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法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6日 16:19
春天,是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正如《黃帝內經》裏所説:“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當春歸大地之時,冰雪已經消融,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物復蘇,柳絲吐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大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這個養生原則應具體貫串到飲食、運動、起居,防病、精神等各個方面去。
春季又如何保養陽氣呢?《黃帝內經》裏曾明確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意思是,對於能使人致病的風邪要能夠及時地躲避它,這一點在春季尤其重要。原因是,春天是風氣主令,雖然風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為主。地球的表面凹凸不平,冷熱不均,於是便形成了來去匆匆的風,風既是綠色的信使,也是落葉的禍首,歷來它就以溫順和藹、狂暴兇殘兩張臉譜對人類施以福禍。
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子,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因此,風病之病種較多,而病變複雜,故《黃帝內經》裏説:“風者,百病之長也”,説明了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醫療氣象學告訴我們,在大風呼嘯時,空氣的衝撞摩擦噪音使人心裏感到煩躁不適,特別是有時大風音頻過低,甚至達到“次聲波”的標準。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次聲波是殺人的聲波,它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使人頭痛、噁心、煩躁,甚至致人于死地。此外,猛烈的大風常使空氣中的“維生素”——負氧離子嚴重減少,導致那些對天氣變化敏感的人體內化學過程發生變化,在血液中開始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讓人感到神經緊張,壓抑和疲勞,並會引起一些人的甲狀腺負擔過重。還有,大風使地表蒸發強烈,驅走大量的水汽,空氣濕度極大地減少,這會使人口乾唇裂、鼻腔粘膜變得乾燥、彈性減少,容易出現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隨之降低,使許多病菌乘虛而入,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如支氣管炎、流感、肺結核等許多疾病流行。這也往往是“風助病威”的結果。故《黃帝內經》裏又説:“風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常常與風邪相關連。
中醫學認為,風邪侵襲人體後,可産生下述病理變化:
一是傷人上部:如傷風感冒中常見頭疼、鼻阻、多涕、咽喉癢痛等症狀;風水一證,起初也多以眼瞼水腫為多見,這是風邪與水液相搏,而風性向上的緣故。傷風感冒之所以多見頭疼、惡風、畏寒等症狀,這是肺部受侵、風邪在表的見證。因為風邪常從外表侵入人體,故肺與皮毛首當其衝而最先罹患。尤其是當賊風避之無時,或汗出當風時,腠理開,風邪乘虛而入,常可導致肺氣不宜、衛氣不固、營衛不和,而見發熱、惡風、咳嗽、汗出等症狀。
二是病變範圍廣:中醫認為,風邪善行數變,變化無定,往往上下竄擾,故病變範圍較廣,在表可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間,或遊走于經脈之中;逆于上,可直達巔頂;犯于下,可侵及腰膝脛腓等處。這種來去迅速、變化多端的衝擊,在臨床上也不乏見。例如皮膚風疹,其來勢急劇,甚至數分鐘內即可遍及全身,其癢難忍。但有時去也迅速,説退就退,而退後常不留任何痕跡。至於“風痹”、“行痹”等症,常見遊走性的大關節紅腫熱痛;有些典型病例可見病損由肩至時,肩肘漸退而膝踝又起,因此《黃帝內經》裏稱:“風者,善行而數變”。
三是“風勝則動”:古人見到空氣流動而成風,因此推論風邪致病,其證以動為特徵,即所謂“風勝則動”。故凡見肢體運動異常,如抽搐、痙攣、顫抖、蠕動,甚至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症往往責之於風而列為風病。破傷風之抽搐及面神經癱瘓所致之口眼歪斜等可為代表。
四是兼雜為病:所謂兼雜為病,是指風邪常與其他邪氣相兼合併侵犯人體。如在長夏之季,風邪常與濕邪侵襲脾胃,往往可見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脾胃受損的症狀。若與熱合,而為風熱;與寒合為風寒;或風寒濕三氣雜至侵襲人體,人們常説的風熱外感、風寒外感、風濕痹痛等即為顯例。不僅如此,中醫認為風還可與體內之病理産物如痰相結合而成風痰,風痰上犯又可引起種種病症。綜上所述,風邪致病必須予以重視,春季養生的關鍵是要防風。現代醫學亦很重視氣流(即風)與健康的關係,因為氣流的變化可影響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陳代謝和精神狀態。適度氣流使空氣清潔、新鮮、對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氣流則有害於人體健康。我國的大風雖然多發于春天,但秋冬季節亦不少,特別是華北地區這時風多且大,天氣較冷。由於大風的作用,加劇了空氣與皮膚的熱量交換,使體內的熱量過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而過度寒冷可使體表皮膚血管收縮,可直接誘發某些風濕性疾病的發作,如雷諾氏病、硬皮病等。在戶外工作和活動時,若受強冷的大風吹襲時間過長,容易引起“歪咀瘋”(面神經麻痹病)的發生。
儘管風邪能使人産生不少病理變化,甚至是疾病,但畢竟春天是給萬物帶來生機的季節,正如俗話所説:“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陽光明媚的春天,人們又應如何養生,才能使身體更健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