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打開的民俗畫卷(27)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7日 17:30)
■風沙星空
我站在一個製造樂器的小作坊門前,那個十多歲的夥計正聚精會神地敲擊著他的“産品”——樂器。
我蹲下來,就在他身邊,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的“生産”過程。
他居然一直沒有發現我。
當完成那件産品的製作,抬起頭來忽然發現我默不作聲地看他時,他一點也不奇怪地衝我笑笑,露出了一副天真的模樣。
墻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樂器--都塔爾、彈撥爾、熱瓦甫、艾傑克、達甫、薩塔爾、卡龍琴、納格拉、沙巴依……
這些樂器名字有很多我叫不出來。那夥計見我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地看這看那,便給我逐個介紹著這些樂器的名字。在我的邀請下,夥計逐個地給我“表演”了每個樂器的使用方法。
然後,我走近他製作樂器的桌旁。桌上擺滿了用核桃木、桑木、杏木制做出來的半成品樂器。
對著滿墻的樂器,我仿佛聽到了節日裏維吾爾人歡快的音樂和舞蹈,我的每根神經和細胞都隨著這些音樂舞動起來。
在新疆,在有維吾爾人的地方就有音樂和舞蹈。在荒涼的地方,人們更需要有音樂來“料理”自己的生活,用音樂來書寫自己的一切。
於是,便有了“維吾爾人把歷史寫在音樂裏”的説法,便有了維吾爾人13種40多個品種的樂器,便有了豐富多彩的維吾爾人的生活。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