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練氣功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6日 16:05
氣功,古稱“吐納”、“煉氣”、“服氣”等,至晉朝題名為孫遜所著的《靈劍子》中始有“氣功”之稱。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氣功無非是一種通過練功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身心進行自我鍛鍊的保健運動。
氣功的作用和功理
氣功簡單易行,經濟實用,所以歷代養生家都把它視為保健延年的基本手段。葛洪《抱朴子 雜應篇》就認為那些透徹了解養生之道的人,往往練氣功從不間斷,早晚堅持不轟輟,從而宣散氣血,運動營衛,獲得健康長壽。
古代養生家多半認為氣功可以通過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宣通經脈,活動關節,運動內臟,保養精神,使真氣機能運行通暢,生命力得以旺盛,從而發揮養生延年的神奇作用。
氣功修煉的要素
調身、調息、調心被視為氣功修煉的三大要素。
氣功的調身是指練功時要按照練功方法的要求和個人的具體情況,相應地調整身體姿勢,以適應氣血和經絡系統的形態變化。無論是會式、站式、或是臥式,練功者的體態姿勢,都要求全身放鬆。
氣功的調息是指練功時要按照各種練功方法的要求,來調整呼吸的頻率、強度、間竭時間等,以影響人體內氣的交換和運行。調息的方法主要自然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停頓呼吸法這三種。
氣功的調心是指通過運用意識去掌握和控制自己身體和心理狀態,這是氣功鍛鍊中的主導部分。調心的基本方法是以一念鎮萬念,使意識售中,守于一處;或外視景物,或內守身體的某一部位,從而達到入靜狀態。
應該指出的是,調身、調息、調心這三者是氣功鍛鍊的一個互相關聯的整體,練功時不可截然分開,特別是調心與調息要同時進行,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養生效果。
氣功的流派和功法
中華氣功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種流派和功法。以流派而言,既可從學術淵源上劃分為儒、道、釋、醫四家,也可從功理上劃分為吐納派、禪定派和導引派三家。現按《實用中國養生全書》的劃分方法,對中國氣功流派作一簡單介紹。
吐納派。這是一種以調節呼吸為主的氣功流派,古稱:“吐納”、“練氣”、“服氣”、“調息”,與道教氣功關係較為密切。根據調息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納氣法、吐氣法、胎息法三大支派。
禪定派。這是一種以意念存想為主的氣功流派,與佛教氣功關係較為密切,又稱靜坐或坐禪,要求思想的斂,凝心意守。為了達到入靜目的,古代氣功家又創立了各種各樣的誘靜方法,這些方法大致包括觀息法,存想法和壁觀法三種類型。
導引派。這是一種強調以動功為主的功法,又稱行功,特點是以意氣結合、身心合一的操練方式進行練功行氣。該派功法又可分為套路式、分行式兩種類型。
除了流派繁雜之外,中華氣功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還形成了難以勝數的養生保健功法。為了便於讀者了解概況,現選擇幾種影響較大的名家功法介紹如下。
靜功。這是一種在保持一定練功姿勢之後,以調心為主,調息為輔,或不作調息,只要求排除雜念以進入入靜狀態的氣功鍛鍊方法。
內養功。這是唐山氣功療養院的普及功種。本功主要調整肺、脾兩臟功能,對練功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具有良好的養生作用。
站樁功。站樁姿勢可根據體質強弱採取高位、中位和低位三種不同功架。
空勁功。本功法基於少林寺達磨的“摩掌療法”,屬動靜結合的近代流行功法,分初、中、高三個階段。
保健功。這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氣功基本功法,它既不同於靜功,也不同於動功,而是以自我按摩為主,結合局部動作為特點的功法。
四春功。全套功法包括站、坐、臥、跪、滾、爬、蹲等七大類功法,內涵導引、胎息、按矯、房中、元和等成分;就其作用看,可以祛病強身、補腎造精、還精補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