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納斯行知大全(一)地理、人文篇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9日 15:56)
引子
西域歷來就是神秘之地,也是許多人的神往之地。從《法顯傳》到玄奘《大唐西域記》,外面世界對西域的求知渴望就從來沒有停歇過。西域三十六國、古絲綢之路、鳩摩羅什、斯文.赫定、樓蘭姑娘、羅布泊、尼雅,西域總是讓人想起一連串的熟悉的名字。大漠孤煙、金戈鐵馬,西域總是讓人心血澎湃。其實西域陽剛之中有柔美,蠻荒之外有綠洲,其中喀納斯便是西域風情中的另類。
關於喀納斯
喀納斯可以説是新疆最富盛名的風景區,它有很多美稱如“北國仙境”、“西域明珠”、“人間凈土”等。人們往往把它與俄羅斯、瑞士、新西蘭等一些國家的自然絕景相媲美,然而喀納斯就是喀納斯,它是中國大西北一處獨特的自然和文化的旅游勝地。1986年被中國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
自然地理
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喀納斯自然地理特點:
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歐亞大陸象一片巨大的樹葉,漂浮在大平洋、印度洋與北冰洋之間。在歐亞大陸的中心,喀納斯就象一顆寶石,鑲嵌它的中心區域。它離這塊大陸四週的大海似乎都是那麼遙遠;
中國的西北極:喀納斯位於中國大西北的最北端,如果把中國的版圖比喻為一隻雄雞,那麼喀納斯就是這只雄雞的尾巴上翹得最高的那枝漂亮羽毛;
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流域:中國大陸的河流按照流入的大洋不同,分別屬於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除此而外,在西部還有大面積的內流水系區域,這些水系流入內陸的沙漠而消失。在我國的所有水系中,北冰洋水系的流域範圍最小,喀納斯就處在中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的上游;
|
|
|
衛星上拍到的喀納斯 |
阿爾泰山的西南坡:阿爾泰山是亞洲著名的大山脈,長2000多公里,呈西北—東南走向,在中國、俄羅斯、蒙古的交界處逶迤綿延,阿爾泰山在蒙古語中是"金山"的意思,因山中盛産金礦而得名,歷史上也是西域邊塞征戰的重地,唐代詩人岑參就有“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的名句。
我們還可以用以下專業術語來表達喀納斯的自然地理:喀納斯位於新疆北部,屬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所轄,緊鄰中國與哈薩克、俄羅斯、蒙古的邊境。喀納斯地質公園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中國的西北角,阿爾泰山西南坡,它是我國唯一屬北冰洋水系的額爾齊斯河上游的喀納斯河流域。
氣候
喀納斯處在北緯48度到49度的高緯度地區,屬寒溫帶的高寒山區,氣候特點是長冬無夏,春秋溫暖。年平均氣溫為-0.2℃,月平均氣溫低於0℃的時間達4個月之久,冬季長達7個月,極端最低氣溫-37℃,極端最高氣溫29.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5.9℃,最冷月平均氣溫-16℃。雖然喀納斯處在遠離海洋的大陸中心區域,但由於巨大的阿爾泰山對水汽的攔截阻擋,年平均降水量可達1065.4毫米,屬比較濕潤的地區。降雪從10月至翌年3月,積雪可達1—2米。
旅游季節
所以對旅游者而言,喀納斯的最佳旅游季節是每年的4月中旬至10月初,最精彩的華章出現在6月和9月。6月,滿地的野花、一池春水、無邊的綠色會讓你駐足難離;而短暫夏季之後,喀納斯便迎來了它最動人的九月,秋草與碧水相擁、落葉共牧歌齊飛,秋天的喀納斯,游客總是被那抹金黃耀得心醉神迷。其實,冬天的喀納斯一樣精彩無限,江湖冰封、萬樹銀花。到了冬天,游牧的圖瓦人回到自己的小木屋,鑿冰捕魚、冰上摔跤、姑娘追,圖瓦人把喧囂過後的喀納斯安排得楚楚動人,其實也只有在冬天的喀納斯才真正是圖瓦人的喀納斯。但對於普通游客來説,冬天仍然不要去喀納斯,除寒冷而外,吃、住、行都十分困難。
民族與文化
額爾齊斯河流域,草美水豐,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這裡是西域草原文化的主要活動地之一,曾是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游牧民族的生産生活留下了大量的草原文化遺跡,形成了數量眾多的人文旅游景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吐魯克岩畫,岩畫多以馬、羊、鹿等動物為主要內容,造型優美自然、雕刻手法拙樸而又不乏細膩,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實寫照。
園區是一個多民族集聚的地區,蒙古族圖瓦人和哈薩克族固守着喀納斯這片人間凈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蒙古族圖瓦人
|
|
|
圖瓦人村寨 |
喀納斯是我國獨一無二的圖瓦人聚居地,圖瓦人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即《新疆圖志》所載“烏梁海”人,是我國古老民族中一個十分獨特的分支,我國的圖瓦人口僅有2000多人,全部分佈在新疆的阿勒泰地區,並以喀納斯最為集中。圖瓦人在中國是一個人數極少而又具有較強封閉性的民族分支。相對獨立的發展至少已有600年的歷史,目前還保留着很多原始游牧民族和古代蒙古人的習俗,保留着古老完整的氏族血統觀念和獨特的宗教信仰、語言、服飾和民居,構成了極為難得的文化活化石。
圖瓦人居住的小木屋,屋頂尖斜,屋樑房墻天棚地板全用松木壘砌,四週墻壁更是用整根的圓木壘砌,極富特點。
哈薩克族
喀納斯河流域也是哈薩克族人的家鄉,哈薩克是古代烏孫人的後裔,哈薩克這一名稱出現於15世紀,有人認為這一名稱來源於這個民族在古代為了避難而東遷的歷史,哈薩克就是“避難者”的意思。
哈薩克族為了適應游牧生活,創造了幾千年來一直居住的氈房,也就是人稱的“穹廬”,除了冬天而外,氈房終始伴隨着哈薩克人逐草而牧,只有在冬季才住木屋。
“馬是哈薩克人的翅膀”,在哈薩克的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馬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在喀納斯的哈薩克小孩4、5歲就開始學騎馬,到10歲左右已經是騎馬的高手了。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