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風沙星空 > 古道鄉村 > 正文

古道鄉村--北庭:一城、一寺、幾首詩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4日 14:23

  春天的天山北坡,雪與荒野構成了一幅蒼勁的大漠風光。沿天山北麓東行,右側的天山山頂白雪皚皚,左側是斜向準噶爾盆地的卡拉麥裏荒原,偶爾的幾排落葉白楊樹與低矮的灌木叢夾在碩大的鵝卵石間,佈滿石頭的幹河床塌陷處偶有牧羊人的揚鞭吆喝。

  我們的腳步也正是在春天的孕育中踏上的北庭之路。古老的絲綢之路現代已是便捷的交通大道,風吹起的荒野蔓草已被飄曳的白楊和整齊劃一的田野所替代。然而,古老的北庭古城在任何人的眼界都揮之不去,只要你稍許知道一點西域的歷史。

  大約在漢唐時期,駝隊開始在這一斷續的沙漠綠洲間串成了沙石道路,經過多年人與駝的踩踏,最終形成了絲綢之路的北道。絲路北道依傍著天山,躺在蜿蜒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一直延伸到了中亞大草原。

  千年的駝鈴叮噹講述的是一個個戰爭與和平、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故事:將軍戈壁的浴血、車師古道的追剿、烏谷險境的征戰……

  北庭,這座唐時的都護府治所,繁盛與興衰在千年的時空中交替,到了2004年春天的我們的眼裏,竟叫我們無法辨認出它當年的輝煌跡象--追憶當年的戰馬嘶鳴,“無數駝聲過白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的景象只能從張籍的《涼州詞》中體會,而在現實的絲路道上卻很難再覓其蹤。

  一、一座城池--北庭都護府

  北庭的興盛始於唐代。唐代中原以北、以西活躍著三大民族:北方草原和西域沙漠綠洲的突厥、回鶻,青藏高原的吐蕃。公元6-8世紀,突厥人控制著漠北和中亞草原,處於中原、印度、波斯、羅馬四大文明國之間,當東西交通要道。草原民族與定居民族接觸最多的是茶馬交易,東西方民族更是從絲綢貿易中傳播著相互的文明。西域天山南北極其腹地的沙漠綠洲、高山草原正是西突厥活動的中心地帶,他們一方面控制軍事交通要衝,一方面鼓勵茶馬、絲綢貿易,形成了一條從漠北高原到天山以北的北庭地區、再進入天山腹地大、小尤勒都斯盆地、到伊犁、中亞楚河流域和兩河流域的絲綢大道。

  回鶻人在吐蕃人佔領了塔裏木盆地西南、東南緣和喀喇崑崙山、帕米爾高原下的大部分綠洲後,居住于塔裏木盆地的回鶻人便聯合中亞粟特人利用唐王朝的繁盛和統一,由中原獲得大量絲織物品日夜奔走于絲綢大道上,逐漸形成了北庭、伊犁、碎葉三大絲綢貿易集散中心,《福樂智慧》曾描述過絲路商人身影后的真實:“他們從東到西經商,給你運來了你需要的物品。要使中國商隊砍掉商隊的旗子,千萬種珍寶從何而來?”

  北庭正當絲綢大道的中央要衝,據《新唐書.地理四》載:“北庭大都護府,本庭州,貞觀十四年平高昌,以西突厥泥伏沙缽羅葉護阿史那賀魯部落置,並置蒲類縣,尋廢,顯慶三年復置,長安二年(公元702年)為北庭都護府”。

  按《舊唐書.地理志》卷40所載,北庭都護府的四至為:東至伊州(今新疆哈密地區)六百八十里,南至西州界(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騎施庭(今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一帶)一千六百里,北至堅昆(今蒙古高原)七千里,東至回鶻界一千七百里(?)。其下屬三縣,即金滿(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輪臺(今新疆烏魯木齊市南郊烏拉泊古城)和蒲類(今新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而這三個縣的地域,基本包括了天山以北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八縣(市)、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以及東天山的巴裏坤、伊吾縣等,面積廣大,方圓5000余裏。

  北庭都護府的設立,奠定了唐王朝在西域勢力的鞏固和加強,為當地民族的畜牧、定居發展創造了寬鬆的環境,“北庭都護府城下,有夷落萬帳”(《太平廣記》卷147),該地各民族“其族居帳,隨逐水草,帳門皆向東開,嚮慕皇風也”(《元和郡縣圖志》卷40)。

  唐朝設立北庭都護府的主要任務是“防制突騎施、堅昆、斬啜”(《元和郡縣圖志.隴右道下》卷40)(這裡的“突騎施”為西突厥中的部落,“堅昆”即原在漠北高原的今柯爾克孜族的祖先,“斬啜”為東*突厥的默啜部落)。

  金滿縣即今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新疆地名》解釋為維漢雙語地名,“吉木”為“金滿”的轉音,“薩爾”為維語“城”、“(聚集)地”之意。

  金滿縣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處絲綢之路北道的中央,東越東天山接西域咽喉巴裏坤、哈密與玉門關、陽關相連,南逾天山車師、烏谷古道到高昌,西踏天山北坡綠洲直抵中亞,北涉戈壁沙漠通漠北高原。因此,突厥勢力向來以控此地為上策。唐朝在此設立北庭都護府後,採取“守衛四方,羈縻不亂”的原則設立都督府、州制度,管理這一地區的原住民族,都督和刺史一律由各部落酋長擔任,有別於在中原地區採取的州、縣、鄉、裏、鄰的制度。統一的都護府制度帶來了原住民族休養生息和遊牧、農耕的發展。

  二、一個寺院--北庭西寺

  今天的吉木薩爾縣繁榮程度則遠遜於唐時的金滿,歷史延續到20世紀末,吉木薩爾僅是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一個農業小縣,解放前的民間有這樣的順口溜:“金奇臺,銀綏來(今瑪納斯),吉木薩爾的爛皮鞋(“鞋”念“Hai”)”,意思是説這三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多年前,216國道還穿越吉木薩爾縣境,現在新216國道在距縣城60余公里的大黃山戛然折向北、橫穿準噶爾盆地去了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吐烏大高等級公路也在大黃山截止,把吉木薩爾甩在了“幹灘”上,這幾年陸續修建的“三北”公路通道的“吉(木薩爾)巴(裏坤)公路”雖起自吉木薩爾,但因其後面的奇臺、木壘、巴裏坤均為農牧業縣,工商不足,資源不富,百業俱待興。

  唐朝的大都護府現在離吉木薩爾縣城雖僅18公里,但因偏處城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田野中而顯得落魄、滄桑,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正映出了岑參的“蕭條塵土凈,突兀天山孤”。

  北庭都護府所在地為吉木薩爾縣北庭鄉和兵團紅旗農場四分場,斷陷、殘破的城墻兀立荒野,公元702年北庭大都護府在其屬下的北庭城內“大興土木、廣建佛寺”,現在僅剩一座幾十米高的西寺略顯示出當年的宏偉氣魄,原有的“應運太寧寺”、“高臺寺”、“龍興寺”均已坍塌廢棄。

  “西寺”由吉木薩爾縣文管所管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卻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在看守。多年前,“西寺”處在農田耕地的包圍之中,農民將其貯藏用的菜窖、馬牛羊圈、曬場建在城墻中或城墻下,任意取土填充田地,近年雖採取了鐵絲網圈圍等措施,但因來參觀的遊客少而顯得蕭條、荒涼,尤其是冬季白雪皚皚,四野野氣十足,春季枯枝殘葉,泥土濕漉泥濘,惟有夏秋兩季偶有個別喜好歷史的人輕來輕去。

  北庭都護府興盛時期佛教濃重。公元840年,回鶻部落自漠北大草原西遷西域,其中一部分定居於北庭地區,由信奉摩尼教改信佛教,在北庭“西寺”繪有眾多佛教壁畫、塑有佛像。公元1346年,察合臺汗王率18萬蒙古部眾皈依伊斯蘭教、強行在天山以北廣大地區推行並對佛教地區進行“聖戰”,搗毀佛寺,普殺僧侶,“西寺”在此期間被毀。現有洞窟中僅殘存有佛、羅漢、天王等塑像和少量壁畫。

  北庭大都護府自公元640年歸唐,649年設庭州,703年設北庭都護府,709年晉陞為大都護府,790年被吐蕃打敗喪失,作為唐朝管理西域的軍政要府,存在了整整1個半世紀。

  “西寺”現在是座被圈起的旅遊景點,存有壁畫和佛像的洞窟用磚砌成門洞,再用鐵絲網罩住窗口。院子裏還有兩棵幾億年前的硅化木躺在一個平臺上,同樣用鐵絲網罩著,顯得不倫不類,大煞風景。

  三、幾段詩篇--岑參的邊塞詩

  邊塞詩的創始人岑參曾兩度在北庭都護府做謀士,踏馬馳騁于天山北麓的高山草原、沙漠綠洲、戈壁荒漠--第一次是公元749年隨高仙芝前來,第二次是公元754年隨封常清前來--岑參的邊塞詩見證了唐軍孤守西域、經營的歷史瞬間。

  岑參詩多以寫西域實景實物實人為主,詩中的詞句大多以頌揚盛唐經營西域、鐵馬征戰、西域風物和民族人文,如:

  “曉笛別鄉淚,秋冰鳴馬蹄。一身虜雲外,萬里胡天西。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將軍縱搏場場勝,睹得單於貂鼠袍”(《趙將軍歌》);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嘆”(《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鋌歌》);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軍大將西出師”(《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胡地苜蓿美,輪臺徵馬肥。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北庭西郊侯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羽書昨夜過渠犁,單於已在金山西。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台北。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吹陰山動。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在北庭幾年中的詩作是了解唐軍守衛西域、統一西域、安邊衛國、頌揚“胡舞”、歌唱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文獻,在今天的北庭都護府屬下的天山北坡荒漠戈壁和綠洲草甸間吟讀,便會知曉以封常清、岑參為代表的“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的大唐創業者的足跡、思維和風範。

  突兀準噶爾荒原上的殘陷的北庭都護府城墻和佛寺舊址映照的是一段逝去的歷史、一條曾經繁榮的絲路、一段不可忘卻的功績,“大唐盛世下,西域同樣美”也正是現代西域人所追尋的。

  圖:北庭都護府院內的幾塊億萬年的硅化木顯得與故城極不相稱。

  (2004-04-08 烏魯木齊)(網絡原創,僅供CCTV“國家地理頻道”使用,其他網站嚴禁轉載)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古道鄉村--北庭:一城、一寺、幾首詩 (2004/09/14/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