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揭開“東方金字塔”神秘面紗 |
|
|
|
|
|
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西夏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王陵發掘西夏考古首次發現神秘“鳥人” 破譯消失了770多年 的西夏王朝迷霧 對西夏王陵的調查作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一直受到世人的矚目。西夏王陵坐落在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下,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與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鞏縣宋陵相當。王陵中獨特的陵塔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整個西夏王陵建在約50平方公里的荒漠上,共有9座皇帝陵園和250多座達官貴人的墓葬,雖然地面建築早已被破壞,但遺跡仍顯示着歷史的滄桑。10月20日,西夏王陵3號陵園建築考古發掘田野工作全部完成。這次發掘是西夏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此次發掘使陵園以塔為中心佈局的地面建築形制基本呈現在世人面前,並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已經在歷史上消失了770多年的西夏王朝皇陵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了。 ■戰火湮滅顯赫王朝 《二十四史》不見記錄 770多年前,西北大地聳立着一個與宋、遼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西夏語為“大白高國”。因其位於同一時期的宋、遼兩國之西,歷史上稱之為“西夏”。1227年,經過一番血雨腥風,蒙古成吉思汗的大軍攻下了西夏王朝後,對西夏党項人進行了毀滅性的殺戮。這個在戰火中湮滅的西夏王朝在歷史典籍上記載極少,《二十四史》上也沒有對西夏王朝的記錄。如今這個曾經顯赫一方的西夏王朝留給後人的,只是一個又一個謎。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留給世人的最大一處遺存。隨着西夏王陵3號陵園建築遺跡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結束,人們從那些廢棄的建築、出土文物和殘缺的經卷中,尋找着這個古老王朝的蹤跡。 ■朱總理視察西夏陵 指示撥款1000萬 西夏陵區管理處王月星主任告訴記者,1999年10月28日,朱鎔基總理視察西夏陵,對陵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總理深有感觸地説:“看了西夏陵,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並指示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産。國家計委根據朱總理的重要指示,於十日內下撥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於西夏陵3號陵園遺址保護修復。 西夏王陵的考古發掘與調查開始於70年代初期。1972年解放軍某部到賀蘭山泉齊溝建設施工時,發現了很多文物。經過專家認定,這裡是西夏皇家墓地所在。此後的30年間,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對西夏王陵做過多次的調查、測繪和發掘。從2000年9月到今年10月的對3號陵的地面田野調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寧夏考古所和西夏陵區管理處3家聯合開展。國內著名的考古專家蔣忠義、楊國忠、徐殿魁受國家文物局的委託在陵區發掘現場指導。這是目前對西夏王陵最大規模的一次考古。一年多來考古工作者對西夏王陵3號陵一共清理髮掘面積32000平方米,出土了14萬件的瓦當和200件建築裝飾品,其中主要有磚瓦、滴水、瓦當、龍頭脊獸等大量建築裝飾構件,特別是還出土了迦陵頻伽等一批珍貴文物。 ■獨特陵塔得美譽 歷史猜測被改變 西夏王陵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其獨特的陵塔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9座王陵每一座都是一座獨立完整的建築群體,它坐北朝南,呈縱長方形,莊嚴肅穆,高大雄偉。 3號陵園是9座西夏王陵中佔地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考古專家認定其埋葬的主人是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墓地。對西夏王陵的考古主要也是發掘3號陵園為主。 考古專家指出,此次對3號陵的發掘取得了重大的發現:整座陵園建築形制是以塔為中心而進行佈局的,陵園所有地面建築形制首次基本清楚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發掘對3號陵園的建築佈局、結構和風格也都有了清楚的認識,改變了以前人們對西夏陵園形制的許多看法,對西夏喪葬習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文物古跡以其豐厚的西夏曆史文化沉澱、重大的文物價值和獨特的建築形制,集中反映了西夏曆史文化特點,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西夏文化的博大寶庫。 ■“東方金字塔”不是八角塔基 此建築為中原陵墓所未見 西夏王陵中的陵塔被譽為“東方金字塔”,陵塔位於陵城西北隅、墓室的正後方,是西夏陵園中重要而又特殊的建築,為中原地區陵墓所未見,能反映出西夏貴族某種特殊的葬俗。在對3號陵園發掘前,專家都認為“東方金字塔”建築為實心夯土臺、八角錐形,上部層層內收呈七級。這次發掘已經肯定陵塔不是八角形的,是圓形塔基,大體直徑有34米左右,塔基上面是七層還是五層現在無法確定,將來通過測量後才可見分曉。 西夏陵管理處文物管理科的王昌豐科長説,他們在清理墻基周圍堆積時,沒有發現有登臨頂端的任何形狀的階梯、踏步,角闕附近也僅發現大量的磚瓦及脊獸殘片,而未發現明顯的方木支撐結構。由此專家們認定角闕之上應為一種實心的,用磚瓦、脊獸壘砌的高低錯落的塔式建築,而決非可以拾級而上的庭臺樓閣。此次出土的銅鈴應為佛塔角端懸挂的裝飾物,這種在陵園中修建佛塔式象徵性建築與西夏尊崇佛教有直接關係。 ■西夏史考古首次發現神秘“鳥人” 佛教“極樂世界”之鳥重現人間 2000年4月30日,考古隊隊員在對3號陵園的清理髮掘中,在陵園的東北角闕,發現了一尊造型完整的人面鳥身的“鳥人”。經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專家蔣忠義認定,這“鳥人”是《阿彌陀佛經》中記載的迦陵頻伽。這是西夏史考古的首次發現。迦陵頻伽是梵語的音譯,漢語譯作妙音鳥,是喜馬拉雅山中的一種鳥,能發妙音,是佛教“極樂世界”之鳥,它們應是佛教建築上的裝飾物。 ■發現王陵中軸線 也為全國所僅見 在以前對西夏陵的研究認為,王陵中的陵塔在陵園大門的西邊。在此次發掘後,專家認定,墓區出現的整個中軸線顯示出西夏陵獨有的特點:墓道正對着獻殿,和獻殿是整個連接起來的,這在全國是頭一次發現。主持發掘的蔣忠義先生推測,這可能是帝王靈柩運來以後,先在獻殿上置放一下,然後由獻殿後面北側門一直運到墓道裏,這也是全國頭一次發現,很可能與西夏人的信仰觀念和鬼神崇拜有關。 ■發現嚴重盜墓坑 還將發掘陪葬墓 專家在發掘時指出,西夏陵園吸收了我國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陵園之所長,同時又受佛教建築的巨大影響,使漢族文化和佛教文化與党項民族文化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建築形式,這充分顯示了党項民族的崇拜觀念和生活習俗,在中國陵寢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但是由於多種原因,西夏陵和陪葬墓的制度以及陵園附屬文物的研究和考證方面還亟待深入。 西夏陵在歷史的長河中所遭受的破壞是歷代帝王陵墓所受毀壞和盜掘最為嚴重的。3號陵墓道的北頭和南頭也已發掘完畢,在封土上已發現了鎏金的銅泡(古代在衣服或馬具上的裝飾物)、銅鏡的殘片和鐵鎧甲片。主持發掘的專家蔣忠義先生認為這是由墓室裏盜出的,可以確定當年蒙古大軍破壞陵園時遺留的盜墓坑肯定已經盜到墓室了。 另外,西夏的史料和相關的證物極少,以物論史、以物證史,深入揭示西夏曆史內涵非常困難。西夏陵區管理處旅游宣傳科林駿科長説,經過報批國家文物局原則同意,我們正準備在明年發掘一處陪葬墓,以進一步揭開西夏王朝的神秘面紗。 ■遺址存在嚴重病害 墻體脫離成為空殼 由於歷史上的人為破壞,西夏陵從歷史原貌到史料證據十分貧乏,加之自然殘壞的原因,目前只有尚存的夯土建築仍然能夠顯示出西夏陵的宏偉風光,保護好這些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色彩和建築結構及工藝的陵、墓,是保護好西夏陵這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産的首要任務。 西夏陵夯土遺存主要是十余種化學物質所組成,表現為素黃土夯築和黃土與礫石混合夯築體,夯築體病害的主要發生體為黃土,主要病害為嚴重風蝕、風化,季節性洪水沖刷及乾濕變化等原因造成的開裂坍塌等。西夏陵夯土遺存的保護主要應解決兩個關鍵性問題:一是防止風沙的風蝕破壞作用;二是提高防止雨水沖刷能力。這次保護採用的措施是獲文化部文物保護科技成果獎的PS加固技術。 在修復前,陵園墻體有剝離體,剝離體邊緣部分與墻體相連,中間大部分與墻體脫離或者是虛土相連,形成一個個空殼,遇到雨水沖刷及大風吹蝕時,即脫離墻體剝落,這就是使神墻墻體逐年“變小”的主要原因所在。據專家觀察,3號陵所有遺址上均存在這種病害。這種病害分佈範圍之廣,程度之嚴重,在經歷保護加固的土遺址中是最嚴重的。 ■給王陵“打針吃藥” 敦煌學者加入保護工程 敦煌研究院文保所的專家經過前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出一套治理剝離方法。採用低濃度的PS溶液或PS+粘土漿,用注射的方法將這些液體注入到剝離體與墻體間的空洞部位,然後對剝離體施加一定的壓力,使剝離體與墻體相粘連,讓墻體和剝離體重新結為一個整體。目前運用此方法對3號陵東西神墻及南神墻部分墻體進行了加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初步統計,目前已完成的剝離體的加固面積約有300平方米。 西夏陵管理處宣傳科的林駿科長説,這些保護性的修復工藝,就像是給王陵打針吃藥一樣,進行加固後,西夏陵夯土遺存的耐風蝕強度可提高15至20倍左右,耐風化和耐雨水沖刷的強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專家支招旅游開發 黃土鋪地高空加臺 目前,西夏陵3號陵清理工程基本全面結束,保護工程也取得了試驗階段的成功。但是如何將保護與旅游相結合,做好發掘現場和各建築單體的維護和展示成為西夏陵管理面臨的重大問題。日前,西夏陵區管理處邀請3號陵加固保護工程總負責人、中國文物研究所付清遠總工程師,國家文物局清理工程專家組成員蔣忠義、徐殿愧、楊國忠,自治區文物局衛忠副局長,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王旭東所長就如何在有效保護陵園現存文物的基礎上向游客充分展示西夏曆史文化風貌進行研究。專家們指出,針對西夏陵3號陵的病害原因非常複雜,應選擇就地保護、展示發掘成果,而不用全部回填。 專家還建議給陵園原地面整個鋪墊一層10至30厘米的黃土。這樣做,既能做到讓游人看到原來地面,又可做到防風雨沖刷和防止人為踩踏。管理處將選用合適的石子再加上一些黃土鋪墊,在陵臺周圍恢復一段原來地面讓游人參觀。 西夏王陵管理處王主任説,我們要把3號陵園建設成露天博物館,除去重要的部位做圍欄外,不做大面積的護欄。獻殿、南門可恢復包磚,恢復包磚後做一個木構懸空通道進行保護,供游客通行。其他三門恢復包磚後用護欄封閉供人參觀。碑亭是很好的展示亮點,管理處準備將原來在此出土的人像碑座、蓮花方磚等文物原物或複製放置發掘原地,並在其較隱蔽的角上做一個架空參觀平臺,供游客居高臨下參觀。 ■記者謝沂自銀川報道
| 責編:東子 來源:北京青年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