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全程報道  巔峰全紀錄  珠峰五十年  大本營  登山者説  線路模擬  視頻專區  互動論壇

中國電視報特稿(2):拉薩的友情
2003.5.7



(中國電視報苑文剛特別報道)3月4日,我們在懷柔訓練基地開始訓練的第二天,由於前一天的高強度訓練,許多人出現疲憊之態,於是,當天進行拓展訓練。記得當時的教練孫斌問我們一個問題:“什麼是你感到最快樂的一件事?”“薩帕日婭”,不知為什麼,當時這個名字奇跡般地涌現在我的腦際。

薩帕日婭是一位德國姑娘,2001年我隨《中國新聞》報道採訪組《西藏紀行》同去採訪過她。她11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從此雙目失明。不知從何渠道,很小的時候她就聽説過許多有關西藏的美麗故事,很想去看一看。28歲那年,她説一定要去西藏看一看,並對朋友們説,她去不僅是還願,還想借此了解一下西藏是否也有盲童,這些盲童是不是也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後來,她終於來到了聞名世界的“日光城”——拉薩。在朋友們的熱情幫助下,她大體對西藏的盲童現狀有了初步了解。

在西藏大約有500多名盲童,西藏過去一直沒有對盲童進行特殊教育的機構。薩帕日婭得知這些情況後便四處活動,爭取各種慈善基金的支持,希望在拉薩辦一所盲童學校。她的這個近乎瘋狂但卻令人感動的舉動,得到了西藏有關方面的支持。

1998年,一座雖然很小,當時只有4名盲童的學校,破天荒地出現在拉薩。同是在1998年,到拉薩旅遊的荷蘭青年保羅無意中得知薩帕日婭辦盲校的事情後主動上門,一定要幫助她實現心中的夢想。之後,他辭掉工作回到拉薩,成為薩帕日婭的助手,後來兩人成婚。

2002年5月30日,我初到盲校,那時這裡一片破亂。也許是正在修建宿舍、教室的緣故,到處亂石堆積,塵土飛揚。記得那時,一個名叫索朗旺堆的小男孩,曾經摸著印有凸出“CCTV”字樣的採訪本,問我這是什麼意思?當我告訴他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時,他滿意地點點頭,“CCTV”,一邊輕聲重復著,一邊把稚嫩的小臉貼在課桌上,眨著大大的雙眼,陷入靜靜的遐想中。那一刻,我終生難忘。

2003年4月17日,當我終於有機會再次走進盲校大門時,一切都已改變。一座不大但很潔凈的院子裏拴著一條高大威猛的藏獒,呈凹字形院落是連在一體的具有藏式風格的二層樓房,迎接我的還是那位畢業于西藏大學美術系的老師德珍。兩年不見,德珍愈發清秀,也更健談。在她的陪同下,我參觀了一間教室,十幾個盲童正在學習使用盲文打字機。據德珍介紹,這種每台約1000元的藏文盲文打字機是薩帕日婭發明的,她很了不起。在另一間飄蕩著美妙音樂旋律的教室裏,我在十幾個學生中間,一眼就看到了可愛的索朗旺堆,他還是那麼安靜,趴在課桌上,支楞著兩個耳朵,在靜靜地聽別人彈六弦琴。剎那間,一年前,他和別的同學一塊高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情景恍若昨日。為了不打擾他們上課,就沒有主動上前和他説話。但他的樣子,我是牢記的。

走出教室,見到薩帕日婭,簡單聊天后,知她前天剛從德國回來。當她得知我是專程來看望盲校和孩子們時,她很是高興,還問我“四處參觀了嗎?拍照片了嗎?隨便拍!”之後,她急匆匆地告別,又去忙她的寫作了。

陪我一路參觀的德珍,主要負責29個盲童的藏文和漢文的學習。教課之餘,她的唯一愛好就是畫畫。畫室雜而有序,除了大量臨摹畫外,更多的是創作作品。她的畫風樸素自然,有畢加索的風格,用色大膽,想象奇異,讓觀者一見有匪夷所思之感。德珍説,她從事繪畫純粹是愛好。每一幅作品,她都傾力而為。每每創作完成,她都約朋友同賞,敘述她的喜悅和感受。從1999年開始,她創作的近50多幅作品均已被國內外友人收藏,在拉薩是遠近聞名的畫家。而每賣出一幅畫,德珍都會從中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交給盲校。她説,她愛盲校,她愛這些心地坦然的孩子們。

將於今年5月結婚的德珍對未來有許多想法,她要多搞些創作作品參加國際國內大展。她想在拉薩辦一所藝術學校,教那些有天分的熱愛繪畫的孩子們。她想到國外去旅遊,去參觀聞名世界的博物館,一睹藝術大師們的絕世精品。

拉薩盲校,真的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也許,他們所求無多,所以才快樂幸福。對於他們來説,每邁出一步,每打出一個字。每聽見一個音符,都是一件讓他們高興很久的事。“享受生活的每一瞬間”,是拉薩盲校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