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疆旅遊資源 |
|
|
|
|
|
新疆被中外稱為“天然博物館。沿絲綢之路遺址,分佈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8個,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寺觀廟宇2萬多個。草原岩畫、石人、古墓群、烽火臺,南北疆都有分佈。冰川、冰塔林、雅丹地貌、冰山湖、高山湖、天鵝湖及29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構成新疆奇異的自然風光。 新疆已發現的古城遺址有50多座,多是西漢至明代以前西域地方政權的治所和軍事城堡。吐魯番的高昌古城遺址、交河古城遺址、若羌縣境內的樓蘭古城遺址、吉木薩爾縣境內的北庭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克孜爾石窟位於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公里處,鑿拓在木扎特河谷的峭壁上,佈局長達1公里,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是龜茲石窟的典型代表。庫木吐喇石窟即庫木吐喇千佛洞,位於庫車縣西南30公里處,窟群鑿在渭幹河東岸岩壁上,分南北兩區,約3公里。有洞窟80個。建於5~10世紀,營造時間達500年。壁畫較完整者僅有31窟。 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森木塞姆石窟位於庫車縣城東北40公里處,窟群鑿于庫魯克達格山口東西兩岸的懸崖上。營造于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有洞窟52個,保存原有洞窟形制的19個。保存寺院建築遺址1.5萬平方米。石窟多為禮拜佛堂,堂內均有壁畫。主室正面有佛塑像,後室有涅、禮佛、樂舞人像和山林景觀圖案等。壁畫和塑像具有龜茲藝術風格特點,196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錫克沁千佛洞位於焉耆回族自治縣西南30公里處,依山營造,由南大寺、北大寺和石窟群組成。建於公元6~8世紀,營造時間達200多年。南大寺有建築遺址90余座,寺院佈局迴旋串連,自成體系。塑像、壁畫遭破壞。發現佛頭80余件,另有佛身、佛飾等物。南大寺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孜克裏克石窟位於吐魯番市東北40公里,火焰山中部的河谷西岸,始建於5~6世紀,現存洞窟83個。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公塔,又名額敏塔。位於吐魯番市東2公里處臺地上。建於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塔呈圓柱體,通高44米,由基臺、基座、塔身、塔剎組成。塔身由灰黃色條磚砌成,有三角形、四瓣花紋、水波形紋、菱形紋等14種平行幾何體圖案。內部為螺旋體中心柱,有72級螺旋形臺階通頂部。造形古樸、簡潔,具有維吾爾族建築風格。塔門外側立建塔石碑一方,用漢文、察哈臺文合璧陰刻。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帕霍加墓,俗稱香妃墓。初建於1640年前後。墓地由陵墓、大禮拜寺、經堂、小禮拜寺和門樓組成。陵墓為建築群主體,高26米,頂端為圓筒形小樓和一彎新月,陵墓四角各有一立柱,頂端有一小巧召喚樓,樓頂亦有新月,與陵墓小樓新月對應。陵墓全用綠色玻璃磚貼面,個別部位加添藍色和黃色玻璃磚,有的磚面書阿拉伯和波斯文的伊斯蘭教訓誡。顯得端莊肅穆。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斯塔那墓群位於吐魯番市東南40公里處,為西晉至唐代高昌居民的公墓。已發掘墓葬400座,出土珍貴文物數千件。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有20多個縣境內發現岩畫、石人。其中阿勒泰、塔城地區的大部分縣都有分佈。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岩畫,有畫面120平方米,近300個身姿各異的人體形象。人像有男有女,或立或臥,或衣或裸,或對獸或起舞。 天山、崑崙山遍佈千奇百怪的冰川、冰塔林。僅天山的冰川面積達9100多平方公里,舉世著名的木扎特冰川(昭蘇縣境內)有60公里之長。和靜縣境內的天山一號冰川長5000米,寬2000米,厚100米,已對外開放。有的冰川天工巧成,如塔林、如簾洞、如明鏡,有的冰柱高達50米。冰塔林內,色彩瞬息萬變,聲響奇妙。天山谷地的“四季山”,一山有四景,山頂銀色晶瑩,山腰林木茂密,山下綠草如茵,山腳花草似錦,不出5公里,便能領略四季風光。著名的冰川湖天池(阜康市境內),古稱瑤池。海拔1900米,水深90米。四週環山,遠處積雪皚皚,近處林木簇擁。天池氣候奇妙,全年氣溫零上7個月,零下5個月,熱不過15度,冷不到零下12度。和靜縣境內的天鵝湖,海拔3000米,湖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周圍草林茂密,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天鵝從非洲、印度等地飛來棲息繁衍,為中國天鵝集中地。阿勒泰境內哈那斯湖,海拔3000米,四週林木花草繁茂,是養鹿、養花、放牧的優良牧場,也是影視界拍攝外景的理想場所。賽裏木湖(博樂市境內),海拔2000多米,湖面積454平方公里,四邊雪山倒影,周圍草原平坦,為天山北部最大的天然夏牧場。清政府曾列為每年祭祀的名山大川之一。
| 責編:陳琦 來源:人民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