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埃及印象記 > 正文

埃及印象記(17):這個女孩叫琳娜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7日 15:10)


琳娜

  穿過艾哈邁德哈姆迪隧道,汽車就在屬於亞洲的西奈半島爬行。

  我們前方的目的地是可以欣賞到日出的西柰山,也就是摩西領受十戒的地方,資料介紹説,那裏遊人稀少,但訪問那裏的人都很有思想。哈哈,一般冒充大頭鬼的事,我是最樂意去做的,兼有這種説法,對於我這種自認為還有一點思想的人,西奈半島能不到嗎?

  其實,到不到西奈半島,我和同伴有過很激烈的爭論,最後,我乖乖地隨他而行。從中午12點發車,到傍晚7點多,沿著紅海,當被一些類似于西藏土林的地貌驚呆的時候,我們來到位於南西柰的聖卡特琳娜小鎮。

  選擇這個小鎮,一是西柰山,二是資料介紹説這一帶是遊牧的貝都因人聚居的地方,三是在開羅的書店裏翻到一本介紹西奈半島的畫冊,被其中幾幅圖片吸引,是關於一塊藍色的石頭的,很奇怪那種藍,很想知道那是否天然的,可惜那是法語版的。而我不想去西柰,認為那只是一個從地理及歷史上非常有意義的地方,但不是影人感興趣的所在,我對撒哈拉的白沙漠和黑沙漠更感興趣些。

  受這塊藍色石頭的吸引,又受時間的限制,我不得不取消探訪撒哈拉的白沙漠、黑沙漠、水晶山。曾看過白、黑沙漠的光影圖片,那真是非常吸引影人的地方。結果選擇這叫做藍谷的地方,事後同伴道出其間我懵然不知的一個小插曲:對這塊藍石是否是天然生成上,我曾表示過,如果是天然的,那當然是去看這塊藍石,如果不是天然的,那我的選擇是白沙漠、黑沙漠。同伴後來打發我先回旅館,他再找資料,找到英文版的圖書,知道這不是天然顏色的石頭,但他把事實隱瞞了。

  來到聖卡特琳娜小鎮,我們下榻在Foxcamp Hotel,,每人每天10埃磅,包早餐,房間較簡陋,床舖有點似榻榻米,因為地處沙漠地帶,乾燥悶熱。這裡遊人稀少,其實也並不稀少,只是多以團隊到達,因此像我們這樣自遊行性質的遊人較少而已,小鎮裏三、四星級酒店還是挺多的,但如果選擇經濟,惟有選擇遠離小鎮的廉價旅館,好在旅館能負責一日三餐,還能幫忙聯絡出租車,因此還算方便。

  有著錫瓦租用出租車的經歷,我們就把我們的打算,確定好具體時間、接受價格,交旅館老闆幫我們商定。

  第二天下午,在商定好的時間,見一輛紅色越野四驅車停在旅館門口,一位穿著灰色長袍、裹著阿拉伯式頭巾的男人躺在旅館“大堂”裏。

  説是“大堂”,其實只不過是旅館院子的空地裏用水泥壘起1米高、圓周約10米,用茅草作頂的大亭子,裏面水泥地上鋪滿草席子,上面放置幾張小矮幾,還有一堆軟墊子,可以讓人靠一靠,不過要在裏面坐,必須脫鞋入內,它的功能無疑就是正規酒店的大堂。只是坐在裏面更有情調些,因為不僅是人,還有貓貓、狗狗、蚊子之類的動物,只要它想,都能光臨。透過不嚴實的茅草棚,斑斑駁駁的陽光也就很風情地灑在草棚底下就坐的人的臉上、身上。

  戴頭巾的男子正側身躺在地上,身旁放著一小杯濃濃的紅茶,看我們來了,問是否租車的?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邀請我們喝杯紅茶。婉言回謝他的好意,因為我們是算計著時間的,當然不肯在此磨蹭,但這男子説不急,還以為我們不習慣紅茶,那就來杯咖啡?

  這些埃及男人喲,凡事都以一杯紅茶開始。

  好不容易讓汽車上路了,在小鎮兜了好幾個圈,看情形還沒有繞出小鎮的意思,就急了,但司機卻意味深長的看我幾眼,説回家帶上爐具、茶葉。唉,又是該死的紅茶。

  汽車停在司機家門口,突然奔上一個6、7歲模樣的小女孩,瓜子臉、長頭髮,大而亮的眼睛,只是臉有點臟,但熱情澎湃。靠著車窗問我倆:What is your name? ——Cat!——Cat?為了表達更清楚,我又喵喵狂叫一輪,女孩得意地笑了。

  接著告訴我,她叫琳娜,這車是她父親的。話還沒説完,伸過黑乎乎的小手捏我的臉,然後嘎嘎地大笑。

  嘿!這女孩!

  天生的與老人和小孩有緣分,一下子對這不生外的小女孩很有好感,且看她很面熟的,仔細瞧多幾眼,把我的發現告訴同伴,她長得很像舒淇,不過她的眼睛大多了,我很喜歡她,把她帶走,做我的模特。同伴先是反對,經我一説,也説是有點像,但他聲明,他不喜歡她,感覺這女孩有病,要帶就要我好好管住她,別惹他。

  哼!我還怕他和我搶這“模特”

  徵得女孩父親的同意,琳娜可以跟我們去藍谷了。琳娜雀躍般與我擊掌,轉身跑回家去,旋即又跑出來。嘿,只見她身上已套上一條黃底紅花的連衣裙,剛才還光著腳的她,現在左腳丫上有一隻皮涼鞋,右手提著另一隻,左手還挾著一個臟乎乎的毛娃娃。嘴巴還不閒著,哼哼哈哈著小曲,三奔兩跳的,一下子就滾到我懷裏了。

  同伴嫌棄地嘮叨我,她真有病,別讓她碰他。

  觀其舉動,我告訴同伴,她沒病,頂多就患上輕微的兒童多動症。這樣的兒童當模特更好,起碼表情十足。同伴面無表情地哼我,看他那樣子,使壞的我就慫恿琳娜“騷擾”他。教琳娜左一聲哥哥,右一聲哥哥的,無需我教導,琳娜還用她那臟臟的小手摸摸他的臉,捏捏他的耳朵,坐在前座的他躲是沒地方躲的了。看他那狼狽的樣子,我和琳娜一樣,開懷大笑。為了安慰“痛苦”的他,琳娜還變戲法般在裙子的口袋裏掏出幾顆瓜子,硬塞他手上。同伴忙不迭地把瓜子塞給我,臉部肌肉僵硬地對我低吼:管住她!

  小小年紀的琳娜也看出來了,坐在前面的哥哥不喜歡她,轉而把注意力全放在我身上,如法炮製地把她的把戲又在我身上試了一把,只是我不會生氣,她捏我一下,我會捏她兩下,那第二下是警告她:別再來!

  典型的兒童多動症症狀,就是兒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注意力集中不起來。突然,琳娜皺著眉頭,手捂著肚皮,弓起腰來作痛苦狀。看那樣子,她是鬧肚子疼了,拿出中國良藥——虎標清涼油,往她肚皮裏、臉上、手上胡亂抹一通,又讓她頭枕著我的大腿,小女孩安靜了。

  不清楚是藥性的作用,還是躺在我懷裏的感覺,生病的孩子惹人憐,不禁撫摸她的小臉。琳娜也很溫順地仰著臉,睜著大大的眼睛,抿著的嘴角笑微微地看著我,看我也看著她,又伸出她的小手環抱著我。

  看,快看!同伴提醒我,往前面戈壁灘裏看。原來汽車已經行駛在石礫荒漠上,所謂的路也只不過是汽車輪子壓出來的,在荒漠四週,零星分佈著一堆堆藍石頭,汽車往最大最多藍石的地方駛去。

  到達時,時間約為下午5點,陽光的角度適合拍照,忙招呼琳娜跟上。琳娜徵得其父親的同意,樂哈哈地扛著我的腳架,撒野般地跑起來。同伴就拉著琳娜的老爸做他的布景。

  藍谷(Blue valley),位於聖卡特琳娜小鎮北面約30分鐘車程的一處荒漠,其實是一種行為藝術,是比利時畫家威拉姆(Jean Verame)于1980~1981年間所作,藍色寓意和平。現在每年都會翻新,因此藍谷裏的石頭除了原色的黃石頭外,還有新舊不一的藍石,零星分佈于好幾公里範圍內。

  橘紅色的斜陽把所有的影子拉得長長的,骨子裏流著遊牧民族特質血液的琳娜,天生是個模特兒,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一招一式,全是那樣的到位、專業、自然,還有一臉的孩子氣,令我産生從影以來從未有過的按快門快感。

  沉醉在聲聲的快門聲裏,琳娜小腦袋可能認為站在照相機後面的感覺要比在鏡頭前來得好玩,執意要和我交換位置。


琳娜的父親

  把腳架調校到適合她的高度,手把手地教她按動幾次,琳娜就攆我到鏡頭前,除了定格幾個我自擺動作外,還儼然一副大師的姿態,與相機拉開一點距離,對我擺了幾個動作要求我照做,不合她要求的還小跑前來,弄弄我的頭髮,扯扯我的衣領,認真的勁兒,讓我不得不憋著氣嚴肅對待。

  這樣的攝影是讓人愉快的,快樂的時光就在這樣氣氛下慢慢地溜走,還沒來得及品嘗一下琳娜老爸的紅茶,太陽就完全西沉。

  有著良好祝願的藍谷也定格在我的、他的、琳娜的記憶裏!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