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自然探索 > 探索隨筆   


驅車走馬西天山(一)——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揹包穿越香巴拉

水肺潛水者的天堂??巴拉望

徒步走墨脫

自駕車馳騁南疆

西藏最神秘的地方 高原孤島墨脫

美國本土的最高峰 速登惠特尼峰

獨木舟野營

夢回秦時月——絲路之旅

4天3夜野外生存實錄

全球25大冒險旅程

穿越風光:西藏土林峽谷

探訪瀘沽湖末代女王

走過喜馬拉雅山--尼泊爾探秘

北極圈裏的那個小鎮

探險虎跳峽

一個人的旅行DIY

爬山的日子

2002年——國際山脈年

阿聯酋婦女躲開鏡頭(入鄉問俗)

駕車走入草原沙湖

戒臺寺探洞黑暗中的垂直降落

駕車自助游體會秋天新感覺

女揹包孤身闖印度

目標珠穆朗瑪峰

千島湖水下古城探秘

天柱山絕頂探秘

獨步古巴

去往樓蘭(二)

去往樓蘭(一)

古瓷片的世界和天堂

羅布泊穿越:亡者、野駱駝及饑腸轆轆

英北海發現一個新“百慕大”

探秘巴丹吉林沙漠

古道悲風

剝離宋代古墓壁畫

揭開“東方金字塔”神秘面紗

北極小城特羅姆瑟印象

美洲乳齒象可能因結核病滅絕

這種鳥已經隨風而逝

十萬銅鑄文字 幾多華夏故事

“死亡之海”將現“綠色長廊”

天壇再現“北圓南方”古貌

放縱天性,上路吧!朋友

獨腿單騎闖過阿裏無人區

百年來的簡帛發現與簡帛學的發展
驅車走馬西天山(二)——西天山野生動植物考察隨筆



    早安——金雕
    
    在溫暖的鞏乃斯小店裏,美美睡了一夜。黑色的天幕拉開了一條縫隙,晨曦從縫隙中鑽了出來。窗外響起一片鳥鳴。
    習慣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動物專家老陳,早早就跑了出去。他發現了落在樹枝上的金雕,那是一種巨大的猛禽,屬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已經十分罕見。專家還真想著我們,他跑回來:“快起來,外面有好東西。”
    大家從被子裏鑽出來,抄起攝像機就往外跑去。在山路旁一棵大樹上,黑褐色金雕像是一口鐘似的,赫然而立。
    專家小聲告訴我們;金雕體重十公斤左右,體長可達一米。這只金雕體長至少也在90厘米。
    這一帶的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區就是它的棲息地。它是空中的霸王,飛行速度極快,主要捕食松雞、雁、天鵝(全是人們認為美麗的動物)等,它還能把和它體重差不多的羚羊抓到空中,個別金雕甚至捕捉到狼。
    我們邊聽專家講述,一邊對着金雕不停的拍攝。這個大傢伙很有點大牌明星的派頭,擺着架子,看也不看我們一下。一副愛理不理的神氣,根本沒把在它下邊一邊狂拍,一邊嘖嘖稱奇的人當回事。
    “很奇怪呀,金雕一般只在4000米高的地方活動,很少到有人煙地方來。是不是家養的?”專家在嘀咕。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獵,更不要説是家養了。不過最近一段時期,從巴基斯坦過來了不少專門捕獵鷹隼的人。他們從當地人手中收購鷹隼,再偷運回國,高價賣給那些玩鷹的大款們。正是人們的這種卑劣的動機,造成了金雕等珍貴的猛禽日漸稀少,幾乎絕種。
    金雕似乎聽見了這一番議論,它,終於看了我們一眼,向上一縱,展開翅膀飛向空中,好大的翼展,差不多有五米長,像一架飛機從我們頭頂掠過。
    東方大亮,朝陽把寬大的翅膀鍍成了金色。此刻,我們終於明白了它為什麼叫“金雕”。
    
    
    外來的“和尚”——紅松鼠
    
    從金雕落腳處回到我們住的鞏乃斯小店時,一隻小松鼠從我們面前一躍而過,像是火紅的小絨球,小傢伙十分好奇,不一會兒又跑回來,跳到一棵樹上向我們張望,長長的耳朵還長着兩簇毛。
    “紅松鼠!”專家驚喜地説。這也是一種珍貴的小動物。
    “松鼠?在林子裏不是很多嗎?”這只小松鼠何來的珍貴?我們有些不解。
    專家指着小松鼠“逃”去方向説:“紅松鼠在這個地方別看不算什麼珍稀動物,可是它在英國的親戚,英國紅松鼠,已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紅松鼠的地域性非常強,自從英國人從外面引進一種灰松鼠後,紅松鼠的數量就開始急劇下降,因為這種小動物在一個固定的區域,形成了極其固化的生活方式,外來戶卻沒有這種弊病,它們一來就不拘一格的大量佔據紅松鼠的生存空間,在生物進化中,從來都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強龍壓得過地頭蛇的。”
    專家的話令我們耳目一新。原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並無多大區別。只有固步自封、抱守殘缺,才能保持住原始狀態或者説,固化即原始。然而社會發展和物種的進化更多的是需要動蕩和變革,即進化必破壞。
    由此想來,難怪原始狀態的物種會那樣不堪一擊。然而這些物種又恰恰是我們所謂的珍稀物種,需要我們加強愛護,這真是一種矛盾。
    專家在結束這一關於松鼠的科普後,又説了一件令大家十分驚奇的事情。那就是在天山的紅松鼠也不是土著,而是從俄羅斯引進的。這些小傢伙的成長也恰恰説明了“外來戶”的強勢生存能力。
    專家説,這種紅松鼠是松鼠里長得最漂亮的,個頭也是最大的,它們毛皮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不過,在天山,人們還不識貨。好在不識貨,不然我們怎麼看得見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在腳下跑來跑去?
    
    
    母系氏族的馬鹿
    
    進入鞏乃斯林場,路開始好走起來,這裡一改前一天荒山禿嶺的景觀。滿山遍野綠草,樹木繁盛,令人心曠神怡。車沒走多久,前面發現了成群的馬鹿,見到車隊,居然走到路邊來看熱鬧。真是太神奇了!我們趕忙下車,舉起攝像機又是一通猛拍,生怕這一人獸和諧的情景一縱即逝。專家們也都下了車,卻什麼也不做,只是興致勃勃地看我們忙活。
    一位記者説:“鹿不是膽子最小的嗎?怎麼不怕人?”
    一位專家笑答:“咱們進入了馬鹿養殖場的地段,這些馬鹿都是人工馴養的。”
    原來如此!記者們有點不好意思了。但是這些馬鹿真是太有趣了,它們圍着我們的攝像記者好奇地走來走去。有的乾脆用嘴去啃攝像記者的腰包。有位穿着紅色“衝鋒衣”的記者伸手去逗弄一隻沒長角的鹿。也不知怎麼了,突然從旁邊竄出一隻長着又長又大犄角的鹿,頭一低,衝着紅衣服記者頂去。
    “快躲開!”一位專家大聲喊着。他手里正好拿着一根樹杈,朝那頭馬鹿扔了過去,馬鹿一驚,停了片刻,又向那位紅衣服記者衝去。這位記者反應也真夠快的,已跑到停車的地方,繞到車後,拉開門,一頭栽進車裏。馬鹿向前追了幾步就停下來,仰首朝天,大角在空中晃了晃,非常得意。其實,按馬鹿的奔跑速度,這位記者根本逃不脫它的追擊。此刻這位馬鹿先生不過是嚇唬嚇唬他而已。
    當全體人員在車裏坐定後,一、二、三開路,車輪滾動,馬鹿們依然在車邊上探頭探腦,動物和人混熟了,有時候人也挺沒面子的。
    動物專家老陳,用對講機開始對分乘各車的記者科普知識。
    “現在是10月,正是馬鹿的發情期,那位穿紅衣服的記者大概衣着過於鮮艷了,引起了雄鹿的關注,把他也當成一隻爭奪配偶的對手啦!”
    車裏的人大笑,各車開始發表看法。
    “這是鹿呀,不是牛!”有人喊。
    “其實牛也不是見紅就追,牛根本認不得紅色。”
    “馬鹿比牛有眼力,認得穿紅衣服的是競爭對手!”
    "那個小母鹿真是漂亮,難怪有人要摸它。"
    又是一陣大笑,這幾天艱難行路的壓抑感為之一掃。
    專家又開始科普:“馬鹿和其它幾種鹿不大一樣,馬鹿王是雌性,雄鹿只有在交配期間能摻和進來,它們的任務只是爭取配偶,在鹿群中沒地位的。好比是母系氏族社會。”
    “我們那位紅馬鹿看來註定打光棍啦!”
    於是這位記者整個天山之行都背上了“紅馬鹿”的綽號。
    
    
    走在草原的波浪上
    
    路上一位專家講,“鞏乃斯林場有一片地方開闢成了森林公園,路雖然繞了一點,可是那裏很值得一看。”
    此提議得到一致同意。
    車進山、上坡,又是一陣七拐八拐,森林公園到了。一條平坦的柏油路伸向林子的深處。
    如此好的路,僅這一點,就使大家心情為之一暢。
    我們的陸風越野車一共四輛,三輛是海藍色的,一輛是米黃色的,駛進綠色植物的海洋,猶如幾條華麗的游艇。
    山路起伏但還算平整,路邊草場裏的草,足有一米來高,聽當地人説,這都是牧民種的。
    草叢中野花怒放。有黃的、有藍的、還有白的、散漫開來,一望無際。
    風吹草動,成片成片的起伏搖曳,如波濤激蕩。山花爛漫,紅飛綠落,似浪花飛濺,行車之人,如癡如醉。
    
    
    你在哪,新疆虎
    
    專家告訴我們,過去,也就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天山草場到處都像這裡一樣美麗富饒。時間再向前推一推,一二百年以前,這裡還有新疆虎出沒。
    據記載,新疆虎體型如孟加拉虎,以野豬、鹿、野馬等為食,性情兇猛。它的活動範圍也是虎中最廣的。有人稱其為裏海虎或波斯虎。
    其實天山和塔裏木流域才是這種虎的老家。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新疆探險時,多次提到這種虎,1916年他在一段文字中描述説,“新疆虎像狼一樣多”。然而到了1948年以後,“新疆虎”就很少見著於文字。最晚一次的報道是1983年,一個復員軍人在河邊發現一隻“新疆虎”。從那以後,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對外宣佈:老虎的三大亞種已經滅亡。其中就有“新疆虎”。從此,天山北麓荒原草地就再也不見虎嘯山林的壯景了。
    不過最近又有人在天山一帶發現“新疆虎”。媒體為之揭起一片喧嘩。有人還出一百萬元懸賞發現者。可是一年過去了,“新疆虎”似乎又隱藏到了暗處,再也沒有見到什麼消息。
    我們的專家中卻有人堅信“新疆虎”可能還存在,只是少之又少了。新疆虎在過去是虎種群中數量最多的,生活範圍也是最廣的。
    專家説,就在最近他去哈薩克斯坦考察時,親眼見到幾張虎皮,是當地人剛剛捕殺的。人為的捕殺是導致“新疆虎”滅亡的最直接的因素。但他仍然堅信,或是在期盼,在這茫茫的草原山林裏,此刻一隻新疆虎,正躲在一米人高的草叢裏在暗中注視着我們的車隊。(未完待續)
    
    (圖片/文字:中央電視臺駱漢城、周毅)

責編:東子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