事物年年在改,考核內容越來越細,一人要幹的事情也比以前要多,過去政府部門效率低變化少,改革後大家感到壓力挺大,幹得挺辛苦,現在民眾説政府辦事效率提高了,他事後覺得付出還是值得的。公務員作息時間朝九晚六,採訪黃先生時也臨近下班,我們順便到他家看了看。黃先生沒有買車,家裏離土地公務局只要走兩條街,每天20分鐘的路程他只當做是一種享受。進了他家我們才發現,他家到處是攝影的獎盃,他在攝影上的成就超乎我們的想像。6點剛過,他説初二的孩子也回來了。孩子的普通話不太流利,黃先生説小學就有普通話課,普通話已學了有幾年,因為用的機會少,現在還只會聽。黃先生介紹太太在澳門街坊總會的一處社區中心工作,這段時間她總是回家較晚,正説著,黃太太也到家了。

  黃太太:

  忙,特別忙,這個月是澳門回歸五週年,澳門很多組織他們舉行了特別的慶祝活動。

  解説:

  黃太太説社區工作的薪水在澳門的平均線以下,但是自己有社會工作的經驗,不做挺可惜的,好在黃先生做公務員薪水不薄,家裏沒有太多負擔,較大之初就是每月要付的房屋貸款。

  黃:

  每個月現在是2800多塊。

  記者:

  政府有津貼嗎?

  黃:

  當然有了,公務員都是供樓的,每個月有一千塊津貼。

  主持人:

  對於澳門公務員來説,這五年改革是改得最多的五年,改了辦事效率還有以民為本,到底公務員本地化給社會帶來一些什麼因的好處?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我覺得對市民來説,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公務員,因為整個政府比較重視民意,也重視跟市民之間的關係,回歸以後我們看到很多政府部門,他們都設立了一些專門的部門,也不是一個部門,就是他們設立了專門的人才接納民意,他們也會派專人去媒體上面收集我們的民意,我們又反過來從媒體上面發現,現在反映民意的市民他們關心的層面已經比以前寬了很多,以前可能很多人關心身邊的小事,我的水壺怎麼樣了,漏水了,可是現在我發現他們關心選舉,他們關心人才要具備什麼條件,對法律的種種議題都關心,也是對整個社會關心的層面擴大的很多,我們也可以看出,澳人治澳的一個成功的地方。

  主持人:

  也是老百姓這種民主意識增強的一個體現,現在我們稍做一個休息之後,馬上回來為您直播的節目,回歸五年看澳門。

  主持人:

  歡迎回來繼續收看我們在澳門為您直播的特別節目,回歸五年看澳門。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澳門家園,來聊一聊澳門人的生活現狀。剛剛我們談了公務員,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土生葡人,這也是澳門的一大特色。土生葡人他們現在在社會當中,他們的職業情況還有教育情況是怎麼樣的?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土生葡人一般來説他們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所以回歸前他們一般在公務員隊伍裏面有一部分,然後其他更多的就是我們社會的專業人士,他們可能是醫生,可能是律師,法律一般是土生葡人,還有建築師、工程師等等,這都是他們一般會從事的職業。

  主持人:

  我們現在要認識一位土生葡人,他叫馬若龍,一起看一看他現在的生活情況。

  解説:

  第一次見馬若龍是在他太太任校長的託兒所裏,這天傍晚正趕上這裡開聖誕party,小小的庭院裏擠滿了兒童和他們的家長,像個小聯合國。位於澳門新口岸、新添海區的這家託兒所,屬於澳門人祠堂,場地和裝修都是特區政府免費提供的,接收的孩子來自澳門的普通市民家庭。從2002年開辦以來,馬太太就當起了校長,因為兩個女兒都在國外讀書,馬太太全部的心思都花作這份工作上,丈夫馬若龍也十分支持。

  馬韶漪:

  這裡所有的裝修都是我丈夫親自設計的。

  解説:

  五年前馬若龍先生開起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今年他做的最大的項目就是政府要重點興建的大石廣場,這個工程會把澳門的舊城區和新城區連起來,因為要建輕鐵暫時還沒有動工,但設計已經完成,全部由馬先生的事務所承擔。他和他的家人澳門已經生活了14年。

  馬若龍:

  我沒有想過要去別的地方,回歸已經五年了,我沒有後悔過,我和我的太太繼續留在澳門,是很應該的事情,社會尊重機會跟過去一樣,“一國兩制”的精神在這裡,我們的關係同政府、同社會一樣好,我們習慣了和華人是好朋友。

  解説:

  馬先生説回歸前確實有一些土生葡人回了葡萄牙,或者移民去了別的地方,回歸以後有很多人又回來了,現在澳門的土生葡人跟回歸前差不多,又超過一萬人。

  馬若龍:

  就是回歸之後經濟越來越好,澳門邁向國際化,對澳門有好處,澳門有人才,澳門地方很漂亮,200年前已經説澳門是蓮花地,現在區旗上也有蓮花圖案。我説澳門是我的家,不是説澳門什麼都好,有些事也要批評的,但是批評也是為了它好。

  解説:

  現在土生葡人的聚會在澳門也越來越多,特區政府對土生葡人社群的事情也十分關心,不僅免費為他們提供會址個活動場所,而且為這些場所的裝修慷慨解囊,在許多土生葡人的聚會上,也能夠看到特捨得身影,他們也像馬先生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

  主持人:

  正像剛才馬先生所談到的,其實土生葡人他們自己的心態在回歸前後包括現在是有很大不同的,當時很多人也有移民到別的國家,還有回葡萄牙的,但是這幾年都陸續地回來的,這種心態的轉變説明什麼?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其實在回歸以前有很多土生葡人,他們可能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他們覺得前景不明朗,他們就離開了,可是離開了以後,很快就發現不是的,這是真的,“一國兩制”澳人治澳也是真的,而且他們在澳門職業的保障也是有的,他們土生葡人他們有自己的特長,他們還是專業人士,他們會中文會葡語,可以幫助澳門、也可以幫助大陸打開跟葡語國家的關係等等,他們在澳門可以説是有用武之地,好多人忽然發現,其實他們在澳門原來沒有的情景其實都是在的,後來好多人發現了就再回來。

  主持人:

  其實説土生葡人他們的貢獻也是澳門的優勢所在?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對,澳門現在正在打造的就是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經貿平臺,我們要打開一個平臺,我們一定要有很多人比較自由的、比較方便的跟這些葡語國家的人交流,我們土生葡人他們都可以在這方面做很多工作,而且還有文化方面的交流也是很需要的。你不僅僅是説我過來跟你做生意就可以的,我做生意的時候還要懂一點人家的文化才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我們的土生葡人,這方面幫助我們整個中國也可以做一點貢獻。

  主持人:

  我再來看一看新移民他們的情況,在澳門大概有九成五是華人,其中很多人來自福建和江浙一帶,這一批新移民他們在社會當中,他們的整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我覺得對新移民來説,他們的社會狀況最理想的就是沒有人覺得他們是新移民,沒有人覺得對他們有特別對待,我覺得這是最好的,因為他就可以完全融入我們的社會裏面,我覺得現在我們大部分新移民到澳門一段時間以後,其實就可以達到這個理想,因為他們到了一段時間,剛開始要融入這個社會,要學廣東話,要學一點我們晚上去吃夜宵等等,我們澳門很民俗的文化他要學一點,學完了以後,慢慢他會融入這個社會,他會找到工作,可以在這裡成家立業等等,這個時候其實他們沒有很特殊,那個傢伙是新移民,特別高或者特別低,其實沒有,他都跟其他的澳門人混在一塊了。

  主持人:

  像聽剛才説的,其實下面這個片子就是一個例子,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這一對上海的新細民,他們在澳門的幸福生活。

  解説:

  儘管是星期六,但對澳門大多數家庭來説,和平常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除了公務員,不少公司和工廠的職員要照常上班,孩子要去學校上課。這天清晨,我們走進了一個來自上海的移民家庭。陸中遠16年前從上海移居澳門,攝像機的出現讓這個普通家庭的早餐顯得有些不太自然。

  陸先生一家四口,大兒子去年大學畢業後當上了政府公務員,身邊的這個孩子正上初中二,年級,他和太太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陸先生是化驗員,太太在辦公室做接待。公司離家有半個小時的車程,這在澳門屬於相當遠地地方,但公司每天有班車接送,陸先生心裏覺得還是挺滿足的。16年前的上海也是高樓林立,那時的澳門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陸:

  澳門當時這裡全部是海灘,這一片全部填海出來的,高樓也很少那時候,這幾年特別是特區成立了以後,回歸了以後,經濟越來越好了,最近這幾年更好了。

  解説:

  陸先生的太太早他四年來到澳門,後來為夫妻團聚,陸先生也來澳門發展,起初在一家製衣廠打工,後來因為學化工的背景進了一家公司做化驗員,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加工廠,現在陸氏夫婦已經都已經是工廠的正式員工,不再再簽合同,再過五年陸先生就可以退休了。由於澳門經濟好轉,公司已經表示要為員工加薪,在澳門開始幾年是苦日子,一家四口再加上一位老人日子過得很是緊張。陸先生現在住的房是七年前購買的,按照澳門有關規定,家庭平均生活水平在人均兩千塊以下,就可以申請經濟住房,政府會在報章上登上樓盤廣告,申請人要到房屋局登記領表,然後根據分數多少決定是否可以買到價格較低的住房。

  陸先生:

  90幾個建築面積,90幾個平方米,70幾個實用面積,21萬,我們已經提早過了。

  解説:

  陸先生説經濟房也蓋在好地段,同一地段的房子當時要賣到將近每平米6000多元,平均每五個申請人中只有一個人才能有這樣的機會買到經濟房,如今這一地段的房價也在升值,這套21萬的房子已經可以賣到將近50萬元。現在陸先生幾乎每年都要回上海一次,孩子放假也必定要回上海看一看。

  陸先生:

  到上海十幾天以後,回到澳門會覺得很親切、很熟悉,反而上海不熟悉了,根本看不懂上面的路、上海的地方,雖然從小在上海生長。

  解説:

  陸先生説來到澳門這麼多年了,還是喜歡看內地的電視,他們已經成了一些節目的忠實觀眾。孩子的校車要來了,我們不得不中斷採訪。陸氏夫婦也得搭班車去公司,班車離家不遠,走路只要10分鐘,車上陸先生已經説起流離的廣東話,向同事介紹我們這兩位不速之客。這趟車陸先生已經坐年了16年,滑過的站牌,窗外的景致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腦海。陸先生説日常工作是重復而單調的,每天要做的就是將檢驗的物品稱量,然後進行實驗,一天他部分的時間是在等待和分析中渡過的,他向我們透露,未來有可能還想在珠海的海邊買套房,在那裏安度晚年。

  主持人:

  我們認識了這一對上海的新移民,同時也去他的經濟房裏面參觀了一圈,談到澳門的福利這方面能不能先給我們做一個介紹呢?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其實您剛剛提到經房就是我們福利政策裏面很重要的一點,澳門就是我們所謂的社會福利,我們更多傾向於社會保障,我們會給每一個在社會生活的人,有最基本的可以生活的保障,比如剛才我們片子裏面看到經濟房屋,就是給一些我們説收入不是很高的人,如果你買房子不能買到那種商業樓房,你就可以用比較好的20萬的錢買到一套可能有60、70平米的房子,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經濟房,我們還有一種社會房,有租金會按你工資裏面算7%到10%,都是比較合理的。我覺得我們的政策有一點最好的就是給願意在這邊成家立業的人,給你最基本的保障,無論你賺多少錢,你肯定會有一個地方住,你肯定會有一間屋,一個房子,然後你有了房子你就慢慢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庭,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一種社會保障。

  主持人:

  大家對家的感覺在這裡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林玉鳳(澳門大學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主任):

  對,因為你有了一個子房屋以後,慢慢就會在這裡生根,有了根你的家就會組織起來了。

  主持人:

  謝謝林女士。

(編輯:薛藍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