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全程報道  巔峰全紀錄  珠峰五十年  大本營  登山者説  線路模擬  視頻專區  互動論壇
     

大本營快訊
珠峰概況
珠峰攀登史
登山常識
珠峰掠影
14座高峰
登山的精神與登山的方法----川崎隆章(二)



日本登山協會的組成,要推溯至西元一八九五年,在英國牧師威士敦的提倡下,由小島鳥水、高頭式等人,創立了日本最早 的山嶽協會。從一九一二年開始了一連串的登山活動,其間也包括積雪期的登山、立教大學攀登南達扣達(Nanda Kot)山、大學遠征亞伯 達(Alberta)山等幾次較轟動的登山活動。二次大戰後,女權抬頭, 禁止女性登山的法律也隨之成為歷史;於是一群全由女性組成的登山隊,浩浩蕩蕩的登上了喜馬拉雅以及安第斯山。從此,登山的活動在 日本已形成一股熱烈的風潮,各大學及社會人士所組成的登山更連續 不斷的展開活動,其中包括著名的日本山嶽會成功地攀登聖母峰南壁,而會員三浦一郎從聖母峰南面四千公尺高的昆布格來斯勒 (Khumbu Glacler)冰河 [ 孔布冰川 ] 滑溜而下的壯舉,更引起了世界登山者的注目。此後,日本登山界的元老們,組織了更多的登山俱 樂部。在眾人的觀念中,認為只有攀登岩壁才是真正的登山,於是大家循着此一觀念而跟進,以岩壁出名的阿爾卑斯山,遂成為他們攀登 的主要目標。雖然其間的精神和成績十分的可觀,但是他們腦中所深植的錯誤登山觀念——"絕不走別人走過的路線",則顯得有些迂腐; 然而幸運的是,還沒有人因此而陷於高山的迷境中。
  日本人是以十分聖潔的心情來膜拜山嶽,在歐洲則不然,他們更相信山是恐龍棲息的地方,故對山充滿了恐懼,毫無崇拜的意識——此乃民族思想的差異, 使得歐洲和神秘的東方具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至於與日本同源的中國、印度和尼泊爾,對山的崇拜則不相上下;由他們所取的山名,如 雪山、神座,便可以看出他們對山的敬愛。世界第一高峰,更被東方 稱之為"雪的聖母",不容世人褻瀆。過去一支登山隊在攀登馬拿斯魯 山(Manaslu) [ 馬納斯魯峰/Manaslu,8163M,位於尼泊爾境內 ]時, 由於攀登不順而折返,碰巧當地正發生一連串的流行性傳染病、五榖不熟、雪崩時將古老寺廟掩埋的不吉祥事件,當地居民迷信是因為他們踩踏山頂時污辱了山神,使神發怒。在人民埋怨下,他們只好放棄做第二度的攀登,改登傑耐斯海摩(Ganesh Himal)。這是登山者第一次遭受的挫折。到了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各國對山的觀念已漸漸 由模糊轉為明晰。試想,白皚皚的山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着玫瑰色的光芒,對人類喜愛美好的天性,已不啻是一種誘惑。
他們隨而以征服者的姿態,從攀登阿爾卑斯山開始,就此展開攀越的活動。在英國,登山隊常向隊員播放"征服聖母峰"的影片,在意大利,則有"征服喜馬拉雅K2"影片,由此可以看出歐洲人想征服山嶽的野心。反觀日本,怎麼也找不到"征服扶壁、攀登嚴冬期北嶽"或"征服嚴冬期的 劍樂"等野心勃勃的形容詞。然而,面對高山的雄偉壯觀,對登山者 而言,是無法抗拒的誘惑。所以,不論是"征服"或是"膜拜",人類自 古對大自然的挑戰精神,在此皆得到了充分的發泄。 (摘自《登山技術入門》,日本登山學校編,王芝芳 譯,台灣大孚書局出版,1992年9月出版。由李陶編輯及提供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