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自然探索 > 探索隨筆   


羅布泊穿越:亡者、野駱駝及饑腸轆轆

英北海發現一個新“百慕大”

探秘巴丹吉林沙漠

古道悲風

剝離宋代古墓壁畫

揭開“東方金字塔”神秘面紗

北極小城特羅姆瑟印象

美洲乳齒象可能因結核病滅絕

這種鳥已經隨風而逝

十萬銅鑄文字 幾多華夏故事

“死亡之海”將現“綠色長廊”

天壇再現“北圓南方”古貌

尋險羅布泊

放縱天性,上路吧!朋友

獨腿單騎闖過阿裏無人區

百年來的簡帛發現與簡帛學的發展

凝望西部

史念海與中國歷史地理學

神秘的瑪雅文明:水晶頭骨千古之謎

帶着對生命河的關注-行進在金沙江畔

探秘藏北顱骨墻

接近《垂直極限》

發現深海沉船 印證英雄膽量

百名郊游者雲蒙山曆險記

古城鎮遠

陽光中的香格里拉

千里風塵: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隊前方報道之六

一個羅布泊探險者的野生動物情結

千里風塵: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隊前方報道之五

風雪念青路--(7.3) 冰淇淋之夜

風雪念青路--(7.2)探路c1

風雪念青路--(7.1)建立大本營

風雪念青路--6.30 當雄

風雪念青路--(序)

納木湖畔望羌塘

千里風塵:慕士塔格攀登深圳隊前方報道之四

千里風塵:深圳隊慕士塔格攀登前方報道之三

千里風塵:深圳隊慕士塔格攀登前方報道之二

千里風塵:深圳隊慕士塔格攀登前方報道之一

魂牽卡瓦博格

貢嘎山札記 (下)

貢嘎山札記(上)

難忘的九天九夜(四)

難忘的九天九夜(三)

難忘的九天九夜(二)

難忘的九天九夜(一)
古瓷片的世界和天堂



    有道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當日暮黃昏或夜深人闌的時候,姜宇、白明、陳浩瑞三人得空兒對坐在“睦明唐”,手裏把玩着一塊古瓷片,那一刻,這塊瓷片就是他們的“世界”,也是他們的“天堂”。
    
    “睦明唐”本是東花市附近的一處茶藝室,經過嚴格的資質認證,11月14日被市文物局正式批准掛牌為“北京古陶瓷標本博物館”,該館同時製作了專業網站。
    
    茶和古瓷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在“睦明唐”,兩者得以殊途同歸。品一盞香茗,賞一款古瓷,聽一曲“高山流水”,仿佛時光倒流,在歷史的閃回中,與古代文明不期相遇、相知、相許,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動。
    
    印象中,文物真品總是被層層光環所籠罩,尤其是古瓷,由於其身價高昂使人難以親近。上好的瓷器別説現在,即便在當時就已價值非凡,古有“黃金有價鈞(瓷)無價,一件鈞瓷百重廈”之説,而民間更通俗的説法是:“縱有家財萬貫,不及有鈞瓷一件,汝瓷一片。”
    
    由於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及至當代,流傳下來的古瓷整器件件都是文化瑰寶。一款元清花蓮卉紋盤在1991年香港一屆拍賣會上的成交價為700萬元港幣,另一件明宣德青花暗花海水龍紋高足碗在1997年則拍出1000多萬元港幣的天價。
    
    不要説擁有一件這樣的珍寶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甚至終其一生也無緣與之相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喜愛它們,併為之驕傲。
    
    與古瓷整器高不可攀相對照的是這家剛成立的“北京古陶瓷標本博物館”帶給人的親和力。它所特設的“觸摸區”更拉近了展品與人之間的距離——元清花的清晰厚重、明成化鬥彩的精緻優雅以及如冰似玉的越州青瓷、類銀類雪的邢窯白瓷和色彩繽紛的鈞瓷……全部有類可尋。儘管這些展品只是一塊塊古瓷殘片,但專家們卻説它們“殘而不失為師、殘而不失其美、殘而不失其珍、殘而不失其值。”輕撫它們,就像是在觸摸一段歷史,每一件瓷片上的色彩、畫風、釉色似乎都在訴説一段往事。
    
    行家認為,鑒賞和收藏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經驗累積、眼光銳利還有心靈感悟,只靠讀幾本專業書、看一些資料圖片就妄想在舊貨市場上“撿漏兒”是不現實的,也太過功利。對於古瓷愛好者而言,在初學時就購買大量古瓷整器作參考也是不可能的。而從古瓷片入手學習能夠事半功倍,因為它們量大品全、內涵豐富且真品率高。文物不一定全都價值連城,收藏的門檻也並非不可跨越。
    
    事實上,姜宇、白明、陳浩瑞他們就是這麼過來的。三人當中,出道最早的是白明,上大學時就沉迷於此,如今已經20多年了,圈內人稱他:“片兒白”。在其感召和鼓舞下,姜宇、陳浩瑞也投入其中。雖然他們的際遇不同,經歷各異,職業也不一樣,但對古瓷片的共同愛好使他們樂此不疲,並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他們走窯址、訪工地、逛市場,嘔心瀝血收集到的30類約5萬餘件古瓷片雖稱不上件件精品,但出現在350多米的展區內的珍藏已經蔚為大觀。
    
    初創“睦明唐”時只想為圈內朋友提供一個能修身養性和切磋交流的環境,不料被專家慧眼所識,讚嘆他們的藏品豐富,佈局合理,完全可以申建一個古瓷片標本博物館以補空白。
    
    在掛牌博物館以前,“睦明唐”就已名聲在外。陜西美院的大學生就為一睹一塊元樞府瓷的真顏專程從西安至此,一家大博物館兩次上門求借一片定窯蓮花盞。而説起他們的收藏,白明先生如數家珍,尤其對汝窯瓷片這一專題更是興趣盎然。如果把中國古瓷比做瓷界的王冠,那麼汝瓷便是王冠上那顆最耀眼的鑽石。汝瓷對於胎泥的選擇、加工極細,甚至不惜加入昂貴的瑪瑙為原料,因而其胎質極其細膩,胎體很薄,但經多次上釉,其釉層很厚,晶瑩如疊翠,高雅而凝重。汝瓷的釉色屬於純青色,“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説不出的大氣與凝重。
    
    汝窯創燒於北宋末年,20幾年後毀於靖康之變的戰火中,其燒制時間短,又以供禦為主,在民間流傳極少,在南宋時就已十分珍稀,傳世的整器極少,多為北京故宮、台北故宮收藏,而尚在民間的據説不超過3件。
    
    足令姜宇他們自豪的是“北京瓷片標本博物館”汝瓷片的收藏已達1萬件以上。每每在燈下觀賞把玩、體味那光亮瑩潤的釉層、雨過天青般的色彩,心裏升騰的都是不一樣的情感,有悲、有喜、有癡、有愛,有感恩、有滿足,惟獨沒有悔和怨。
    
    可以説,這裡的每一塊瓷片標本都凝固着千百年來中國古文化的印跡,上面甚至還存留着歷史的體熱和余溫,在“拼對文明碎片,追尋文化基因”的信念執著中,他們這些年的心血和付出沒有白費,不過也註定了他們還將付出。
    
    一塊古瓷片很小很小,歷史的空間卻很大很大。
    
    ■文/記者孫世

責編:東子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