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常見症狀和特徵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4日 11:22
艾滋病有哪些表現特徵,大家應該了解,這是早期發現病人不可缺少的依據,也只有全面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幫助醫務人員對該病做出正確的診斷。
當感染艾滋病毒後,多數成為無症狀艾滋病毒攜帶者或表現症狀不明顯,即醫學上稱為亞臨床患者,僅部分病人出現有臨床症狀。艾滋病毒感染者約為艾滋病例人數的50~100倍,究竟有多少可能發展為艾滋病呢?據新近資料分析表明,艾滋病毒感染後在5年內只有10%~30%的人發展為艾滋病,25%~30%可能發生艾滋病相關綜合徵,絕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後10年內發展為艾滋病,一些感染者還可發生艾滋病毒神經系統疾病,艾滋病以致命的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為其主要表現,病死率極高。並發癥主要有卡氏肺囊蟲性肺炎(佔60%)和卡波濟氏肉瘤(佔33%)。 艾滋病毒感染後的3~6周,可出現全身不適、發熱、寒戰、關節痛、腹瀉等症狀,持續7~14天,2~3個月後可出現血清抗體陽性,隨後感染者轉為無症狀期(潛伏期)。艾滋病的潛伏期(感染艾滋病毒後到發病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隨患者的年齡不同,感染途徑不同,感染病毒的劑量及種類不同而有差別。 據近年報導,一般認為成年人潛伏期8~9年,兒童平均為1.2年。也有部分病例雖然感染多年,仍為持續性無症狀的艾滋病毒攜帶者。經輸血感染艾滋病毒的劑量較大,潛伏期相對較短。兒童平均為1.97年,成人8.23年,老人5.5年。性接觸感染的劑量較小,潛伏期相對較長,一般6~8年,最長為15年。不同的種類,如艾滋病毒(HIV-Ⅱ)所致的艾滋病潛伏期長達16~19年之久。患者在潛伏期雖無臨床症狀,但艾滋病毒攜帶者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傳染源。
1.全身症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佔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徵分析,以上症狀及體徵均佔總病例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於頸後、頜下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傑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3.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症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徵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在後面章節還要專門介紹,在此不多述。
4.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神經紊亂病症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在屍體檢驗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Q%~80%,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症狀並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症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症狀,往往以疲倦、性慾減退等起病,後期發展為嚴重癡呆。據美國紐約對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屍檢時發現,96例(佔94.1%)有彌散性或局限性腦病變。這些患者死前顯有癡呆症的65例中,45例(佔69.2%)有彌散性腦病變。此外還有報導,對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經病的會診,發現有121例(佔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癡呆。另外,後期患者常可見條件致病菌所誘發的腦炎或大腦炎。
<<進入《艾滋病警示錄》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