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和他的珠峰茶館
每天晚上,邊巴在珠峰大本營臨時搭建的茶館裏燈火通明,前來喝茶、聊天、打牌的人絡繹不絕。
説是茶館,其實就是用木板搭一個框架,外面蒙上編織袋,再開出一個門。邊巴共建有3間這樣的“房子”。
走進邊巴的茶館,只見屋子中央擺放著兩張藏式茶几,茶几中間是鐵質牛糞爐,裏面爐火熊熊。屋子四週是藏式卡墊床,門邊的櫥櫃裏擺滿各種飲料、酒水。
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太陽一落山就寒氣逼人,天寒地凍。此時走進這燃著爐火的茶館,再喝上幾碗滾燙的酥油茶,寒意頓消,好象走進了家。
44歲的邊巴是珠峰腳下巴松村的居民。早在1985年,他就在村裏辦起一個小茶館,為那些到珠峰旅遊的外賓提供服務。1999年,他看到來珠峰登山、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就在每年的登山季節把茶館搬到珠峰大本營。現在,珠峰的茶館已經達到了18家,各式簡易房子和帳篷大約有30多間。
邊巴説,生意最好的時候是在1999年和2000年,那時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在山上做生意,營業額可以達到5萬元左右。“競爭越來越激烈,因為開茶館的人太多了”。
邊巴的茶館為客人提供酥油茶、甜茶和清茶,還有啤酒、白酒和藏白酒以及其他飲料。“只要能喝的就賣。”邊巴笑著説。
邊巴家裏共有7口人,全家人還常年照顧一位60多歲的孤寡老人。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家裏的其他人要照顧農活和牲畜,山上只有他和20歲的女兒卓嘎。
卓嘎一見到有客人來,就微笑著端茶倒水。他們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多年經營的“品牌”效應,使得許多來珠峰登山的隊員和協作人員都願意到這裡來喝茶、聚會。
邊巴的茶館還可以為客人提供住宿。客廳旁邊有一間臥室,放有5張床。邊巴説,最多時他這裡可以為客人提供10張床位。
邊巴説:“我每年都要來。”(新華社記者薛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