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草原行(18)猛固鐵索橋【東方曉】2004-12-21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5日 17:58)
從馬爾康踏上國慶草原之行的歸途返回成都,我們繞開堵車嚴重的鷓鴣山隧道,從卓克基官寨南行,直插小金縣。當我們冒著飛雪翻越夢筆山埡口,便進入小金境內。由於今年國慶黃金週期間,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雨雪天氣,下山途中不時遇見塌方和山體滑坡,險些造成此路不通。好在我們的金盃麵包車底盤較高,在一處新鮮的塌方處,我們抓緊時間搬開能夠搬動的石塊,賀師冒著山上仍不斷有泥石滾落下來的危險,加足馬力衝上剛塌下來的泥石堆,從兩塊巨石縫中艱難的擠了過來。阿彌陀佛!
|
|
|
猛固橋南橋 |
看著其他底盤低矮的轎車被堵在了小金一側,我們暗自慶倖自己的幸運。下午2點到達美沃鄉,為了將車載乾糧消滅在歸途中,我們找了一家能提供鮮開水的小飲食店,點上兩碗胡蘿蔔燒牛肉,然後將方便麵、酸辣粉絲等抱下車,每人泡上兩大碗,大家齊心協力將其逐一解決。小憩片刻後,沿著峽谷中的小河繼續下行,到達兩河口鄉,由於光線不好,途經聞名于長征歷史的“兩河口會議遺址”時,我們沒有停車,只是放慢車速,看了看遺址建築群和漢白玉雕塑的毛主席塑像。説實在的,喜歡寫遊記的我,當時是非常想喊停車的,見大家都沒有拍照的衝動,而是一門心思的想趕路,我只能帶著遺憾隔著車窗貪戀地又回望了幾眼。
兩河口會議遺址,位於小金縣城北70公里兩河口鎮的關帝廟。為消除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在戰略方針上的分歧,進一步統一認識,實現團結北上的方針,1935年6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否定了張國秦的錯誤主張,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首先否定在甘肅南部建立根據地的主張,為創造川陜甘革命根據地奠定了中央北上戰略方針的基礎,同時也拉開了同張國燾右傾路線鬥爭的序幕。
兩河口會議是紅軍長征歷史上僅次於遵義會議的政治局會議。1980年,四川省政府將該遺址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幾年,為迎接中央、省、州、縣等的領導考察,小金縣政府籌得資金100萬對該遺址進行了整體維修,但因資金短缺問題,我們從此路過時看見工程還沒完工。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指著毛澤東主席的塑像,好像在那裏為遊客講述當年紅軍在兩河口的崢嶸歲月。
只因時間不充裕,不然我們還可以在此改變行程,前往兩河口鄉的虹橋溝。虹橋溝長約28公里,溝內景色絕美,有河流、飛瀑、紅葉,以及幾千畝的百年沙棘樹林和隨處可見的牦牛,很遺憾這趟無法體驗那種壯美大氣的峽谷秋色和民俗風情了。 不過,在小金的紅色之旅中,除了兩河口會議遺址,前方的猛固橋也同樣對我們具有誘惑。
猛固橋位於省道303線旁,距小金縣城7公里,由兩座鐵索橋連貫而成,架于峭壁之間,跨于急流之上,地勢險峻,氣勢雄壯,歷經滄桑,風雨不改。下午3點半,我們終於順利到達303公路,上了省道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看來當晚住四姑娘山景區是沒有問題的了。於是,停車猛固橋頭的三岔口休息、拍攝。路邊不少當地藏民擺著地攤,向我們叫賣蘑菇、藥材、水果。大而新鮮的紫色蘋果,好似美國蛇果,南國之鷹上前問價,才五毛錢一斤。只因忙著去拍攝猛固橋,大家都沒下手採買。
猛固橋可謂歷史悠久,清代為木橋,1931年由小金民眾募捐集資,建成鐵索橋,紅軍長征時在此進行過激烈戰鬥。據説,電視劇《長征》中飛奪瀘定橋的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呢。 猛固橋在歷史上曾發揮重大作用,它融通了藏漢文化,溝通了山區與成都的聯絡。同時,猛固橋又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清代是乾隆皇帝徵大小金川土司時屯兵儲糧之地,近代又是紅軍長征途中的駐紮之地。
我和南國之鷹先在北邊的橋頭拍攝,橋下是湍急的河水,對岸橋頭書寫著“長平”兩字,幾根粗大的鐵索在蕭瑟的秋風中隨風搖晃,上面懸挂著幾條潔白的哈達,兩側的五彩經幡上下翻飛。兩河交匯處的小山上新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白塔,我們默默地順時針轉了三圈,然後下到路邊,以天魚石為前景拍攝白塔。
最後穿過303省道,來到沃日河邊參觀南橋。橋頭被幾道鐵絲攔著,旁邊石碑題記上刻著:“李先念率部迎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袖及紅一、四方面軍進城遺址。”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剛要轉身收隊,兩位當地的藏族小孩,竟然不怕高空危險,鑽過鐵絲網,攀援著冰冷的鐵索上到了橋中,在沒有橋板的空索橋上,表演起紅軍飛奪猛固橋來了。真可謂是“沃日水拍雲崖暖,猛固橋橫鐵索寒”。我們趕緊端起相機,又回身拍攝起來。不過,面對橋下波濤洶湧的沃日河水,大家也很為這兩個小孩擔心。
在猛固橋逗留的短短半個小時,除感受到了一些有如瀘定橋般的驚險外,其融“紅色”政權文化和藏族嘉絨文化于一體,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精神的豐富內容,也使我們增加了對紅軍長征歷史和嘉絨藏族民俗的了解。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陳玥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