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首頁

《莊老通辨》節選:論莊周思想之淵源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7日 15:13


  老子書之晚出,應尤後於莊子,作者已屢有論列,本文則專就老莊關於宇宙論觀點,再加闡發。

  思想演進,顯然有其先後之線索。今就關涉于宇宙論一端者而言,若謂老先於莊,即感有難通處。若謂老出莊後,則其先後遞檀,承接轉變之跡,始得條貫秩然,脈絡分明,俱可指説。惟有一問題當連帶而生,即果謂莊在前而老在後,則莊子思想,淵源何自?此一問題,自為讀者所急求探究也。

  試就莊子書細加研尋,當知莊子思想,實仍沿續孔門儒家,縱多改變,然有不掩其為大體承續之痕跡者。故《莊子》內篇,屢稱孔子,並甚推崇。《齊物論》于儒墨是非,兼所不取。然內篇引孔不引墨,則莊子心中,對此兩家之輕重,豈不已居可見乎?

  韓非稱儒分為八,蓋自孔子卒後,其門弟子講學,已多分歧矣。孟子常引曾子子思,此為孔門一大宗。茍子極推仲弓,此當為又一宗。子遊子夏,各有傳統,而《莊子》內篇則時述顏淵。若謂莊子思想,誠有所襲于孔門,則殆與顏氏一宗為尤近。韓非八儒,即有顏氏,此證下逮晚週末葉,儒家仍有傳述顏氏説而自成一宗派者。《易係傳》成書,尤較《老子》為晚出,故其陳義多匯通老莊,殆可為晚週末葉後起之新儒學,而《易係傳》于孔門,亦獨稱引顏淵。此證顏淵于莊學有相通也。下逮東漢,道家思想漸盛,而顏淵乃獨為東漢諸儒所尊推。北宋理學興起,必溯源於周濂溪,而濂溪《太極圖説》,上本《易係》,其論宇宙觀點,顯然近於道家,而其《易通書》,亦盛尊顏淵。此又證孔門諸賢,獨顏淵最與後起道家義有其精神之相通也。今欲詳論顏氏思想,雖憾書闕有間,然謂莊周之學,乃頗有聞于孔門顏氏之風而起,則殊約略可推信也。

  今試專就先秦儒道兩家,觀其對於宇宙論方面之思想演變,則大致可分為兩階段。自孔子至莊周為第一階段,而《老子》書與《易係傳》則為第二階段。此兩階段思想,顯然有一甚大之區別。在第一階段中,一切思想觀點,大體從人生界出發,而推演引申及于宇宙界。換言之,在第一階段中,常認為人生界雖可知,而復寄慨于宇宙界之終極不可知,此實為自孔子至莊週一種共同的態度。至第二階段則不然。在第二階段中,一切思想觀點,乃大體改從宇宙界出發,然後再落實歸宿到人生界。換言之,彼輩乃認為宇宙界亦可知,彼輩對於檢討宇宙之創始,及其運行趨向,莫不有一套極深之自信。彼輩認為關於宇宙界一切軌律意向,莫不可以洞若觀火。然後就其所知于宇宙界者,返而決定人生界之一切從違與趨避,此乃《老子》書與《易係傳》之共同精神,所由與孔子莊周異其宗趣也。

  今先就《莊子》內篇,逐一舉例。《養生主》有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此所謂有涯之知,即屬人生界,無涯之知,則屬宇宙界。人生有涯,而宇宙則無涯,若從有涯之生以求知此無涯,再求本其對於無涯之所知,轉以決定有涯之人生,則必屬一危險事。故《大宗師》又雲: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天者,是知之盛也。

  人何由生,此屬天,屬宇宙界,為人所不可知。人惟有就其可知,以善養其所不可知,所謂善吾生,即所以善吾死也。蓋吾之生,屬人生界,此猶可知。故人當運用吾之所可知以求人生之達至於盡善。至於吾之死,則屬宇宙界,乃非吾知所及,我更無奈之何也。故《德充符》有雲: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苦命,唯有德者能之。

  莊子此等語,乃極似《論語》。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是亦謂鬼與死,皆屬宇宙界,為吾所不可知。人與生,則屬人生界,為吾所可知。故人惟當求其所可知以養其所不可知而且也。故孔子又告子路曰:

  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人之所為,屬於人之自身,此為可知者。天之所為,不屬於人,此為人所不可知。孔子每總合此人之所為者日仁,又總合此天之所為者曰命。故孔子與命與仁,然孔子僅教人用力於為仁。又常教人知天命,所謂知天知命者,則亦知其為不可知而止耳。孟子兼言仁義。仁義皆屬人生界,為人生所能知,亦為人生所能盡力。故曰:“盡心知性,盡性知天。”即是自盡人事以上測天心也。此皆與莊周以其所知養其所不知意近。莊周特不喜言仁義,此則莊子思想之所由異於儒。而莊子亦好言知天知命,則是莊子思想之承續儒家處也。

  莊周又引述孔子一節話,見於《德充符》。

  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手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靈府。

  此即《論語》所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孔子又常雲: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此在孔子意,亦惟有知命,始能不惑不憂不懼,所謂盡其在我也。而莊子之意,甚與相近。故《莊子德充符》屢引仲尼遺言,大抵莊子理想中一個德充于內之人,其大體段則仍是承襲孔子思想而來。

  又內篇《人間世》,為莊子思想中關涉于處世哲學方面之詳細發揮,此為莊子人生哲學中最主要部門。而莊子此篇,即多引孔子顏淵語立論。凡此所引,是否莊子確有所受,是否孔子顏淵確曾有如莊周之所稱述,抑或盡屬莊子之寓言,此俱可不論。要之莊子關於人生哲學之理想,必有與孔子顏淵一脈相通之處。故莊子關於人生哲學方面之種種寓言,亦多喜托之於孔顏也。

(編輯:李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