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夏

藥物保健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6日 16:22

  夏季藥補雖不如冬季那麼重要,但亦不可缺少,主要應貫徹以下三條原則:

  一是要益氣生津。

  既要吃一點能夠補益陽氣和津液的藥物,但性質要平和、微涼,切忌滋膩、溫熱之品。這是因為夏天氣候炎熱,汗出過多,而耗氣傷津,對於老人、體質虛弱之人尤應如此。具體藥物如下。

  五味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並認為本藥功能“主益氣、咳逆上氣、帶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大養生家孫思邈説:“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夏季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這裡的五月、六月,是陰曆,正值夏天最熱之時。可見,五味子有良好的補虛健身作用,常服能使人增強體力。本品單用即有效,如《千金要方》用五味子為未,酒服,每次3克,日服3次。

  據藥理研究,五味子能使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過程加強,促進二者的平衡,有利於神經衰弱的恢復,並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動,提高工作效率,亦能增強體力,且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因此,五味子是一味良好的保健藥品。

  玉竹:本藥為養陰生津之佳品。《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黑幹),好顏色,輕身不老。”《本草拾遺》則曰其“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本品單用即效。

  現代研究證實,本藥確有強壯之作用,且有較好的強心作用,可用於各種心臟病之心力衰竭。但其力緩和,宜久服,總之,玉竹用於體弱者,可作一般滋養用,屬清補之品,久服則消除疲勞,強壯身體,抗衰防老,延年益壽,故為康復保健的常用良藥。

  冬蟲夏草:本品溫腎益精,補肺益氣,且溫而不燥,平補陰陽,為補虛療損之良藥。如《文房肆考》載,孔裕堂之弟患怯,汗大泄,雖盛暑處密室中,猶畏風甚,病3年,醫藥不效,以冬蟲夏草和暈蔬燉食而漸愈,足見本品常服確能補虛療損,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若該藥與雞、鴨、肉類一同燉服,則滋補作用尤著,如《本草綱目拾遺》載:以蟲草與老雄鴨同用,加醬油、酒蒸食之,用於病後虛損、體弱多病者。

  現代研究證明,本藥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成分,確有較佳的滋補強壯作用。近年又發現本品有抗腫瘤作用。本藥保健成品製劑較多,如“蟲草雞精”“蟲草精”“蟲草酒”“蟲草速溶茶等”,均屬滋補強身藥品之上乘,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深受人們歡迎。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有養心益肝、滋補安神、斂汗補虛等功用。《神農本草經》裏説:“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

  現代研究證實,本藥有良好的鎮靜、催眠作用,單服即有效,可用酸棗仁粉9克,臨睡前以竹葉9克煎湯調服,用於勞傷心神,心血不足,虛煩不眠者。

  除了上述單味藥外,中成藥“生脈飲”可在夏季常喝。本成藥裏含有人參、麥冬、五味子,其中人參補肺,益氣生津,增強和恢復人體各器官的功能,是主藥,輔以麥冬養陰、清熱生津,用以治療陰虛肺燥,亦可治療心陰不足形成的心煩不眠等;加上五味子斂肺止汗生津,以治療氣虛津傷所成的體倦汗多、短氣心悸、口于及氣虛性喘咳。三味藥共同組成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有效方劑,用於氣陰兩傷形成的心悸氣短、脈微虛汗、咽幹舌燥及久咳傷肺、氣陰兩傷、幹咳短氣、自汗以及各類心源性休克。運用時,口服安瓿劑,日服三次,每服10毫升。

  益氣生津除了使用藥物以外,還可採用藥膳療法,不少食物皆具有益氣生津的作用,下面介紹較常使用的幾種:

  鴿肉:味甘、鹹、性平,功能補氣、益精血,可用白鴿一隻,去毛及內臟,切小塊,與淮山藥,玉竹各一兩、共燉,熟後食肉飲湯,可治療消渴飲多、氣短、乏力。

  黑豆:味甘、性平,功能補腎滋陰,補血明目,消腫利水。本品營養豐富,與黃豆相近,而含蛋白質高於黃豆,可煮食,對病後體弱之人有滋補作用;由於黑豆入腎,能補腎滋腎,還能補血明目,老年人經常服用有益健康,有益於延緩衰老,可烏發。

  木耳:能益氣補腦,潤肺生津,是天然營養滋補佳品,也是菜中珍肴。其補益力強,滋潤力強,老幼病弱,皆宜服食。久食養榮強志、健身、長壽,據報導還有抗癌作用。

  松子:味甘、性平,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16.7%,脂肪63.5%,碳水化合物9.8%,還有鈣、磷、鐵,不飽和脂肪酸等,有較好的滋補健身作用,老幼咸宜。炒食,煮食為主。松子補腎益氣,養血潤腸的作用較顯著,對老年體弱便秘、暈眩腰痛、小生長髮育遲緩均有較好作用,常食者佳。

  二是應健脾和胃。

  這是因為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長夏時最易受到損害,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暑濕之氣盛,而濕邪困脾,易阻礙脾胃之陽氣;二是夏季人們吃寒涼食品多,而寒涼傷胃;三是夏天喝水多,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殺菌力,致使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有鋻於此,夏天必須重視保護脾胃功能,故應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藥物和食物,主要如下:

  白扁豆:味甘、性平,功能健脾和胃,常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減少、便溏腹瀉、白帶多、反胃等症。

  糯米:味甘、性溫,古稱元米、江米,功能溫補脾胃,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泄瀉、體弱;此外,本品又長于益氣,對於氣虛所致的自汗、妊娠腰腹墜脹、勞傷時氣短乏力等症有一定效果。

  太子參:又稱孩兒參,是一味很好的清補之品,味甘、性平,它的補氣作用近似人參、黨參,但效力較差,可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欲不振、乏力、自汗、氣短等症。此外,由於本品的生津作用勝於補氣,常用於氣陰不足之症,如氣短乏力、咽乾等。

  白術:味甘、苦、性溫,功能健脾益氣,常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後腹脹、食少,便溏、四肢無力等症。此外,白術亦可燥濕健脾,對於脾虛濕停所致的腹瀉、嘔吐、浮腫、胃脘脹滿等症療效較好。

  甘草:味甘、性平,功能健脾益胃,對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飲食減少、倦怠乏力、四肢無力等症有較好療效;同時,本品又可補益心氣,可用於心虛所致的心悸怔忡、氣短、脈結代等症。甘草還能清熱解毒,若與滑石、青黑同用,共研細未,每次二錢沖服,或每日一劑煎服,能治療暑熱所致的口渴、口舌生瘡、目赤、咽痛等;若與綠豆同用水煎服,可解多種藥物中毒。

  用中成藥補益脾胃,可用人參健脾丸,本品開胃健脾,對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胸腹脹滿、大便溏瀉有良效。本品為袋裝的小粒水丸,可日服2次,每次6克,溫開水送服。若夏季食欲不振,脘腹脹悶者,可服用枳術丸,本丸藥裏以白術為主,用以健脾燥濕,以提高脾的運化功能;輔以枳實破氣消積除脹,使氣滯消除,胃的功能得以恢復,這樣,一補一消,補而不滯氣,消而不傷正,使之成為健脾和胃的良藥。本藥為小粒丸劑,可日服2次,每服6克。

  三是可“冬病夏治”。

  中醫養生學家發現,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得以好轉。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最顯著。

  從小暑至立秋,人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此時予以治療,可以使患者的陽氣充實,增強抗病能力。此是依據中醫“發時治標,平時治本”的原則,除了在冬天發作時治療之外,就常常採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療。在夏天未發病時,就“培本”以扶助正氣。人體正氣旺盛,抵抗力增強,到了冬天就可以少發病或不發病。現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説明之:

  一是伏針(埋針);二是灸治;三是敷貼穴位;四是中藥內服。內服中藥,可根據病情選用參芪片、胎盤粉、固本丸、靈芝製劑、六君子湯等健脾、益氣、補腎的藥物。若採用敷貼穴位法,可用灸白芥子、六胡、細辛、甘遂四味藥研未,薑汁調糊,貼于雙側肺俞、心俞、隔俞穴,一般貼4~6小時,每隔10天貼一次,即每伏一次,共三次。一般連續貼治三年。據試驗證明,貼藥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機體過敏狀態。據多年觀察,有效率在80%左右;顯效率約在40%左右。灸法治療是:用七星針,在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膏育等穴上常規叩擊時,以鮮薑片、約2分厚,貼在上述穴位上,再放上艾絨,隔姜燃熏,每穴灸三壯,每週灸三次,在三伏天內,共灸12次。

  以上只是舉例,來用以説明“冬病夏治”,不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這樣治療好,此外,一些冬季常發的慢性病及一些陽虛陰寒內盛的疾患,如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哮喘、慢性腹瀉、虛寒性胃疼、腹疼、腰痛、肢體痛等症,皆可以通過伏天的調養治療,使病情好轉,有的還可以根除。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