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2004年一季度

《癸未年記行》蘇滬篇(下)【夕陽影裏一歸舟】03-27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9日 16:29

  水鄉*夢回

  行前,有些爭論。去過的人,説,不要去周莊,直接奔烏鎮。沒去過的人,如我,早已經被他人的文字迷醉,要印證筆下的周莊。許多年前,周莊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妹妹去過幾趟,和幾個朋友去寫生,拍來的幾張照片,水鄉的神韻讓我眼前一亮,原以為枕河人家、小橋劃舟早已經被時間埋葬了。再後來,看到妹妹穿著棕花衣棕色褲端坐紅木桌旁,搖著香扇,背後壁上四幅中國字畫,活脫脫一個古時少奶奶。從那時起,我的心就被撓著癢癢。權衡來去,最後的決定,先去周莊,後去烏鎮。

  包車到了周莊,正當太陽頂頭,身邊圍上來一圈拉三輪車的腳夫。從售票處到小鎮,這一點點路還是走得了的。顧自向前,還是被跟了尾巴,一個當地婦人,一路介紹風景,做起了免費導遊。她有點鍥而不捨,一直跟到午飯時分,引我們上了她家的飯館。這樣的生意,做的也是辛苦。此是後話。入口處,擺著一溜地攤,賣當地的小紅菱和小鹹魚,及別的土特産。要是不趕時間,買一把脆生生的菱角,午後在茶樓裏邊飲茶,邊剝菱,邊看窗外景,也好偷得浮生半日閒。周莊的主要部分其實就是二條街,夾南北市河而居。街的兩面原是民居,現在全部成了小鋪,商業氛圍很濃。偶爾,瞥見小院,靜靜地掩了門,似樸實的民宅。

  第一個景就是雙橋,剛到的一批遊客堵得水泄不通,根本找不到空隙拍個全景。又被爸爸和妹妹拎來拎去地拍照,這兩位老先生半天了還在對景,按不下快門,我在人群中,心裏不免煩躁。後來乾脆繳了妹妹手裏的相機,我來主攝,這才加快了腳步。三廳只看了沈廳,由前、中、後三部分組成,各由過街樓,過道閣連接,規模很大,並有私家船塢,內眷從自家碼頭悄然上船,不驚世目。也可隱秘地裝卸貨物,可見沈家的用心。不知沈家有幾多女兒,後院的小姐樓,據説專為相親用,站在樓上的小姐,能將樓下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樓下的客人卻絲毫不見上方的窺視。不過單看廚房,就知道沈家人丁旺盛。幾個阿婆,燒著阿婆茶,低頭繡著布鞋。小布鞋,小荷包,花花綠綠地碼了一桌子,方陣間是給茶客用的小蠶豆,葵花籽。只是,遊客川流,坐不下來喝茶呀。來一趟周莊,不喝茶是個遺憾。我們終於上了三毛茶樓。樓主是妹妹許多年前就交下了的朋友,引我們上了二樓,趁他們寒暄之際,打量了茶樓一番。高高低低的八仙桌,擱一把紫砂壺,墻上錯落地貼著剪報,條幅,和老照片,頗有文人的氣息。這個小鎮,早年遊客不多,許多文人、藝術人來了就不想走,乾脆擇屋而居,安安靜靜地寫字,作畫。所以,這個小鎮的居民有一小部分就是外來的當地人,如三毛茶樓的樓主。樓主寒暄完,回樓下接著掌櫃去了,頃刻,他的妻子給我們上了茶水和小碟。三毛茶樓雖然頗負盛名,卻並不熱鬧,樓上喝茶的就我們一家(也許我們來的時間不對?)。先不追究樓主如何和三毛扯上干系,茶樓名字註定了它的定位只是讀書人,也就註定了遊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會邁進來。樓主甘願守得清冷,也不改初衷,倒是讓人欽佩。

  好事的爸爸硬是讓我們每一個人在留言本上寫幾句,以志“到此一遊”。玩童一般。

  有幾樣東西,很是喜歡。一是當地的青糰,糯米製品,綠晶晶的,吃到嘴裏,滿口的清香。另一樣,是透明的牛角梳,造型繁多,挑了一把魚背造型的小梳,彎彎地握在手裏,隨時可以掏出來攏一把頭髮。還有,就是已經化為脂肪的萬三蹄,名自沈家沈萬三。蹄膀肥而不膩,絕頂的上色,純爛細膩,連父母的老牙也能輕鬆消受。再一樣,是本地婦人的衣飾。越是年長的,頭飾越多,不是藍巾,就是花毛巾,或者碎花,插在發髻和頭頂。頭髮絕無披發的,不是髻,就是用鮮艷的桃紅頭繩,扎出兩股粗辨來,翹在兩鬢。上衣是傳統的大斜對襟,花棉布居多,也有隱花的綢緞。幾人立在橋頭,敲著木片片,咿咿呀呀地唱著當地小曲,好不開心。

  周莊,已經開始享受到了旅遊的好處,可是蜂擁而至的遊客,真得讓人擔心這裡的小橋能支撐多久?看到他們拆下的傳家門窗木雕,準備賣給遊客時,周莊是不是已經在開始失去它的特色?

  相比之下,烏鎮的原汁原味保留得很好,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不可抑制地喜歡上了它。

  因為司機的不識路和路人隨手指點,我們一行匆匆趕到,暮色已近。再去買門票,已經沒有意義。隨便在街上逛逛,遊人散盡,烏鎮的黛瓦粉墻格外素雅,沿市河的一長溜美人靠,空無一人,讓我恍惚以為晚清的遺村,一座空城。河灘頭上,一位婦人在掬衣。對岸的門洞,又是一家深宅大院的碼頭吧。櫓聲已逝,店舖早已打烊,石板地開始在夜燈下泛出潮潮的亮光。又高又大的木板門鋪,一路彎彎曲曲地排下去。挂在鐵鉤上的街燈,已現昏黃的光芒。零星的幾家餐館,還亮著燈,透過敞開的雕花窗,投到水面。我心目中的江南水鄉,就該是烏鎮這個樣子!

  歪打正著,烏鎮到的正是時候,卻也不是時候,匆匆來了,又得匆匆回去。因為父母的關係,我們欲在烏鎮住一晚上的願望不得實現。

  兩個水鄉,一個在江蘇,一個在浙江。在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十個名鎮,江南水鄉就佔了五名,其中就有周莊和烏鎮。烏鎮名屬桐鄉,實則另一岸屬吳興,是由烏、青二鎮合成的。所以規模上比周莊要大,氣派也好,“百步一橋”也比周莊名副其實得多。它的原汁原味更在於那些周莊隨處可見的惡俗紅燈籠,在我走過的河、街面,不見一盞。不管有何差別,江南水鄉的神韻是相同的。如果你來,就選一個傍晚,和你的愛人,在幽微的街燈中悠閒地品嘗清廖,爾後坐在水閣裏慢慢吃幾碗當地炒菜。是夜,推開窗扇,清輝裏,掰一葉小棕,涼意中,溫情融融。清晨,“咿呀”櫓聲來敲窗,從夥計手裏的木頭提籃裏接過冒著熱氣的餛飩,乘著霧氣的搖船走一遭水巷。然後,趁著遊客湧來之前,一一走進景點。

  呵呵,一不小心,作了一回夢中人。

  何日我能再來?來易來,去難去,飄忽世間……癸未年,鎖在我生命裏的一個永恒章節。

  (全文完)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相關文章:

  • 《癸未年記行》蘇滬篇(下) (2004/03/29/ 16:25)