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正文

高溫環境作業人員的物質代謝與補充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08日 10:16

  工作中經常需要在高溫環境中從事作業,如夏季露天作業,炎熱沙漠地區工作生活。在高溫環境中人體可以出現生理功能變化,如體溫調節、水鹽代謝、消化和循環等方面功能的改變。生理功能的變化,必將引起機體內許多物質代謝的改變,特別是大量出汗與機體過熱,可使鈉鉀大量喪失,礦物質代謝紊亂和血清鉀濃度下降水溶性維生素也大量喪失。機體過熱,蛋白質分解加速,胰腺和胃腸消化液,及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蠕動減弱,消化功能下降。故在高溫環境中生活人員的營養和飲食必須加以調整,使機體能更好地適應高溫環境中的生活和生産勞動。

  一、礦物質代謝:高溫炎熱環境中,機體為散熱而大量出汗,可達4.2L/d;故在37~38℃溫度下從事勞動每天需水10~12L才能滿足機體需要。如不及時補充,則難以維持體內水平衡;當機體失水超過體重2%時,工作效率可明顯下降。補充水分最好多次補給,每次少量,可以使排汗減慢,防止食欲減退,並可減少水分蒸發。如高溫作業,第1d清晨空腹時體重與第2d清晨時體重比較接近,或每個工作時或工作班開始與結束時體重差別不大,則表示水分供給與排汗引起的水分喪失相等。汗液氯化鈉含量為80mmol/L,所以在高溫環境中生活或工作人員每天有大量氯化鈉隨同汗液喪失。通常每天可通過排汗損失氯化鈉20~25g,如不及時補充,可引起嚴重缺水和缺氧化鈉,重時可引起循環衰竭,及痙攣等。氣溫在36.7℃以上時,每升高0.1℃,每天應增加氯化鈉1g。但食鹽也不能太高,約為25g或稍多,不應超過30g。隨汗液排出的還有鉀、鈣和鎂等;其中鉀最值得注意。在高溫環境下也觀察到中暑病人血鉀濃度下降。所以長期缺鉀的人員,在高溫條件下最易中暑;故對高溫環境下生活或從事軍事勞動的人員要注意補鉀,以提高機體耐熱能力。補充鉀鹽可用氯化鉀片,每片含有鉀2.5mmol,每天2片,可補充4L汗液損失的鉀。也可增加含鉀豐富食物,通常各種植物性食品鉀含量較高,所以在高溫作業時應根據供給情況儘量多吃各種新鮮蔬菜和瓜果;還可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B12以及胡蘿蔔素的來源。在植物食品中,各種豆類含鉀特別豐富,黃豆、綠豆、赤豆、豇豆、蠶豆和豌豆含鉀量都較高。除鈉和鉀外,對於鈣、鎂和鐵也應注意。經汗液由體內損失鈣和鎂的量分別可達0.33和0.13mmol/L,或0.42和0.6mmol/h。隨同汗液還有一定量鐵損失,每天由汗液損失可過0.3mg,相當於通過食物所吸收鐵量的1/3。因此高溫下生活或作業人員的飲食應特別注意補充鐵。除動物肝等內臟和蛋黃外,還可補充豆類食品。通過汗液可損失多種礦物質,對高溫作業人員不能僅補充氯化鈉,更不能濫用,還必須考慮到體內電解質平衡。有人建議採用混合鹽片,其成分組成詳見下表:

  混合鹽片成分

  成分含量

  鈉144mg(6.25mmol)氯266mg(7.5mmol)鉀244mg(6.25mmol)硫酸根1.0mg(4.8mmol)鈣20mg(1.0mmol)磷酸根119mg(1.2mmol)鎂12mg(1.0mmol)碳酸氫鉀2.5mg(25mmol)檸檬酸鹽445mg(7.0mmol)檸檬酸2.1g

  乳酸鹽89mg(1.0mmol)

  二、蛋白質代謝:溫度35~40℃時,汗液含氮可達206~229mg/h,25℃時僅為125mg/h;機體可出現負氮平衡。失水可促進組織蛋白分解,尿氮排增多,血皮質醇濃度升高,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加速,高溫時糞便排氮增多,故應注意高溫作業人員飲食蛋白問題。汗液中氮損失和高溫失水促進組織蛋白分解,所以蛋白質供給量較正常稍高,佔飲食總熱能12%~15%,蛋白質食物特殊動力作用較強,並使機體對水分需要量增加,不宜過多。高溫時進行強體力勞動,每天攝入100~500g蛋白質,對機體無不利影響。高溫環境下生活和勞動人員蛋白質供給量仍應在總熱能12%~15%範圍內,一般在14%左右;但最重要是應充分供給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汗液氨基酸約1/3為必需氨基酸,以賴氨酸最多。在高溫環境生活的人員飲食蛋白質,應有50%來自魚、肉、蛋、奶和豆類食品。

  三、維生素代謝:汗液和尿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較多,首先是維生素C。汗液維生素C含量達每10ug/ml,按排汗5000ml/d計,可損失維生素C50mg。動物試驗發現豚鼠在43℃環境中,其脾、腎、腦及血液中還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下降,而氧化型谷胱甘肽增高;體內正常氧化還原過程發生改變。一般認為高溫環境中勞動者,每天維生素C供給量應在150~200mg;汗液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前者為0.14ug/ml,如排汗5000ml/d則損失0.7mg,相當每天供給量的1/3~1/2。通常尿液排出汗液少,且補充維生素B1後,尿中排出量並不增加,表示機體中維生素B1不夠充裕。每天飲食含維生素B15mg和維生素B23~5mg才能滿足機體需要。接觸鋼水人員,應適當增加維生素A供給量,可增加到5000IU/d。

  四、熱能代謝:高溫環境對熱能代謝,特別是基礎代謝可以發生影響;體力勞動強度也影響熱能的需要量。比較在22℃和37℃左右環境中從事各種強度勞動1熱能消耗,在高溫環境中從事各種強體力勞動時,熱能需要增加10%~40%。增加過多熱能有困難,以10%為適宜。為滿足高溫環境機體特殊生理狀況以及營養需要,可增加10%左右熱能,適當供給含鹽較多食品和營養價值較高動物性和豆類蛋白質,每天供給維生素B15mg、維生素B25mg、維生素C150mg和維生素A5000IU。高溫環境中唾液、胃液、腸液和胰液分泌減少,胃液酸度降低,腸液中消化酶下降;由於飲水中樞興奮使食物中樞抑制,還要設法提高高溫作業人員的食欲;如飲食烹調時注意色香味,經常變換花色品種,適當用涼拌菜,多用酸味或辛辣調味品。且可將3種主要餐次安排在休息起床後、上班前或下班後1~2h,以適應勞動後食欲較差的狀況。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